雖然李啟干預,丁春秋沒有馬上為難少林寺高僧,可是后來還是殺害玄痛、玄難二僧,乃少林派大仇。
李啟手持名劍金鋒時,自然察覺山上動靜...
原來少林群僧聽說他到了少室山上,登時便鼓噪起來。玄生大呼:“今日須當人人奮勇,活捉丁老怪,為玄難、玄痛兩位師兄報仇。”
其中玄慈朗聲道:“遠來是客,咱們先禮后兵。”對此群僧齊道:“是。”
玄慈又道:“眾位師兄,眾位朋友,大家便出去瞧瞧星宿派和慕容氏的高招如何?”
群雄早已心癢難搔,正在等他這句話。輩份較低、性子急的青年英豪一窩蜂的奔了出去。跟著四大惡心、各路好漢、大理國段氏、諸寺高僧,紛紛快步而出。
但聽得乒乓嗆啷之聲不絕,慧字輩的少林僧將師父、師伯叔的兵刃送了出來。
玄慧虛空四代少林僧各執兵刃,列隊出寺。剛到山門門口,派在半山守望的僧人便奔來報訊:“星宿派徒眾千余人,在半山亭中將慕容公子等團團圍住,惡斗不休。”
玄慈點了點頭,走到石板路上向山下望去,但見黑壓壓的都是人頭,只怕尚不足千余之數。
“星宿老仙今日親自督戰,自然百戰百勝!”
“你們幾個幺魔小丑,竟敢頑抗老仙,今真大膽之極!”
“快快拋下兵刃,哀求星宿老仙饒命!”
“星宿老仙邕臨少室山,小指頭兒一點,少林寺立即塌倒。”
新入星宿派的門人,未學本領,先學諂諛師父之術,千余人頌聲盈耳,少室山上一片歌功頌德。少林寺建剎千載,歷代群僧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之聲,千年總和,說不定遠不及此刻星宿派眾門人對師父的頌聲洋洋如沸。
丁春秋捋著白須,瞇起了雙眼,薰薰然,飄飄然,有如飽醉醇酒。這時候他也注意到遠處李啟,只不過這個孽徒如果不插手,他不介意暫時不找他麻煩。
這段時間功力大漲的丁春秋,自認為再度對上這個孽徒,不至于毫無勝算。
忽聞五百名僧眾應道:“結羅漢大陣!”
紅衣閃動,灰影翻滾,五百名僧眾東一簇、西一隊,漫山遍野散了開來。
李啟也是久聞少林派羅漢大陣之名,可惜除了本寺僧人之外,誰也未曾得見。
這里但見群僧衣帽分色,或紅或灰,或黃或黑;兵刃不同,或刀或俞,或杖或鏟,人人奔跑如飛,頃刻間便將星宿派門人圍在核心。
星宿派人數遠較少林僧為多,但大多數是新收的烏合之眾,單獨接戰,多少也各自有點兒技藝。這等列陣合戰的陣仗,卻從來沒經歷過,不由得都慌了手腳,歌頌星宿老仙的聲音也不免大大減弱,不少人默不作聲,心中暗打改而歌頌少林圣僧的主意。
玄慈方丈說道:“星宿派丁先生駕臨少室山,是與少林派為敵。各路英雄,便請作壁上觀,且看少林寺抗擊西來高人何如?”
河朔、江南、川陜、湖廣各路英雄紛紛呼叫:“星宿老怪為害武林,大伙兒敵愾同仇,誅殺此獠!”
各人抽出兵刃,欲與少林派并肩殺敵。
這里慕容復、鄧百川等已殺傷了二十余名星宿派門人,眼見大援已到,當即躍開數丈,暫且罷手不斗。星宿派眾六人中心栗六,也不上前進迫。
就在李啟關注戰局時,后方一道風聲襲來。
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一道人影,緩緩出現在李啟背后:“阿彌陀佛...”
“掃地僧,有何貴干。”
掃地僧,整個天龍八部里最神秘存在。
一位在少林寺負責打掃藏經閣的僧人,武功深不可測,并具有大智慧。他懂得用對應的佛學經書搭配少林七十二絕技的修煉法門。
掃地僧在蕭遠山父子與慕容博父子相遇時現身,對于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和天竺僧波羅星竊取少林派絕技之事,點出他們在佛法心性修為不足之下強行練習上乘武功,造成他們身體上的隱疾,并以過去沉迷武學的玄澄大師未聽取他三次提醒以至經脈盡斷為例勸諫眾人。
當慕容博與蕭遠山欲互相血拼時,掃地僧先后將兩人打至斷氣作龜息之眠,再透過陰陽互濟讓他們互相化解對方的內傷起死回生,摒棄戾氣的兩人至此明白家國仇恨、生死離別都如夢境,方才放棄仇恨、大徹大悟,決定皈依佛門,不再過問世間恩怨。
可見天龍八部里,最神秘就是這位掃地僧。
“道者,你如何求道。”
掃地僧開口第一句話,讓李啟一下子哈哈大笑:“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
李啟這番論述,來自未來全真教王重陽觀點,與時下道門主流教義完全不同。
“可否明言...”
“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悟徹便令知出入,曉明應許覺寬洪。精神炁候誰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達理識文清凈得,晴空上面觀虛空。”
作為道者,李啟這尊化身,盡管對儒、佛二教的修持表示認同,但其宗教身份認同及修練方式均以道教傳統為根基。
說法不同后世三教合一的思想般,分別從儒、佛、道三教各取部分思想教理合為一教,而是一直都以道教教理及修持為宗教實踐的主體。
掃地僧沉默一會兒:“道者追求長生否?”
“入圣之道須是苦志多年,積功累行。高明之士、賢達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滿乾坤。普天圣眾默默護持,無極仙君冥冥圍繞。名集紫府位列仙階。形且寄于塵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三教合一,道者有心了。”
掃地僧沉默一會兒,便不再多言,但沒有離開,要盯住李啟一般。
“僧者,意欲何為?”
“還請道長,離開這。”
“離開?回江南嗎?”
“回該回之地。”
“哈,若我不答應呢?”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