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頷首,“可有詳細計劃?”
因為史官在側,朱棣和道衍說話也不好再隨意,畢竟這些東西記錄下來,后人會看到,因此在言辭方面,官方了不少。
道衍思索片刻,“現在城流傳,表面上看,不太好查,但究其根源,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動用錦衣衛,城徹查和梅殷、叛逃京營三衛有關系的人,再讓刑部配合應天府衙,城搜查不明來歷的人,應該能追溯道謠言之始。”
朱棣頷首,“善。”
這個動作很大,整個京畿的運轉,都將圍繞著這個動作,至于平叛、削藩一事都得暫緩,連等兩天后的上元燈會,都得停辦。
有風險了。
如果今年繼續辦上元燈會,很可能出現昨年那樣的事情,甚至更上層樓,出現暴亂也不可得知,朱棣不是很愿意冒這個風險。
紀綱插嘴道“豈非正如了梅殷之意?”
朱棣嘆氣,看了一眼史官,示意但記錄無妨,道“這本來就是梅殷的陽謀,他藏匿行跡,此際大概已經快要抵達福建,但他策謀偽政權的建立需要時間,所以他留下了這么一手,這是個陽謀,然而我們只能被動接受。”
沒辦法的事情。
不過……
朱棣冷笑了一聲,京畿這邊是要花費一段時間來破這個謠言,但是已經篤定讓藩王成為平叛的主力,所以自己只需要下幾道旨意,讓各位藩王開始調兵,到時候讓朱高燧去會和就行。
雖然耽誤了一點時間,但也就幾日時間。
話說回來……真以為大大請藩王吃飯,是為了敘親情?
永樂大帝朱棣,早就做了準備。
在他和黃昏商討之前,已經在大大的宴席上,給各位藩王打了預防針,藩王們如今雖然沒有了朵顏三衛那樣的力量,但平叛的兵力還是能湊出來的。
想到這,朱棣立即對紀綱道“錦衣衛除留下大內必要防護人員之外,其余人盡數出動,城偵緝,賽哈智在前幾日回了西域,他麾下的南鎮撫司調給指揮僉事李春指揮。”
紀綱立即領命。
朱棣又道“著朕旨意,錦衣衛但凡調查到和梅殷、叛逃京營三衛有關系的人,不需要抓回詔獄,就地當眾審問。”
紀綱再次領命。
朱棣又對狗兒道“傳旨應天府衙及京畿各縣衙,配合刑部,城各大坊子清查外來人口、不明身份的人口,一一在冊,一一審問。”
補充了一句,“當眾審問。”
狗兒立即要跑。
被朱棣喊住,“再傳朕旨意,京畿各縣衙、應天府衙,以及相關有司,籌備上元燈會一事,不可荒廢,上元燈會必須如期舉行。”
風險?
我朱棣會怕?!
我就是要告訴天下人,區區一個謠言,能奈我朱棣何,就算你梅殷膽敢再次利用上元燈會,我朱棣接招便是。
又對狗兒道“傳旨意天子各親衛,除抽調人手配合錦衣衛外,再抽調人手做好上元燈會的安防預控,若是今年上元燈會再出現去年的事情,讓各衛鎮撫、指揮使提頭來見朕。”
朕治下,絕不會出現第二次上元大火!
狗兒急忙跑去宣旨。
紀綱也急忙出門而去,他意氣風華,這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候,黃昏被這個謠言困住,紀綱就要表現,用行動告訴朱棣,我才是陛下你最能信任的臣子。
黃昏?
他除了給你帶來各種麻煩,有個屁用!
朱棣沉吟半晌,對道衍道“接下來還應如何應對?”
道衍欲言又止。
能做的也就這些了,這是一場看不見烽煙的博弈,朱棣贏了,基本沒有戰利品,而梅殷贏了,就是為小朝廷的建立爭取一些生存的時間。
朱棣起身,對門外的小太監道“宣朕口諭,原南鎮撫司鎮撫使、恩賜同進士黃昏,因清涼山刺駕事件獲罪入詔獄,經錦衣衛南北鎮撫司聯查,此事系人陷害,即日免罪,并擢升為南鎮撫司千戶。”
又道“再宣朕口諭,宣黃昏夫婦,于坤寧宮,陪朕、皇后共用午膳。”
小太監欲要去宣旨。
朱棣想了想,喊住,“再去宣朕旨意,上元燈會,朕將攜皇后出游,與民同樂,著令有司加強安防,制定巡游路線。”
小太監這才去宣旨。
這無形之中可以讓謠言不攻自破。
不過為了穩妥。
還是要查出謠言的來源,兩邊對證之后,這件事才不會留下后遺癥,要不然史書記載下來,后人還不知道會怎么看待自己這個大明天子。
沒準后人的民間野史,寫著寫著就成了我朱棣昏聵,被黃昏蒙蔽了,所以面子工程要做,謠言也要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朱棣看向道衍,“你先前欲言又止,說吧,別賣關子。”
道衍緩緩道“去歲上元大火,今年梅殷叛亂,如今又有宵小潑穢天家,民間百姓怕是多有猜疑,微臣在想,若錦衣衛那邊勞而無功,還有一計可以消除這個謠言帶來的不利影響。”
朱棣哦了一聲,道“是罪己詔么?”
搖頭,“這不可能。”
朕沒錯,從靖難開始就沒錯過,現在不會錯,將來也不會錯!
沒錯,為何要發罪己詔?
就算錦衣衛勞而無功,朕也能讓這個謠言不攻自破。
道衍嘆了口氣,罷了。
旋即搖頭,“這件事后,黃昏的仕途怕是要受影響,陛下怕是要想個法子保護一下他。”
黃昏這一兩年風頭正勁,然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露,強者不暴,此四點,黃昏一點也沒做到簡在帝心后,銳氣十足;以聰慧發家后,傲立鄉鄰顯赫一時;為陛下出謀劃策,卻事事都被人知曉;強大之后更是不懂隱忍,大風岡上誅龐瑛。
每一步,黃昏看似都沒做錯,甚至可以說做得很完美,這種完美讓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人生巔峰,卻漸漸的讓他成了別有用心者的靶子。
樹大招風。
黃昏,你終究還是太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