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李傕收起信件,郭汜便問:“可是賈詡獻計,如何抓住小皇帝?”
郭汜心知賈詡胸有韜略,因此有些激動。得他獻計,定能抓住小皇帝。
卻見李傕搖頭,將信件遞給自己。本激動心情被瞬間澆滅,郭汜皺眉接過信件,于手中攤開。
李傕說:“文和勸說我等不要遷怒于百姓,信中所言確有道理。”
郭汜全程皺眉看完信件,他雖不情愿,但也覺得賈詡所言在理,但又不甘心地咬牙道“破城之后,可不屠城,但必須要戲晉項上人頭!”
李傕皺眉思考片刻“戲晉為上雒縣令多年,頗得民心,不如留他一條狗命,為我軍征集軍糧。但要將縣中其他官員一并撤換。”
征集軍糧這是,當還是熟人好辦事些。
郭汜看了看李傕,又看向城樓上的戲晉,最后又移回到李傕身上“就依將軍所言。”
郭汜臉色依然不咋好看,李傕卻未在此事多言,而是說:“此事交給李暹,我等領軍沿河追擊小皇帝。”
罷了,李傕緊接下令李暹,也未等郭汜回應。安排好之后,便同郭汜領軍追劉協而去。
沿河追擊劉協?談何容易?丹水邊的地形不僅非一馬平川,甚至多山林。路并不好走。
李傕、郭汜雖可遣快騎趕至商縣,令商縣縣令攔截劉協。但先不說其是否會受命,就算其肯,其也無那么多兵卒。
還選擇可自己伐木造船,但待船造好,他們就再無可能由水路追上劉協了。
先行的楊彪等,直接在商縣下轄的渡口休整等劉協會合。商縣縣令雖不如戲晉熱情,但也未做出任何不敬之舉。
就這樣,劉協同楊彪成功在商縣會合。剛會合,還未來得及休息,劉協便下令繼續南行。劉協并下旨:直至抵達荊州,一刻不得停留。
一連數日,日夜兼程,本暈船的人都已差不多適應。對劃槳不熟練的軍士,都已熟練掌握此技能。中途也未再見李傕、郭汜的追兵。
李傕、郭汜或還不甘心,繼續在追,或已放棄追擊,現已返回長安。劉協對這些,都不關心,因他的大軍就將進入荊州境內。
樓船某個房間中,擺設簡單,只有一張床榻和一張桌案,正個房間隨船擺動而擺動。
一張地圖鋪開在桌案上,劉協坐于桌案前,正仔細研究地圖。雖然晃悠,但是劉協前世就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從不知暈船是啥感覺。
“應該剛剛過了武關,最多還要一天就能進入荊州下轄的南陽郡。也不知道現在的南陽郡太守是誰,容不容易應付。嗯~其實還得看劉表的態度,但按他的性格,應該不會也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吧?不管咋樣,他敢動武,咱也不會束手就擒。南陽郡啊!可是個好地方,一定可以成我掃平天下的起點。”
劉協一面研究地圖,一面自言自語。
南陽郡為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眾多。若劉協能成功在南陽郡站穩腳,他就可以憑南陽郡的資源,一步步完成做真正天子的理想。
這時候,張福走進來稟報:“啟稟陛下,太尉、司徒、黃門侍郎求見。”
“讓他們進來。”劉協視線未離開地圖。
“諾。”張福應諾退出門后不久,楊彪三人便同走進房間,并同向劉協拜道:“參見陛下。”
劉協視線這才由地圖移至楊彪三人身上“眾愛卿免禮吧。”
“謝陛下。”楊彪三人同謝恩起身。
“眾卿來找朕,所為何事啊?”劉協坐直身子,注視楊彪三人。
楊彪首先回答:“稟陛下,現已過武關,按現在速度,很快便可出司隸至南陽。抵達南陽之后,是否直接令劉表迎駕?”
迎啥駕啊?可不能被劉表迎到襄陽去,不然自己就會失去主動權了。
“無需如此,朕打算先進駐丹水縣。”
楊彪和趙溫相視一眼,不明白劉協這是何意。一旁的鐘繇,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我軍一路奔波,是該留在丹水縣休息一番。期間,臣愿出使劉表。”趙溫說道。
不管是趙溫還是楊彪,從開始皆認為劉協是要借劉表和劉璋之力,反攻長安,消滅李、郭二賊。所以這劉表,定是要見的。
“朕決定領軍進駐丹水縣,確有讓大軍休息之意,但不用劉表來迎駕、朝拜。”劉協語氣平緩,波動小。
楊彪和趙溫聞聲又是一愣,陛下這到底是何意啊?
劉協不管不理解自己用意的楊彪和趙溫,而是問鐘繇“元常,你來找朕,可是因為糧草?”
鐘繇拱手回答:“稟陛下,軍中糧草最多只夠再維持五日。”
“無妨,有五日時間,夠我大軍抵達丹水縣。”
雖不知道丹水縣的情況如何,但總比司隸下轄的縣要好些,定有可解劉協燃眉之急的糧食。
“陛下所言極是。”
鐘繇說罷,楊彪便緊接說:“臣實在不明白,陛下為何不讓劉表迎駕?難道陛下突然轉道南下,不是打算借劉表掃平李、郭二賊嗎?”
“太尉覺得南陽郡如何?”
劉協答非所問,楊彪和趙溫又疑惑的相視一眼。鐘繇雖無多大反應,但觀他眼神,可猜到他已知曉劉協的用意——掌控南陽郡。
陛下進駐荊州管轄的南陽郡,卻不讓身為荊州牧的劉表來迎駕,不就是在警告劉表,朕要掌控南陽嗎?
“南陽為天下第一大郡,朕打算暫遷都宛縣,以南陽郡為基礎,進而掃平天下!”還未等楊彪和趙溫出聲,劉協就又說。
劉協將話說明了,楊彪和趙溫才反應過來。
氣氛安靜下來,又是被劉協打破“愛卿對此可有異議?”
劉協看似在征求楊彪和趙溫的意見,但視線卻落在鐘繇身上。鐘繇自然敏銳察覺,他忙拱手禮道:“陛下英明。”
楊彪和趙溫皆看鐘繇一眼,然后才同向劉協禮道:“臣無異議。”
罷了,楊彪又說:“當年光武皇帝便是由南陽起兵,掃平天下而中興大漢,可見南陽之地利我大漢國運。今陛下至南陽,定也可振興大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