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阿、當涂等地,擊破袁術十萬大軍,曹操和呂布出力最多,劉協嫡系兵馬傷亡不大,劉協已占盡了便宜。而屯兵汝南的徐晃已在待時機,揮軍南下攻取廬江郡。就算此時曹軍和呂布軍全退出九江郡,劉協也能剿滅袁術。雖麾下將士會因此死傷不少,但能盡得廬江、九江兩郡。若還留一半曹軍在九江,過后怕會生出不少麻煩。
劉協一時未想通徐庶為何要贊成程昱之言。徐庶見劉協疑惑便禮道:“袁軍雖軍心動搖,已是強弩之末,但若見我逾萬大軍退卻,怕會因此重振軍心。既仲德認為分一半兵馬回援就能保兗州不失,那便必定不會有失。”
似在解釋卻實為程昱講話,劉協眉頭微跳了下,眼中疑惑轉瞬消失,依然看著徐庶。徐庶未再出聲,保持行禮姿勢不動。片刻,劉協才將目光移回到曹操等身上“元直和仲德兩大智囊皆持此看法,朕也不在多說,總之若愛卿失了兗州,朕定治你罪。”
“臣遵旨。”曹操拱手接旨,又不動聲色,但心頭并不平靜。擔憂之事當真發生了。難道會真如袁術講,最終給天子做嫁衣?只有將對淮南的野望,寄托在留下的兵馬身上。
其實劉協依然沒讀懂徐庶心中所想,但徐庶定有他的道理,劉協絕對信任徐庶。
月亮沒于烏云,火把如游龍出大營。曹操一馬當先,左右是典韋、曹昂、曹安民等將。
曹操留夏侯淵和程昱助劉協攻城,他則親自領軍回援兗州。同時,曹操還傳令正在操練降卒的于禁領軍北上。大軍從當涂開拔攻壽春時,曹操便令麾下于禁改編陷當涂所虜降卒。雖然戰力尚遠不如曹軍精銳,但總比沒有強。且曹操是想用這支新軍替換駐守豫州的夏侯惇精銳,以確保擊退呂布。
“將軍,敵軍有異動。”
敵軍從未發動過夜襲,連日神經緊張的橋蕤只有晚上能休息,但也難以安睡。這時剛要睡著的橋蕤因此聲音驚醒。橋蕤心頭一怔,猛的從床榻上坐起來,看向那來稟報的甲士,神色急慌“敵軍想攻城。”
“見敵軍朝北去了,應該不是想趁夜攻城。”甲士也有些驚慌。
“朝北去了?”橋蕤微愣,也松了口氣,不是趁夜攻城就好。橋蕤雖不是猛/良將,但也是征戰多年的宿將,他已察覺到今日劉協的話和袁術的舉動使麾下士氣震動,若不能重振軍心,真隨時都有可能城破。
橋蕤坐床榻上,思考片刻又起身下床榻,并迅速披上戰甲掛上長劍,朝城樓走。
登上城樓,橋蕤徑直走至城垛前眺望漢/曹軍大營,由大營游出朝北去的“火龍”映入他眼中。這是要唱哪一出?
“朝北是豫州,難道敵軍要退了?”橋蕤旁邊的小校眼中閃爍光芒,因太高興而激動。
“不可掉以輕心!無論是偽帝還是曹操都是異常狡詐之人。”橋蕤呵斥身旁小校,且眉頭緊蹙。
小校微怔,無論是眼中光芒還是激動表情,皆偃旗息鼓,微低頭而不敢再言。
“傳令嚴加防范,若有玩忽職守者,殺無赦。”橋蕤未管那小校反應,冷聲下令,依然眺望敵營方向。
讓曹操大搖大擺領兵出營,是徐庶提出、程昱贊成的計策。為讓敵將誤以為此是我軍使的攻城詭計。顯然,這計策很成功。雖然敵將隨時都可能回過神,但也無妨,因徐庶和程昱還備了后手。
被羽林衛嚴密保護起來的大帳中。劉協與徐庶等麾下親信將領議事。
“元直為何贊成程昱的提議?”劉協相信徐庶不假,但若不弄清楚原因,心頭會很不舒服。現在是在自己地盤,在場的又皆是自己部署,劉協便直接問徐庶。
徐庶回答道:“臣知陛下擔憂曹軍留在九江終會生事端,但臣認為曹操遲早會將部卒全部調回兗州。程昱建議留一半兵馬助陛下破城,又何樂而不為?”
徐庶這番解釋依然將劉協聽得云里霧里不明所以。猛將兄能有多少兵馬?頂天與曹老板相當。何況曹老板帳下良/猛將如云,反觀呂布帳下八健將只有張遼和臧霸算良將再加個高順。所以曹老板只帶一半兵馬回援兗州,也是能擊敗猛將兄。而且劉協穿越而來雖使歷史軌跡發生了改變,但曹、劉、孫三家依然有天命的。嗯~只有穿越者才能影響天命。
劉協收拾思緒,繼續問道:“為何如此肯定?”
徐庶回答:“呂布奉詔親率大軍討伐袁術顯然是為麻痹曹操,趁機另派一路大軍偷襲兗州。但曹操終究是兵多將廣,就算偷襲想取兗州也不易。所以呂布想徹底擊敗曹操,就需結交個實力強橫的盟友。”
劉協這才恍然大悟,他是較徐庶少想了一步。他忙順著徐庶的啟發往下想,雄據河北的袁紹從他腦中逃出。北方實力強橫又可直接出兵相助的盟友,只有同為袁氏子弟的袁紹。
劉協隨即講出自己看法“朕知幽州的公孫瓚已難對袁紹構成威脅,若呂布向袁紹提出攻伐曹操,袁紹定會同意。”
徐庶聞言朝劉協禮道:“陛下所言極是。現不見九江郡境內之并州軍主力去向,定是朝兗州而去,另余下的兵馬定是為阻攔曹軍回援兗州。”
劉協微鎖眉頭做思考狀,良久之后才說道:“曹操今是腹背受敵,不知他能否保住兗州。”
前還覺得曹操有天命在身,現又是在不替其捏把汗。要知道袁紹麾下兵馬的龐大甚至要勝過袁術,而且同有不少良臣、謀士、良將、猛將輔佐。
轉念想,若曹老板真在此役大敗,是否就能順勢將他收入麾下呢?這個念頭剛冒出來,劉協心頭便不由打了個寒顫。放眼天下諸侯,劉協最畏懼的便是曹操。
“對兗州形勢,陛下靜觀其變便是,眼下重在攻取壽春,剿滅袁術。但也萬不能使曹操被袁紹和呂布攻滅。必要時,陛下應出兵相助。”曹操勸諫且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