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歌十分清楚,現在流行傻白甜,十年后卻是流行——大女主。
殊不知,很多塑造過觀眾們心目中堪稱‘白月光’、‘朱砂痣’經典角色的女星,都是接了傻白甜戲,就一路往傻白甜的道路上狂奔而去,就再也沒回過頭。
明歌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她無論是長相還是氣場,都跟‘傻’‘白’‘甜’沒有一點兒搭邊,強行凸人設,恐怕十分有違和感。
當然,一個好的演員,演技足以彌補這種違和感。
但,明歌不愿意。
她拍戲從來不缺劇本,講究一個穩扎穩打,沒有心儀的故事和角色寧可不拍。
她什么都不缺,只是單純的喜歡演戲,何必一味消耗自己的人氣?
比起拍十部人設沒差的傻白甜,明歌寧愿靜下心來塑造一部經典。
第二個劇本自然也是被Pass掉。
于是,剩下的最后一個劇本,就這么進入了明歌的視線里——
《血色烽煙》。
聽名字知道是一部諜戰片。
女主顧曼羅,是一名軍統女特工,白天是大上海百樂門的臺柱玫瑰,夜晚化身奪人心魄與性命的妖精,執行任務。
最后認識男主,被他的正義和理想所感動,背叛黨國而死。
明歌看完這個故事,眼前一亮,幾乎是立刻就決定——
她要拍!
明歌興沖沖地打電話告訴燕脂,“胭脂,我想接《血色烽煙》!”
燕脂似早有預料的笑了聲,“我猜也是。”
雖然校園劇《純愛戀歌》和都市劇《精英情人》,劇本都寫得挺好,但是怎么說呢……
沒有突破和新鮮感。
市場上十部劇有九部都是這種的戲,無非是《純愛戀歌》和《精英情人》制作得更加精良一些。
對明歌而言,不會拖后腿,但是想要像《皇圖》一樣成為現象級作品,讓她的人氣和咖位更上一層樓,躋身一線的話,是遠遠不夠的。
比起這兩部,《血色烽煙》就要有看頭得多。
首先,題材。
諜戰。
不是單純的抗日神劇,而是民國時期的風云詭譎。
講的是民族與家國大義。
很燃。
其次,女主。
這個女主不能單純的以好壞來區分。
有翩翩少年的男二,卻被女主利用,為女主而死,卻癡心不改。
最后,她卻被男主的家國大義打動,心甘情愿救出機密,慷慨赴死。
這個人物,她是有爭議性的。
在一眾傻白甜女主當中,陡然出現一個亦正亦邪暗夜妖精般的女主,想也能想到是什么反應和效果。
最后,就是結局了。
自古套路得人心,不管怎么說,悲劇總是比喜劇更令人記憶深刻。
何況女主顧曼羅死前曾說:“這是染了我血的向日葵種子,我死后,你找一處地方種下,因為……我也想見一見那盛世。”
一句話,將那個時代的悲哀與無奈,渲染得淋漓盡致。
暫且不提明歌,就連燕脂自己,都忍不住為“顧曼羅”這個角色拍手叫好!
燕脂毫不客氣的道:“明小歌,你真是跟我一樣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