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基被震動驚醒的瞬間,從自己手腕上拔下了存儲設備。
——這動靜……是中段的地雷嗎?
潛艇畢竟存在壓載水艙。潛艇的壓載水艙在外殼與內殼之間,且厚度不小。
正常情況下,敵人入侵潛艇,都會走艙門的。
當然,能夠輕易撕開兩層鋼板的人除外。但是在水下環境,海水阻力很大,大多數義體都不具備一次性撕裂兩層鋼板的能力。
而用火藥炸開的話,則很難保證“只炸出適合的洞”而不是“將潛艇整個炸開”。
因此,對于侵入者來說,“艙門”就是潛艇最為薄弱的點之一。
那自然,就需要在這里埋地雷了。
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地雷的裝藥方式合理,這種做法甚至不會對潛艇自身造成多大傷害。
哦,順帶一提,這個時代的地雷已經舍棄了鋼珠、破片之流的設計了。賽博武者中的輕型單位,都相當于著重甲的智人。速度不足的破片與鋼珠,對于賽博武者的殺傷力很低。與其加入鋼珠、提升殺傷范圍,倒不如提升裝藥量,增加爆破威力。錐形裝藥在現代地雷之中也頗有市場——當然,這種破甲優先的玩意打智人就屬于沒必要了。
北地俠客對此很有心得。在下海之前,向山專門與單殺王他們交流過“潛艇如何布防”之類的知識。
“潛艇埋雷”不是很主流的戰術——主要是這樣做會導致一條甬道自己也無法使用,且自己要離開還得先拆除自己埋的地雷。但是向山還是挺中意這個的。
武祖一脈是很不喜歡地雷,但那時因為地雷存在“誤傷平民”的可能——除非交戰區周邊永遠不進行開發,不然總會有“平民誤入”的巨大風險。
可潛艇內部就另說了。這里肯定不會有平民的。
因此,“設置地雷,然后自己人絕對不從這邊走”就是相當有效的戰術。
而尤基思量許久之后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戰術。
這一船學徒在抵達非洲之前,都不打算離開潛艇內部了。出入口完全可以封死。而且正好潛艇的三個出入口,都遠離潛艇的動力部分,非常棒。
而且,就算自己人真的被誤炸了,也大概率不會死。
只不過是身體被炸爛了而已,這也能死嗎?
但對于侵入者來說,“失去行動能力”就意味著失敗。
這是一個代價很低,但是收效很高的戰術——至少尤基是這么認為的。
于是乎,他就在這里布置了地雷陣。
這些科研騎士學徒雖然實戰能力很不行,但動手能力有保障。他們甚至琢磨出了好幾個“在地板下面藏下壓感設備而不暴露”的辦法,并埋的漂漂亮亮的。
地上、墻壁,甚至是靠近出口艙門的垂直甬道內壁上,都有好幾發單向爆破的炸彈。
后艙門也有類似的地雷陣。
只有與貨艙相連的側艙門正門口沒有埋地雷。再怎么說,也得保留一個快速逃離的出口。
不過,尤基把一部分貨艙補給挪到了船員艙室去,然后在貨艙正中間埋了地雷。
上面還固定了幾個空箱子。
把空箱子挪開,或者踩在空箱子上面,都會引爆地雷。
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從貨艙逃命的狀況,大家伙就扶著墻壁走。
在潛艇人數偏少的前提下,這個戰術還是很成功的。
“希望不是自己人碰到了……”
尤基都囔著,沖出自己的艙室。
冉城C用左手與右腿,扶著墻快速移動。他的身后,還有兩名護教眾跟隨,其中一人扛著另一人。
七名六龍教武者,現在只剩下三個還有行動能力,其中最強的旗主身體都破破爛爛的。另一個雙腿不能用了,只剩下手。
就連最后這一個,也只是暫時看起來完整,身上指不定都什么彈孔、裂縫的。
那名殘缺了下屬憤憤不平:“這群科研騎士學徒怎么心這么臟?”
“旗主,還算運氣好……”另一名下屬還挺樂觀的:“只要隔離墻放出來,我們就可以……”
“他們自己刷過系統了,應急協議沒有生效……”旗主嘆息道:“沒注意到嗎?剛才我們就路過了至少兩組收起來的隔離墻……他們根本就是打算不放隔離墻的!”
“這……”
兩名護教眾色變。他們意識到了這些學徒的戰術。
在毫無防備的前提下通過地雷陣,外裝甲十有八九是不完整的。
而對于外裝不完整的武者來說,水是大敵。
旗主雖然還有一條腿一只手能動,但是隨時會停擺。
另外兩人也是。
“改變環境,改變對手,獲取優勢……戰術非常清晰……”冉城C驚嘆:“何其犀利的兵法……”
“他們要弄沉潛艇嗎?”護教眾A非常驚訝:“他們一上來就是同歸于盡的打法?”
“潛艇沉了人又不會死。”冉城C道:“而且他們也未必是放棄了……只要能保證地面上都是水、隨便一個動作就能激起大片水花,他們就會放下隔離墻了吧?之后稍稍修繕,就能借助設備慢慢排水。”
這艘隸屬于科研騎士的潛艇,確實有配備武器,但是威力不大,在對艦艇的作戰中,作用不大。
但若是拆下來,做成對人的武器,那必然效果拔群。
冉城C腦海之中浮現出潛艇的地圖。
這個時候,正前方響起一連串密集槍聲。
那名護教眾正想后退,但冉城C卻大喝:“不能退,朝前方沖!”
三名六龍教武者頂著子彈向前沖去。那名身體完好的護教眾一展手臂,展開一面盾牌,,護住手里的弟兄。前方用一個岔路,通向另一層的甬道。冉城C一個閃身,躲到甬道拐角邊緣。護教眾正想順著岔路沖向另一條道上。冉城C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你以為這條岔路上會沒有地雷嗎?”
遠處,引哲維·宋側耳傾聽:“啊嘞?居然沒有炸?我還以為這么陰的雷,肯定可以陰到人的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