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道,地道,都在向前。
天道封神,人間改朝換代,這是大勢,大勢不可逆,但可緩,可慢。
如今封神大劫加速,人間改朝換代卻步履維艱。
姜子牙放棄西線遠赴東魯,不管怎么看都是無奈之舉。
任何勢力對外來者都是不怎么友好的。
東魯軍方也是。
姜子牙的到來受到了東伯侯的雙手歡迎,但其他諸侯、將軍,就不一而同了,敵意、排斥、戒備。
姜子牙早有心理準備,也深明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不管對方是任何態度,他都是笑臉相迎,笑納一切如沐春風。
哪吒黃天化一眾小年輕臉色可就不怎么好看了。
姜子牙視而不見。
此后數日,雙方交流不斷,受傷在所難免。
姜文煥也看到了姜子牙帶來的這些將軍戰力。
不久,姜子牙被任命為了軍師,軍中反對聲有,但已不大。
軍中最大的規矩便是能打,能打,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卒,都服你。
很簡單,也是很實在,仗,總是要打的。
半個月,姜子牙在東魯軍中站穩了腳跟,不可謂不神速。
姜子牙與聞仲的第一次會戰在半個月后展開。
聞仲投戰帖,姜子牙應戰,回戰帖的是姜文煥。
十萬大軍對戰沙場,這是一場沒有仙道力量參與的純粹對戰,戰帖上早已寫明。
斗將十陣,排兵布陣一決勝負。
聞仲略勝一籌,不是姜子牙不行,而是東魯將士整體實力不如聞仲麾下的百戰老卒。
敗而不潰,是姜子牙歸功于姜子牙的指揮若定。
姜文煥也第一次見識到了姜子牙的統帥之能。
這也是東魯第一次與聞仲正面交鋒沒有一潰千里。
“子牙公堪為聞仲對手!”
“姜尚慚愧。”
此非謙虛之言,而是姜子牙確實覺得慚愧,敗軍之將不言勇,敗了就是敗了。
姜子牙對殷商這位定海神針的統兵之能也有了一個認知。
盛名之下無虛士,聞仲用兵的老辣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愧是久經沙場的老帥。
他與之相比,勝在兵法有獨到見解,輸在經驗不足。
他打的仗還是太少。
知己知彼,大概就是姜子牙這種。
聞仲同樣對姜子牙的評價也不低,不過他是勝利者,勝利者的目光總是不夠深刻,不夠重視失敗者。
第二場大戰他為此付出了代價。
沙場的代價總是沉痛的,血淋淋的。
一場一場攻伐,一次一次流血。
仗越打越兇,人越死越多。
不過上了戰場的人已經不是人,而是數字,統帥眼里的數字。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為的都是君王事。
兩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從第一年秋打到了第二年春,雙方投入的兵力都已超過二十萬。
如若沒有仙道力量介入,這場戰爭打的便是東魯與殷商的底蘊。
但他們打的并不是凡俗之戰,而是封神之戰。
他們也不是凡俗之人,一個天命之人,一個大羅金仙,一個封神之人,一個封神榜上有名,都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