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威力,目前已經過剩了。”看著這個情景,秦振華說道:“而且,在以后很長的時間里,坦克的防護力,也不會增加到這種級別。”
坦克的三大要素,火力,機動和防護,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設計理念,側重點也不同。
就全世界來說,火力的發展,一直都是超前于防護力的。
冷戰開始之后,各國的坦克炮的火力不斷地提升,動輒就能擊穿一兩百毫米的裝甲,而坦克的裝甲性能卻沒有太大的提升,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坦克幾乎都是裸奔的。在戰場上,一旦被命中,幾乎就會被摧毀,根本就沒有幸存的可能。
這種局面,一直到了喬巴姆裝甲的出現,才稍稍地有所改變,喬巴姆裝甲掀起了坦克裝甲的革命,讓坦克的防護力大大的增加,才有了擋住敵人的穿甲彈的可能,從喬巴姆裝甲開始,各種裝甲齊上陣,讓坦克的防護力有了很大的進步。
現在,各國的坦克裝甲都是絕密的,不過,要真正的談論起來的話,美國的貧鈾裝甲,性能應該是最強的,強到就連他們自己的穿甲彈都無法擊穿自己的坦克正面裝甲。
不過,那也要看和誰比了。
現在的140毫米的坦克炮,已經能夠保證妥妥的擊穿這種裝甲了,甚至,還能保證貫穿,從前面打進去,從后面打出去,所以,這種炮的性能,已經是過剩的了。
聽到了秦振華的話,謝惠民點點頭:“是的,目前各國對于發展新一代的坦克炮都很慎重,就是因為現有的坦克炮經過升級之后,還能繼續使用,貿然提升口徑,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比如說,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競賽,最后也會威脅到自己,不過,我們必須要做好技術儲備,絕對不能因為它太強了,就不使用。”
當年,英國人發明了一種先進的機槍,威力很大,但是,在經過了測試之后,他們卻把這種機槍束之高閣了,原因很簡單,他們生怕這種武器投入到戰場,敵人也會仿制出來,威脅到自己,結果,他們錯過了最好的時期,等到了戰場上,他們對手有了同類型的武器,結果,他們成了被虐的對象了。
武器性能的提升會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但是絕對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放棄研發,這條武器的內卷之路,是不會停止下來的,只能比別人更卷,才能占據優勢。
秦振華點點頭:“是啊,測試還是要繼續下去的,我們也會提供一輛99坦克的車體當做樣車,首先在99坦克上安裝這種大炮進行測試,歐洲已經有國家在怎么搞了,我們也絕對不能落后,至于因此而帶來的坦克防護力的問題,那我們也得重新考慮了,或許,坦克的結構,真的該變化了。”
要提升火力,那就同時也要提升防護力,除了要能擊穿敵人的坦克之外,還得防止自己的坦克被敵人擊穿,這也給坦克的設計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秦振華看著140毫米的坦克炮已經開始研制出來了,也就得考慮下一代坦克的問題了,要如何設計,才能進一步的提升防護力,防止被敵人的坦克炮給擊穿呢?
這還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啊。
“秦廠長,目前還有一個論調,您得提前有個準備。”謝惠民繼續說道:“很多人都開始重新鼓吹起來坦克無用論了。”
坦克無用論,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論調了,當年,導彈剛剛出來的時候,就有人在論斷,導彈已經成為未來戰場上最厲害的武器了,所以,其他的武器都得靠邊站了,有了導彈萬能論,就有了其他的武器無用論。
但是,一直到現在,導彈也沒有真的萬能了,其他的武器,也依舊是有存在的價值的。
不過,最近這些年,也有人提出來了坦克無用論。
在戰場上,坦克已經成為了活靶子,不管坦克的防護力怎么強,也會被敵人的反坦克武器摧毀,尤其是反坦克導彈,穿深幾乎都是超過一米的。
在這種情況下,坦克的生存空間越來越險惡,至于到了城市作戰,那就更是如此了,前幾次局部戰爭無一例外地說明了這一點,在巷戰中,坦克更容易被敵人從后面和側面發起攻擊,然后摧毀。
而且,各國的軍隊都在轉型,看看美隊,就在大量地放棄坦克,他們甚至都關閉了m1坦克的生產線,只是靠著翻新舊坦克來維持自己的坦克規模,歐洲各國也在不斷地縮減自己的坦克部隊的規模,從這些情況看,坦克似乎正在被各國放棄了。
對于他們這些搞了一輩子坦克的人來說,眼看著坦克越來越不受歡迎,那是非常的失落的,此時的謝惠民雖然不是專門搞坦克的,但是畢竟也是給坦克配套搞坦克炮的,所以現在,謝惠民說出這個論調的時候,也是有些難過的。
坦克真的過時了嗎?
聽到了謝惠民的話,秦振華倒是眼前閃亮起來了:“坦克過時了?這還真是一個有趣的論調,謝廠長,你記得嗎,前些年,美國人還一直鼓吹航母無用論呢,成功地把英國人給忽悠瘸了,但是,他們自己呢?我們國內也是一樣,曾經有那么多人相信航母無用論的說法,現在,我們也不是在建造航母嗎?”
比坦克無用論更有趣的,就是航母無用論了,航母是個活靶子,鐵棺材,航母在海面上航行的時候,很容易被敵人的導彈摧毀,所以,航母在未來已經沒有價值了,航母沒用了。
前些年,這個觀點深入人心,結果呢,美國人一邊高喊著航母沒用,一邊一艘接一艘的下水航母,而且排量還一艘比一艘的大。國內也反應過來了,沒有航母,就沒有海上的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所以,想要成為大國海軍,就必須得有航母。
“可是,美國人是在淘汰坦克啊。”謝惠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