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五日,申時。司馬俱騎馬來回馳騁,催促手下步卒加快行軍速度。由于破劉備后還要經歷城、祝阿西上,他只帶了四千戰兵,剩下四五千老弱婦孺留在了歷城,與徐和等人留下的兩千戰兵共同守城。
四千人在北方大平原上撒了歡般小跑,急沖沖去搶糧食錢財和女人,在司馬俱眼中,士氣非常高昂。不過,體力還是要保持的,自午時至今,距離漯陰已不是很遠了,要休息好以防守兵突然出擊。他打馬奔馳到隊伍前頭,下令道:“前面就是東陽亭。且休息一會。”黃巾兵將命令亂哄哄傳遞下去。大家還有所不滿,覺得還能再多走一會,爭取早點到漯陰,省得劉備跑了。
不一時東陽亭在望。東陽亭是個大亭,雖經災疫、饑餒、兵亂,仍舊有二百余戶,六百余口,分為六個里。東陽亭地勢平緩,亭東側二里有一處高坡,長著一大片樹林,此時寒冬,樹葉早已掉光,光禿禿得非常難看。司馬俱從渤海敗回時曾經過東陽亭,殺死幾個大戶,搶了一些糧食。東陽亭大部分住戶都窮得叮當響,司馬俱這幾個月再也沒來過這里。司馬俱命令麾下士兵自去各戶休息,一戶可安排二十個人,喝點熱湯,上上茅房,等一會聽到中軍鼓聲出來集合、再次上路。
眾兵士答應,亂哄哄地向各里沖。忽聽得蹄聲清脆,一隊騎兵自亭東林坡鉆出,奔馳而來。有的黃巾兵還在詫異,哪來的這么多騎兵?司馬俱大叫道:“是官兵!快迎戰!快迎戰!”黃巾兵本亂紛紛地擁在亭前,一時哪能那么容易展開隊形,對方騎兵已到。
唰唰聲響,上百支箭矢射了過來。黃巾兵隊形密集,這一波箭雨就帶走三十多條性命,另有幾十人受傷。司馬俱大聲吼叫:“上前!上前!別給他們放箭時間!”
最外圍的黃巾兵叫罵著返身迎戰,對方騎兵又是一波箭雨灑來,又殺二十幾人。黃巾兵紛紛躲避,陣形更亂。
司馬俱在最內側組織起一支百人陣,向前迎來,一邊呵斥著未成隊形的黃巾兵往兩側閃避。
對方騎兵射出最后一波箭,將弓掛好,舉著長矛直接沖陣,矛鋒狠狠刺入黃巾兵體內,馬上騎士同時松開矛桿,抽出環首刀,在黃巾軍外圍一陣亂砍。
等到司馬俱百人陣舉著木楯,握著長矛從內圈出來時,對方騎兵已經揚長而去。斷后一名騎士一邊向前奔馳,一邊反身向后射箭,連殺數人,騎術之精,射術之強,讓人駭然。
司馬俱有幾十匹馬,都是給各級軍官騎的,沒有單獨成建制的騎兵,只得望著對方騎士背影,大聲咒罵。清點損失,傷亡三百多人,快,快占司馬俱全軍的一成了。司馬俱憤怒之余,又有些膽寒。肯定不能住在東陽亭屋舍里了,無法展開隊形,只能被對方逐個擊破。司馬俱下令出東陽亭,在歷城至漯陰的必經之路上,尋找一處高坡,扎營立寨,包扎傷勢,安葬死者,進行休整。
折騰一番,將至酉時,天色漸晚。司馬俱決定就此休息,等待徐和趕到再說。為防敵人夜襲,司馬俱安排軍隊輪班休息值夜。他親自巡視營中,直到夜半,仍舊沒有任何動靜。司馬俱又堅持了一會,聽著帳外寒風呼嘯,覺得敵人可能不會再來了,就躺下呼呼睡去。
不知過了多久,隱約聽到外面聲音嘈雜,有人在搖晃身子身體,司馬俱有些迷糊,又隱約聽到“敵襲”詞語,頓時身子一個激靈,一躍而起,向叫醒他的親兵喝問:“什么事?”
親兵急叫道:“渠帥,敵人襲營!”
司馬俱在親兵幫助下匆忙披甲出帳,只見大營內人喊馬嘶,亂成一團,他忙命親衛護著他向周圍營帳喊話,命令列陣跟隨自己身后,漸漸十人、五十人、百人、五百人,形成一個軍陣。
敵人騎兵乘亂沖殺一陣后,見黃巾兵已經結陣,且天色朦朧欲明,遂又從容退去,消失在黑暗中。
司馬俱這次損失比白天還重,傷亡四百多人。四千戰兵,去了七百多,只剩下三千三百了,而且士氣低落,人人臉上都有駭懼之色,再無剛出兵時的貪婪驕橫。司馬俱咬了咬牙,下令整軍,轉頭向南,去與徐和匯合。雖然必然會被徐和嘲笑,但保存自己實力為上,也顧不得許多了。
十一月二十六日上午巳時,司馬俱與徐和會師于安康亭。徐和等見司馬俱如此狼狽,都是大驚失色。司馬俱聲稱被劉備軍騎兵數百偷襲,雖然自己殺傷兩三百敵騎,損失也不小。
李獨耳心中惴惴,道:“劉玄德面對我等大軍,不說小心守城,居然還敢與我軍野戰么?”
巢集身材不高,相貌在黃巾諸將中算是最英武的,他道:“守城必先守野,這劉備是個知兵的,我等不可大意!”
徐和見大家喪氣,大聲道:“俗話說一力降十會,劉備再知兵也變不出兵來。我軍三萬多人,堆也把他堆死了。我等結成方陣,緊緊抱成一團行軍,就這么直接平推到漯陰城下,倒要看看劉備如何阻擋?”
黃巾眾將都覺得是個好辦法。于是列陣,司馬俱前軍,巢集左軍,李獨耳右軍,徐和中軍,王神矢后軍,組成一個烏龜陣,向前平移,反正北方平原無山,就這么平推也能在今晚之前到達漯陰。
趙云按著戰馬伏在一處干涸的溝澗里,眉頭微皺,如果手里有一千騎兵,破敵人這鐵桶陣雖然要費些力氣,總還有實現的可能。以百余騎兵沖擊數萬之陣,這根本就是送死。但不去遲滯敵人,放任他們到達漯陰城下,更是趙云無法接受的。劉備主力至少要三日也就是二十八日才能回到漯陰。趙云還必須遲滯敵人兩天時間。
他轉頭望著麾下將領,道:“諸君,黃巾賊寇數萬人滾滾北上,若不加以阻攔,將于今晚兵臨漯陰城下,漯陰只新兵兩千,勢難抵擋。若漯陰城破,我等安歸?劉校尉以三千之眾與賊寇野戰,必遭敗亡!劉校尉待我等如兄弟手足,我等安能負之?吾將突襲賊寇后陣,諸君若能從我固善,不能從之,吾也不會相強。今日一別,后會無期,珍重珍重!”
眾騎士大多數原是公孫瓚手下,跟趙云投劉備后,劉備厚結恩義,噓寒問暖,宛如兄弟家人,趙云也待之甚厚,聞言皆感奮,怒道:“軍侯是何言也?欺我等不知忠義么?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請軍侯下令!”
趙云聽了,也不多言,下令道:“上馬,隨我沖陣!”一百多騎士皆牽馬爬出溝澗,上馬,列陣,腰別刀,鞍掛矛,手挾弓,望著黑壓壓的敵陣,面容陳肅,一言不發,就連戰馬也不再嘶鳴,只是輕輕刨蹄。
趙云一舉大弓,當先馳下。
一百騎兵呼嘯著沖向數萬敵軍。
寒風嘶吼,吹動黃葉枯草,天地間一片蕭殺。
徐和等人在趙云馳下時已經發現,王神矢看趙云沖自己后軍而來,眼眸盡赤,大吼道:“官兵只有百騎,快上前迎戰!”手挽強弓,瞄準趙云,一箭射出。
他諢號“神矢”,射術甚是了得。這一箭射程接近兩百步,而且準頭極佳,直奔趙云咽喉。
趙云只微微偏頭,閃過這一箭,馳騁中拉弓引箭,反射過去。
嗡地一聲響,箭如流星。
王神矢忙舉盾格擋,那箭穿破鐵皮盾,露出三寸長,差點就刺入王神矢身體,將他嚇出一身冷汗。
接近百步時,趙云麾下騎士紛紛開弓馳射。王神矢部有數百支弓,也連忙反擊,只是騎兵速度快,隊形又分散,數百支箭只射中三四名騎士。趙云騎兵則已射出兩輪箭,帶走數十條性命。
由于王神矢部上前迎擊速度較快,趙云騎兵射了兩輪箭,雙方已經接戰。怒吼聲、慘叫聲響成一片,百余支木桿鐵頭的長矛刺死近百名黃巾兵,騎兵也有十幾人落馬被殺。
趙云帶了兩支矛,一支是一次性的木桿矛,另一支則是他隨身兵器,精鐵所制長矛。棄木矛,執鐵矛,矛鋒如雪花飄灑,眨眼間連殺三人。這種矛術乃是家傳,需要長期習練才能精熟,趙云麾下騎兵都不通此術,他們在刺入敵人體內時棄了木桿矛,掄起環首刀,斜劈縱砍,帶起道道血箭。
王神矢見隊伍損失嚴重,郁悶得幾乎要吐血,在后面吼叫連連,不停開弓射箭,數名騎士死于其箭下。
趙云橫了王神矢一眼,叫道:“走!”逼開敵兵,撥馬斜刺里便走。眾騎兵紛紛殺退敵人,向左沖擊。
王神矢怒罵:“狗賊哪里走!”縱馬出眾,引弓連射,又殺兩騎。
趙云等與敵軍脫離接觸后,三十多騎陷落敵陣,已然無幸。他見麾下騎兵接連落馬,為王神矢所殺,頓時大怒,突然一帶戰馬,調轉馬頭,迎著王神矢就沖了過去。
馬如驚龍,人如怒虎,殺氣勃發,單騎沖陣!
氣機牽引,在遠處圍觀眾人眼中,場上一切仿佛都慢了下來!
王神矢引弓急射!
趙云揮矛將箭擊落!
王神矢撥馬急退!
數十黃巾兵大呼擋在王神矢身前!
趙云麾下騎兵在后急叫:“軍侯不可!”
趙云直沖而上,殺入數十黃巾兵中,左沖右突,當者皆死。
王神矢駭然,急叫道:“射死他!射死他!”
麾下黃巾卒道:“咱們人跟他纏在一起,會誤傷……”
王神矢大罵:“去你老母的誤傷,快射!賊廝鳥快射!”
箭如雨下。
趙云麾下騎兵驚呼一片,撥馬來救趙云。
趙云揮矛撥打,無一箭落在身上,周圍黃巾兵卻被射死一片,面前一空,王神矢就在眼前。
這時又是一波箭雨飛來,趙云一帶戰馬,馬躍半空,如同刺猬,發出痛苦嘶鳴。趙云眼中露出痛苦之色,知道愛馬已然無幸,不等它摔落在地,已自馬背上躍出,身如驚鴻,矛如怒龍,猛地刺入王神矢咽喉中,手腕一抖,將其尸身從馬背上甩落下來。
趙云落在地上,精矛舞了一個圓圈,將圍殺上來給王神矢報仇的黃巾兵掃開,飛身躍上王神矢戰馬,在麾下騎兵的接應下又沖了出去。這次來回,又折損十余騎,但萬軍之中強殺王神矢,黃巾軍盡皆奪氣。
這段廝殺說起來話長,實際上都在極短時間里發生,等到徐和等圍上來時,趙云等已經去遠。眾人望著滿地瘡痍,以及王神矢尸身,皆一言不發,眼眸中露出恐懼之色。以區區百騎,沖萬軍之陣,單騎刺殺大將,斃敵數百,從容而去。自己等人面對的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敵人啊?
過了良久,徐和道:“敵將如此強行攔阻咱們,正說明漯陰空虛。咱們繼續進軍!”眾人稱是。巢集建議組織一支騎兵,應對敵騎騷擾。大家同意,很快抽調出一支三百多人的騎兵,負責在大軍之側游弋巡邏。
蹄聲如催命的音符,再次響起,這次是左軍巢集被襲。趙云殺入重圍,連殺數將而去。騎兵追擊,卻被趙云引入埋伏,兩側各出二三十騎,一番惡戰,騎兵丟下幾十具尸體狼狽逃回。
黃巾軍士氣低落,誰也不知那要命的敵騎出現在哪個方位,走路小心翼翼,時刻戒備周圍,行軍速度如同龜爬。
慘叫一片,這次是前軍司馬俱中招。司馬俱咬牙報仇,親手殺了一名騎兵,但卻被趙云遠遠射了一箭,中在左臂,與死神擦肩而過,膽喪魂落,再不敢言報仇之事。
至上午巳時至下午申時,趙云騎兵共發動七八次襲擊,共殺傷黃巾兵近千人。黃巾軍人心惶惶,疲憊不堪,一整個白天只行進了十余里,無法在入夜之前趕到漯陰,只得扎營。
夜里趙云又是不停喊殺,擾得全軍上下難以休息,第二天都頂著一雙黑眼圈,一臉倦容。
(王文,字公武,沛國豐縣人,與高祖同縣。既然是能力不錯的士人,現在是不會投奔劉備的,以后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