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荀友若請令斷后
嚴朗一直在趙云麾下,學到了趙云的勇猛,卻沒學到趙云的謀略。
趙云用兵謹慎,那些勇猛都是不得已為之。
除了在第一次遭遇曹操的東平之戰中曾陷入被動死局之外,后續破孫策、下揚州,趙云都是心中有數,似險實安。
嚴朗如今仍掌握著戰場主動,卻被審配逼得欲以短擊長,可見在用兵方面還是差了些火候。
幸好參軍秦覺頭腦還算清醒,及時勸阻:“我軍長在突襲,善于機動,陣地作戰非良策也。
不如任其過橋,橋窄,魏軍再難維持車墻,我軍可尋隙擊之。”
嚴朗恍然道:“君計是也!非君提醒,我幾誤大事!”
下令全軍向側面拉開,讓開洹水橋,任魏軍過河。
審配計謀不售,搖頭嘆息,眉峰鎖起,魏軍轉向西疾行,陣型也從方陣變為長蛇陣。
嚴朗大喜,立即追擊。
騎兵最喜歡突襲行進中的敵軍。
陣呈長蛇,隊列不厚,騎兵可輕松一突而過,將其斷為兩截,然后分割包圍,圍而殲之。
還沒等嚴朗追到箭矢殺傷半徑內,魏軍藏在中軍的騎兵,由于陣型改變“嘩”地露出身影,順勢殺了出來。
審配本來是想引誘嚴朗頭腦發熱沖擊魏軍,遲滯馬速,形成混戰,然后魏軍騎兵突然殺出,一舉將嚴朗擊破。
可惜嚴朗沒有上當。
審配也只能命魏軍騎兵斷后,掩護步卒沿著洹水北岸快速西行,向沮授靠攏。
此前沮授已將被困隆慮山的消息傳至鄴都,審配對沮授的困境非常清楚,所以才急著南下。
只要能給沮授補充上兵糧,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扭轉戰場不利局面。
斥候繞道山中與沮授取得聯系,雙方定下合擊漢軍之策。
兩支騎兵在洹水北岸的平原上馳騁追逐,時聚時合,傷亡快速上升。
嚴朗雖然占了上風,卻一時無法將魏軍騎兵擊敗,也難以將其擺脫去襲擊魏軍步卒。
這種騎兵硬碰硬的廝殺,來不得半點僥幸,拚的全是硬實力。
幾番合戰,魏騎死傷兩百出頭,漢騎也有一百多失去戰斗力。
如果這么持續消耗下去,勝利必然屬于嚴朗。
但嚴朗可能要付出傷亡千余騎甚至更多的代價。
嚴朗心中猶豫。
參軍秦覺再次獻計道:“伐魏之役,恐難一蹴而就,或會曠日持久。折沖作為唯一騎軍,承擔遮蔽戰場、機動作戰之重任,不可浪擲于此,請將軍詳納。”
嚴朗點頭。伐魏大軍深入敵國腹地作戰,深賴折沖軍對后方及側翼的機動保護,十分重要,確然不能輕易兌子消耗在這里。
嚴朗主動將與魏騎戰斗烈度降了下來,不緊不慢地跟隨呂虔前行,并將作戰情況飛騎向關羽、呂虔報告。
嚴朗表示除非付出折沖軍傷筋動骨的代價,不然就只能遲滯魏軍,難以將其行動徹底遏制住。
不管怎樣,不出三日,審配便可到達洹水頭。
沮授召集諸將議事。
他掃視帳中。
蘇溥強裝鎮定,眸中帶著驚惶。
胡永垂頭喪氣,全無往常張揚。
焦觸目光游動,左顧右盼,似乎在揣測大家心理。
這些大將,平時領兵作戰,還能支應。現在處于危難關頭,都不堪重任。
勉強可以托付的王升,已在沁水阻擊戰中為漢將太史慈所殺,惜哉!
再看下去,角落里還有閻柔。閻柔目光平靜,似乎對當前危局毫不在意。
閻柔歷經挫折,敗而不餒,可當重任,然而魏軍山頭林立,蘇溥等會聽從一個外人指揮么?
角落里還有一人,身軀高大,英武不凡,正是齊王袁譚。
袁譚在破上黨、斬任峻之戰中立功,重新起復,后被調至平原,擔任鮮于輔的副手。
袁譚與審配不和,斗得不可開交。鮮于輔向袁紹請求將兩人調走一人。
審配是袁紹委派的監軍,調不得。
那就只有袁譚離開了。
袁紹將其安排到沮授麾下,領一軍五千多人。
袁紹立幼子袁尚為太子,封袁譚為齊王,袁熙為燕王。謠言說袁譚心懷怨望,欲在袁紹千秋之后,提兵誅殺諸弟,篡位為帝。
袁紹表示不信,但這并不妨礙他在軍隊調整時,將袁譚直領的軍隊人數從五千減到三千。
袁譚叩頭謝恩,并無異樣。
沮授觀察袁譚日久,見其平時制怒養氣,城府漸深,暗自期許。
袁譚是袁紹嫡長子,沮授和田豐等本意都是支持立嫡立長的,但袁譚雖然勇武,但暴躁易怒,剛愎自用,實在不是個做君主的好材料。
袁紹麾下文武,被袁譚得罪了大半。
后來先為劉備所擒,又遭曹操驅逐,數喪師眾,總算有所成長。
如果當時立嗣時,袁譚是如今這種表現,沮授肯定會竭力勸諫袁紹,而非緘口不言。
沮授問道:“陛下派審正南接應我軍,是走是留,諸位有何計較?”
蘇溥等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出聲。
沮授又問了一遍。
蘇溥只得開口道:“末將無甚頭緒,還請將軍示下,末將無有不從。”
胡永、焦觸等也紛紛附和。
沮授見擔任監軍的荀諶眼觀鼻鼻觀心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知道他也不會開口,便道:“正南兵僅兩萬,與我等合兵仍遜于賊兵,于大局無補。
除非鮮于將軍悉軍西上,切斷關羽糧道,否則局勢難有轉機。
若我是關羽,可圍點打援,留五萬兵監視隆慮山大營,以兩萬兵襲擊正南。
正南即便可以不敗,所押運之糧草也難保存。
此事若發生,將極大影響我軍士氣。
屆時欲守隆慮山亦不可得矣。
我欲趁賊兵剛剛調動、防線混亂之時,立即突圍。
君等以為如何?”
蘇溥等猶豫片刻,皆道:“末將附議。”
沮授正要做具體突圍部署,荀諶突然開口道:“將軍果決,此計甚妙。
然若全軍突圍,目標過大,不如留一軍斷后,聲東擊西,主力迅速脫離戰斗。此所謂斷尾求生之策也!
某不才,然深受陛下厚恩,惜無尺寸之功。
愿率一軍,豎主帥之大纛,猛攻賊兵中軍,以吸引其注意。”
面容平靜,聲音卻斬釘截鐵。
帳中皆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