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閣臣都已經簡單了解一些有關英國的資料。
其實也沒多少。
無非是大概的位置,和一些簡單情況,現在新大明對于英國國內情并不清楚。
“這件事情沒有什么好討論的,答應他們,反正對于咱們來說沒有什么壞處,更何況可以多一個貿易渠道。”
“不過。”楊予安猶豫了一下:“我感覺陛下好像對英國有些熟悉,而且還保持了一些警惕,比西班牙還要重視。”
其他閣臣點點頭,他們也感覺到了這一點。
朱訓樘難免帶入前世的印象,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世界的攪屎棍,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阻礙。
而西班牙則短暫的輝煌了一陣,就迅速的下去了,恢復到了歷史原本的地位。
兩者比較而言,英國遠勝于西班牙。
所以等英國佬來了之后,朱訓樘所以剎那間有些不正常的表現。
“嗯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然西班牙和英國也算不上什么敵人,但是,畢竟也是有沖突,可以支持一下,再者說咱們也能獲得不少的利益。”
陳滄發言道。
大家的意見都十分相似,因為和英國佬通商,利益遠遠大于弊端。
就在眾人討論的同時,突然傳來了一道急訊。
王允仁快速地打開信封,目光快速一掃。
“你們看看吧。”王允仁交給其他人。
陳滄等人有些好奇,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
很顯然,這封信是來自于海外。
但是,海外能有什么消息呢?
古巴還是海地?
難道西班牙反悔了不成?
眾人一一瀏覽過,恍然大悟。
原來是探索了很久,終于確定了商王的所在之地。
這倒是一件大事情。
宮內。
朱訓樘早一刻也收到了消息。
“朕的皇叔啊!”朱訓樘嘆道。
消失在大明視線這么久,終于又出來了。
在商王義子的帶領下,海口一批駐軍北上,而后在順著支流向西,終于到達了商王的所在位置。
信中描述,商王統治范圍也十分廣闊,朱訓樘算了算年,大致推算,商王怎么也有六十多歲。
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齡了。
但是,還健在,而且身體狀況很好,沒有一點毛病。
可能是為了控制人,丟棄了傳統的中原王朝體制。
融合了一些游牧民族的政策。
猶如蒙古族類似體質。
分幾大千衛,每個千衛權利極大,掌握部下生死大權,甚至還能操縱許多士兵家眷的生死。
和八旗體制差不多了。
有時候環境塑造人。
商王帶領的明人本就少,為了穩固地位,只好出此下策。
具有嚴重的壓迫。
但是效果極其明顯,這個手段十分有效。
朱訓樘也不得不服,商王行的霹靂手段,可能對當地土著造成了不少的損傷。
但是也迅速擴大了明人的基數。
在商王控制的地盤,明人的地位更高,簡直是一明頂百蠻。
意思就是說,一條明人的命,一百字蠻人的命勉強頂得上。
而新大明已經過了這個階段,為了促進融合,政策柔和了很多。
所以對一些殷人適當的進行了提拔,殷人地位得到了一些提高。
信上描繪的消息并不多。
也就說了個大概。
但足以讓朱訓樘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憑借著犀利的武器,和帶走的戰馬,一路上擴充,商王所向披靡,張福大大小小的部落。
更為可怕的是,借助一些疾病和瘟疫,拔高了自己的位置,讓一些土著相信商王乃是天命所歸。
大力推廣漢化!
總之,換個角度來看。
商王真乃是華夏的一位值得欽佩的人。
為華夏子孫開拓了不少的地方。
但是若從新大明的角度來看,商王越加強大,對于新大明的威脅越發大。
這是一個有些不好處理的問題。
索性,雙方距離有些遠,暫時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可惜,這樣早晚會出問題。”
朱訓樘說道,他一眼就看出了現在商王的弱點。
他依靠個人魅力和強大的武力強行形成了一個大的地盤,國內勢力犬牙交錯,一旦商王去世,那恐怕會很有可能分崩離析。
可能天命真的存在.....
商王到現在都是老當益壯,一點問題也沒有,看樣子還能活上不少歲月。
商王只要還活著,那就沒人敢造反,就會一直存在。
但是他的發展前景也充其量是一個大的半游牧民族,不能建立起超出能力范圍的武力。
若沒有新大明,一旦讓歐洲人來到北美,依靠工業能力,最終也會將商王耗死。
當然,這只是假設,因為現實不會如此。
有新大明在,結果會是截然相反。
“看來還要派一下使者。”
朱訓樘考慮道。
和商王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動向,也可以打探出內部情景。
萬一?
未來要收回呢。
所以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施加大明的壓力和文化。
商王控下,明人稀少,必不可少得沾染了一些土著的惡俗,這是要不得的,需要改正。
怎可用蠻人之禮呢?
不能讓那些明人收到污濁。
畢竟大家都是自己人。
表面宣稱殷人明人是一家,但是明人影響殷人可以,但是殷人影響明人的習俗,那是萬萬不能的。
因為,只有以明人為主,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某國提東亞共榮就不行,因為我不愿意干,但是若是自己提東亞一體,那就是為了人類福祉,為了東亞百姓的美好生活。
這是什么?
不是雙標.....
所以,朱訓樘迅速寫了一些字。
“把它交給海口的人,告訴陳延壽,親自前往商王所在之地一趟,看看對方什么反應。”
朱訓樘吩咐道。
“是,陛下。”
內閣的大臣們也很快知道了消息,不過大都也是同意陛下得決定。
在大家心里,商王也是自己人。
當然,沒人說出來。
畢竟,這就屬于大逆不道了。
朱訓樘接過內閣遞交上來的報告,簡單看了一眼:“就照內閣的辦吧,答應英國人的條件。”
鐺!蓋上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