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宋恥

第二十二節 瓜分世界(3)

更新時間:2020-09-05  作者:狂人阿Q
當蒙古人賴以為生的工具,不再是硬弓和彎刀,而是變成剪羊毛的見到的時候,他們自然也就失去了劫掠的能力。這算是大燕帝國為西方民族做出的卓越貢獻。

征服克烈人的過程類似,就是讓他們主動或被動的學會了養綿羊、羊駝等經濟牲口。

對森林地區的林木部的征服,卻更加復雜。因為森林地形限制,林木部族雖然也能發展牧業,但不能以此為生。就好像女真人無法像蒙古人那樣游牧一樣,森林地形決定,半耕半牧有更高的效率。

因此大燕帝國管理林木部的北海都護府長期以來,一直在這里推廣源自東北森林地帶的插花田作業。這里的部族也先后完成半耕半牧化,尤其是林木四部的西部兩部,斡亦剌部和黠嘎斯部,他們跟女真帝國以烏拉爾山為界,其實互相之間的交流始終沒有中斷。女真人的生產他們很容易學會和接受,只是森林部落的定居化,給西方民族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由于斡亦剌部和黠嘎斯部跟女真帝國緊鄰,在政治上,他們就游走在大燕帝國和女真帝國之間,綦業之后繼任的趙明信等首相,都不愿意在草原上用兵,默認了這些狀態。因此西部林木部族經常參加女真人的西征,也從西方掠奪農奴,用奴隸勞動開發森林土地。但他們的規模和數量,跟女真人無法相提并論,農奴人口始終不到一半。

農奴勞動模式,只會讓他們跟女真人走的更近,這是大燕朝廷無法接受的,更不可能讓更西、更北的烏拉爾林木部族臣服。大燕帝國采用的是所謂的教化模式,教授的不是文字,而是技術。狼居胥府學,經過長達一二十年的研究,研究出了許多草原新技術。蒙古人,克烈人的綿羊、羊駝都是根據當地氣候改良出來的品種。而給林木部的,則是狐貍、貂的養殖技術。

林木部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就是毛皮產業。寒冷森林的野生毛皮,質地優良,深受全世界的歡迎。但數量稀少,且捕獵的成本極高。森林里產的野生毛皮之所以優良,一方面是因為野生,最主要原因還是寒冷。寒冷地帶生活的動物,自然會進化出豐厚的皮毛,而且身體會積累比熱帶更多的脂肪來幫他們度過寒冬,所以毛皮油色好。

于是狼居胥府學試圖馴養一些高價值的動物,發現最合適的還是狐貍和貂,因為他們吃的較少,毛皮價格又高。建起圍欄散養,模仿野生環境,讓動物可以盡量活動,直接建在森林地帶,氣候就能讓這些馴養動物跟野生動物經歷一樣的春夏秋冬。狐貍和貂的食物,主要是牛羊等牲口的下水,當地人的主要食物就是肉食,卻不吃下水,跟他們不爭食。

經過多年摸索,技術終于成熟并推廣開來。人工飼養的狐貍和貂毛皮質量和價格,依然無法跟野生毛皮相比,可高手馴養的動物,質量已經很接近于野生動物。養殖終究比打獵容易,而且更容易大規模生產,保質保量。

在歐洲高燒不斷的毛皮熱下,林木部的毛皮養殖業迅速膨脹,并且通過森林商道持續出口。大燕帝國從蔑兒乞人手里繼承了這條森林商道,繼續維護。有一百多座屯堡作為驛道,一直延伸到波羅的海。

毛皮從東方通過小船、馱馬運輸到歐洲出口,回程則運回波羅的海地區的琥珀,兩種物產都是高價值物產,足以彌補昂貴的森林運輸。因此這條商道雖然運量不大,成本高昂,卻始終能維持盈余,吸引了大量商人。

不過光是靠利益的吸引,很難讓一個民族轉變生存方式,至少不會那么快速的轉變。當蒙古人能用強弓彎刀為他們得到豐厚的戰利品的時候,他們絕不會放下彎刀拿起剪刀。

讓他們迅速轉變的原因,主要還是壓力。

生存的壓力。

一方面是軍事上無法形成絕對優勢,甚至開始越來越劣勢。

兩項科技帶來的影響,是人類歷史上,跟農耕文明博弈了數千年的游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一項科技是火槍的出現,火槍實際上比大炮更讓游牧民族絕望。在火炮時代,大炮加騎兵的滿清八旗,依然能壓制明朝軍隊。但開始使用成熟火繩槍技術,并采用更合理的戰術的哥薩克人,就讓八旗兵無可奈何。圍攻雅克薩這種幾百人防守的小城堡的清軍,不得不出動數萬軍隊長期圍困。

火槍技術,是宋人官員發明的,但成熟則是在西方。因為東方的軍事技術走向了一個極端,中原扎甲和硬弩都被制造的極為精良的情況下,其實類似武器很難走向成熟。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當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某種優勢太大的時候,就只能沿著這條軌跡繼續下去。

哪怕到了現代,這種規律都在起作用,一些壟斷型企業,在某種優勢太大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會去創新。柯達相機技術太好,讓他們發明了數碼相機后也沒有持續改進,因為早期的數碼相機不可能跟他們制造的傳統膠片相機質量相比,于是日本人買來了技術,改進數碼相機淘汰了柯達。微軟在封閉操作系統太強大,讓他們錯失了開放系統,成就了谷歌。

中國人在唐朝時候,同時制造玻璃和瓷器,但到了宋朝,因為瓷器技術更早成熟起來,玻璃產業就消失了,不在繼續改進,退出了市場。扎甲可以大批量生產之后,板甲就沒有空間誕生。神臂弩各種型號齊全,早期火槍就沒有用處,自然不會去發展。

革新很多時候,反而是弱勢群體的無奈選擇。宋人各種武器發明,主要是因為軍事劣勢下的賭博,寄希望于出奇制勝。優勢勢力,往往選擇更成熟的方案。騰訊這樣的巨頭,往往不會自己去搞創新,而是讓市場上的小公司試錯,等他們找到了合適的技術,然后收購這些公司。

在這種跟馬太效應相反的效應下,西方人率先搞起了火槍。他們未必是從宋人手里學到的原始技術,因為早期火槍,跟火炮一樣,都是靠點火發射,在東方稱之為手炮。如何小型化,需要材料技術的進步。小徑的火槍,早期很難產生跟大口徑火炮一樣的威力,因為火槍槍管太薄,無法承受太大的火藥爆炸威力,因此早期火槍威力和射程跟硬弩無法相比。在東方根本沒有市場,只是作為玩具。而西方人沒有特別發達的弓弩制造產業,制造弓弩需要的牛角等材料,在西方價格太高,反倒是制作火槍的鐵皮更便宜。

于是西方武器加工中心的米蘭,率先發明了板甲和火槍。他們有技術,有市場,西方頻繁爆發的戰爭,是他們最好的革新動力。

火槍經過長期改進,從一開始的手炮,在發明了扳機機關之后,就徹底跟火炮產生了差異。然后短槍慢慢變成長槍,口徑從胳膊粗細逐漸變成拇指粗細,重量可以從以前的守城工具轉向野戰武器。

火槍的出現,徹底讓游牧民族的個人勇武作用下降,一個不那么勇敢的士兵,經過嚴格訓練,在紀律約束下,機械的站在戰場上,射出的子彈威力,跟一個勇敢無比的士兵射出的武器具有同等的殺傷力。

火槍的出現,還讓游牧民族可以低成本組建軍隊的優勢變得無用。以前游牧民可怕,是因為他們天然的全民皆兵,農耕名族組建士兵的成本很高。但現在拼的不再是兵力,而是生產。兵力多寡,取決于誰能為自己的軍隊提供足夠的武器裝備。

所以當蒙古人哪怕聚眾數萬控弦之士,也無法沖擊幾百個火器士兵的屯堡之后,他們就失去了繼續劫掠的能力。

但火槍這項技術,也不是讓游牧民族走向衰亡的決定性技術。至少在東方是這樣,因為大燕帝國哪怕引入了新的火槍,也沒有持續發動進攻。作為防守,用硬弩和大炮的二線屯戍大燕軍隊也足以勝任。

另一項主要技術,是鐵路技術的成熟。蒸汽機推動的火車,讓快速動員變得可行。大燕帝國出于戰略考慮,修建了狐狼道鐵路。很顯然,這是一條跟遼東運河一樣,不可能盈利的鐵路,是用軍隊的軍費修建的。

趙明信這個精通商業的宰相上臺后,開始大量裁撤北方駐軍。十萬用于穩定草原的駐軍被縮減到了兩萬,十萬長城守軍被全部裁汰。用節省的經費,修建了這條草原鐵路。

縮減北方駐軍之后,一些部落確實出現過叛亂。但快速調兵的能力,讓他們在摧毀少量士兵防守的城堡之前,大燕帝國就能將內地軍隊運送過去。經過數次這樣的危機之后,大規模的草原民族叛亂就結束了。

鐵路建設,對生產的貢獻自然更大。鐵路往北延伸到了貝加爾湖地區的蘇武城后,連森林地區的木材都能變成資源,林木部族砍伐大量優質木材輸送到南方造船、制造家具。克烈人、蒙古人的牲口直接輸送到內地,變成吃貨嘴里的鮮肉,簡單肉質的皮革、羊毛,大規模出口變得可行。

鐵路帶來的運輸能力一方面讓草原民族低成本動員優勢被中和,一方面讓他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生存,在生存壓力之下,他們只能放下彎刀,拿起剪刀。

于是,廣袤的北方草原和森林,才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成為中原王朝的直接領土。采用郡縣制管轄,而不需要羈縻。

這些主要發生在趙明信任期內,他作為宰相,在史上被認為是一個守成宰相。一直沒什么激進之舉,最大的貢獻被認為是為后兩屆朝廷積累了力量。因為在綦業用四年財政緊縮償還了債務之后,趙明信用十年任期,積攢了二十億盈余。

這筆錢讓后兩任宰相,用二十年時間進行了大擴張。

在搜索引擎輸入 宋恥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宋恥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宋恥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