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書友很認真地給我留言,但我居然回復不了本章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首先在這里真誠的感謝點評我作品的書友,您的點評每一個字我都用心在看,很欣慰很感動。
這里有一些設定需要向大家交代一下,也算是解惑吧!
首先關于人物的年齡問題,我是很認真的設定。衛宗鏞比包氏大幾歲,他四十七八,包氏四十四五。
有書友奇怪,為什么他們的長子衛長安只有十七歲。
那是因為在衛長安之前他們夭折過幾個孩子,這在過去其實很正常。
因為我已經寫到二十幾萬字,所以有交待這一點,但因為還沒發出來,所以大家沒看到,但是不要急哈!(´•ω•)ノ(._.`)摸摸頭
還有關于文中成親的年紀,我是基本上參照紅樓夢。
古人并不都是女子及笄后就成親,比如寶釵十五歲就沒定親,到八十回也沒有關于她親事的任何確定消息,那時的寶釵起碼已經十六歲了。
而比她大的迎春,也是七十回左右才成親,我算了算她起碼比寶釵大兩歲,那樣的話也起碼是十七八歲成親的。
男子的話一般比同齡的女子晚熟,也不可能太早成親。
還有我們學習孔雀東南飛,開篇劉蘭芝'自述: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這里很明確的說劉蘭芝是17歲嫁給焦仲卿的。
當然這不絕對,但起碼說明古人也不是一律特別早婚的。
而對于比較繁榮富足的朝代來說,國家也不會特別要求百姓過早婚嫁生育,除非戰爭年代,或者剛剛建國時缺乏人力,才會鼓勵甚至立法要百姓早婚'早育。
一般來講富貴人家的女孩,都不回太早出嫁,原因自然有身體方面的考慮也有感情方面的考慮。
只有伎院這樣的地方,才會不考慮女子的身體,讓年紀小的伎女接客。
而對于男子來說,有了功名之后再商議婚事更有利不是嗎?
我想這點大家都能理解。
關于人物關系。
衛宗鏞的生母是張太夫人,也就是在開篇驚鴻一瞥的那一位,在素心庵修行。
所以包氏口中的婆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指的是她。
另外可能有的書友同時追幾本書,把其他作品里的情節跟畫堂歸混了,我想是因為我的文筆不夠好,不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還有呢,關于人物的穿著打扮,以及頭飾用品,我都盡量做到有章可循,之前特意做了功課,還記了筆記。
比如佩戴茉莉花球,這不是我杜撰的,自古就有,還記得天龍八部里的康敏嗎?她就喜歡鬢邊戴茉莉花。
我還記得小時候唱的一首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我想摘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可見茉莉是可以佩戴的。
總之我還有很多地方不足,需要不斷提高,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