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外的盟軍駐營。
距離上一次進攻虎牢關,已經過去十三天了。
期間,也不見聯軍有任何大的動作,反倒是各路諸侯之間隔三差五的聚會飲酒,吃吃喝喝,不像是來勤王救駕,倒有幾分會友聚餐的意思。
曹操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這天,他又來找到袁紹。
聽說曹操來了,袁紹當即表示不見。
他知道曹操要說些什么,那套說辭,他聽得耳朵都起繭了。
什么時候攻關,難道他這個當盟主心里還沒數么?用得著曹操天天來指手畫腳?
士卒傳達了袁紹的意思,然則曹操根本就不買賬,撇開士卒,大步走入帳內。
見曹操強闖進來,袁紹臉上閃過一絲不悅,如此行事,未免也不太不給自己這個盟主面子了吧。所以袁紹略帶責斥了一聲:“孟德,都這么多年了,你怎么還是如此急躁的性子。”
曹操也不在乎袁紹的語氣,當即回道:“國賊就在眼前,不得不急。”
曹操如此急迫,袁紹只好過去安撫他先坐下,然后才緩緩道來:“孟德,事到如今,我也不瞞你了。其實,橋瑁早已和洛陽城里的官員聯系好了,他們會趁董賊不在的這段時間里,謀奪洛陽。算算時間,應該就在這幾日了,你且再耐心等等。”
“只待他們事成,董賊必定慌亂,屆時我們里應外合,攻破虎牢關,簡直輕而易舉。”
袁紹說得自信滿滿,如同信手拈來。
不得不說,想象還是很美好的。
曹老板雖然‘好夢中殺人’,但從來都不會活在夢中,他問袁紹:“要是,那些人沒成功呢?”
聽得這話,袁紹先是一愣,繼而板起臉道:“孟德,大敵當前,這種喪氣話,以后不準再講!”
曹操就想不明白了。
明明這里聚集了幾十萬帶甲之士,為什么一定要指望洛陽城里的那些虛無縹緲的人,難道說幾十萬人,還破不了一個小小的虎牢關嗎?
就在此時,有士卒來報,說是董卓差人送來了禮物,人已經到了營寨外面。
“瞧見沒,董卓這就開始向我示好了。”
袁紹得意一笑,不由分說的就拉著曹操往帳外走。
這回,他非得在這個從小玩到大的死黨面前,好生顯擺顯擺。
營寨外。
袁紹出來時,這里已經聚集了不少人物。
附近幾個營地的大佬們聞訊,諸如袁術、公孫瓚等人,也都相繼出來瞧瞧熱鬧。
在他們看來,董卓派人送禮,自然是示弱的意思。
見到袁紹出來,侯在外邊的李蒙直接將木匣遞了出去,口中不忘放出狠話:“太師說了,只要你們繳械投降,好處大大滴有。要是不肯,哼哼,這里不久就會成為爾等的葬身之地!”
聽得李蒙如此囂張,盟軍的諸人皆是一陣叱罵。
“口出狂言!”
“欺人太甚!”
李蒙冷笑一聲,只當沒有聽見。
士卒將李蒙手里的木匣接過,徑直交到袁紹手中。
袁紹正準備打開,旁邊有人提醒了一聲:“盟主,小心有詐。”
袁紹看去,乃是自己的心腹謀士許攸。
雖說一般人都干不出這事兒,但以董卓的人品,誰敢保證?萬一里面藏有暗器毒箭之類的東西,那袁紹豈不是要一命嗚呼?
想到這里,袁紹給了他一個贊許的目光。
之后,袁紹命士卒將其打開。
令人詫異的是,盒子里面既沒裝有暗器,也沒有想象中示好的金銀珠寶,里面有的,只是一顆有些發干了的頭顱。
用腳指頭想都知道,董卓肯定不可能無緣無故的送一顆人頭過來。
于是袁紹定睛看去,仔細辨認之下,剎那間如遭雷擊。
“叔父!”
一聲撕心裂肺的大叫從袁紹口中呼出,繼而身體一僵,直挺挺的向后倒下,竟當場昏死過去。
眾人見狀,連忙將其救下。
袁紹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置身帳內。
得知袁紹醒來,第一個趕來見他的,居然是弟弟袁術。
“叔父的事情,你打算怎么辦?”
袁術不兜圈子,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
其實,袁術跟袁隗不親,他也不喜歡這個總在后輩面前板著臉的老頭兒。但不喜歡歸不喜歡,袁隗總歸是袁家的老長輩,董卓冒然處死,就等于是沒把袁家放在眼里。
作為袁氏家族的嫡長子,未來袁家的扛把子,袁術覺得,很有必要找回場子。
袁紹則不同。
他是父親和婢女所生,乃是庶出子,在家族里地位不高,可袁隗卻覺得袁紹與眾不同,將來必會大有前途,于是悉心栽培,待他如親子。
當初袁紹得罪于董卓,也是袁隗暗中幫助,袁紹才得以安全逃離洛陽。
沒曾想,一別之后,卻是以這樣的方式再見。
“我要替叔父報仇!”
袁紹赤紅著雙眸,一個字一個字,說得咬牙切齒。
兩兄弟的想法,在這一刻,終于達成共識。
然而下一個關鍵問題來了。
既然要去攻關,那么誰打頭陣?
曹操肯定是愿意沖的,但他手上兵馬不多,上一次沖鋒折損的幾乎全都是曹操的人。即使關系再好,袁紹也有些不好意思讓人家再打頭陣。
至于其他各路,公孫瓚大多為騎兵,攻城不易;橋瑁嘴上喊得厲害,實際上出力最少……
這些打著勤王救駕的各鎮諸侯,表面上忠心為國,可實際上,一個個猴精猴精的,哪有那么容易讓他們真的跑去賣命。
總之,叫你盟主可以,讓我賣命——不行。
所以,聯軍兵馬雖眾,但要找敢帶頭沖鋒不怕死的,還真是不多。
“那些家伙不肯打頭陣,那就我來打!”
袁術豁然而起,擲地有聲。
他心中態度明確,你董卓搞漢室江山,我沒意見,但你動我袁家,那就是不行!
看著主動請纓的弟弟,袁紹神情古怪,大概是在說:老弟,你沒開玩笑吧!
眾所周知,袁術從來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主,拼命的事情,一向是能避則避。
直到袁術再一次表明與董卓決戰的信念后,袁紹才選擇了相信。
看著袁術大步出帳的背影,袁紹這才想起,他的這個弟弟。
年少時,也曾以俠氣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