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聲好壞對賊寇們來說,其實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跟著誰能夠混得更好。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山大王的日子,其實倒也不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眼下,到了該站邊的時候。
是選擇董卓,還是投靠袁紹,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可謂關乎生死存亡。
“頭領,董卓派人送來書信。”
此時,寨外有嘍啰捧著一封書信進來。
聽得‘董卓’二字,寨堂里的首領全將目光投了過來。
張燕將書信打開,信上的內容不多,他卻看了很久。
之后,張燕的神情似是有些頹然,嘆了口長氣:“看來,我沒得選了。”
眾人見張燕這副模樣,皆是預感不妙,紛紛問道:“張老弟,董卓在信里說了什么?”
張燕將書信遞了下去,讓他們自個兒去看。
其中,很多賊首不識字,急得抓耳撓腮,問起另外少數識字之人,信上究竟是何內容。
一些識字的首領在經過張燕同意后,便稍稍大聲的念了起來。
“黑山渠帥張燕,及其他山寨大小頭領,老夫董卓拜上:爾等本為漢民,卻不思報國,作亂造反,脅迫周遭百姓入山,占據山頭為禍一方。今老夫統帥大軍于此,念及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欲施加殺戮于爾身,故希望爾等盡早來降。如若不然,只一把大火,便將爾等山頭,付之一炬……”
聽得董卓要放火燒山,有人氣憤的當即一拍桌子,大吼了一聲:“他敢!”
山里幾十萬流民百姓,要是一把大火燒了進來,董卓就不怕天怒人怨,遺臭萬年?
“你以為董卓不敢?”
有人冷笑一聲。
董卓不是循規蹈矩之人,更不受所謂的禮儀道德約束,他連皇帝都敢廢黜,殺過的當朝官員又何止百人,你覺得他會在乎這些底層百姓死活?
“我不甘心!”
“不甘心也得甘心!這就是命!”
“去他的鳥命!”
“好了,都別說了。”
張燕從位置上站了起來,掃視了一圈堂內諸人,道出自己的看法:“事到如今,我們若是不歸順董卓,他一定會放火燒山!冀州的袁紹我信不過,老實說,眼下只有董卓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我打算向董卓投誠。”
“誰贊成,誰反對?”張燕試探問道。
“我反對!”
司隸豁然起身,眉目之間皆是恨意,大聲反對起這個提議。
鏘啷!
一聲清脆聲響。
寶刀出鞘,一道寒光閃動,晃得諸人皆是眼前一花。
繼而便是撲通一聲。
待到他們反應過來,司隸已經倒在了地上,脖頸處出現一道紅痕,鮮血汨汨,將眼珠子瞪得極大,顯然死不瞑目。
能夠成為群賊中勢力最強的存在,張燕的手腕和魄力自然也非尋常之人可比,決定了要投誠董卓,他就不怕得罪這些賊首,拿一兩個立威也好。
司隸死后,張燕命人將尸體抬了下去。
隨后,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還有反對的嗎?”
賊首們一陣面面相覷。
這里是黑山,張燕的地盤,里里外外都是他的賊兵,司隸已經死了,就算有人心生反對,也萬不敢在此時提出。
于是眾人紛紛表示,愿意聽從張燕的安排。
賊首們選擇妥協,這是最好的局面。
張燕點了點頭,之后寫上一封回信,令人送去董卓大營。
收到張燕回復,董卓大為高興。
他自認干不出放火燒山的事情,但張燕等人卻不這么認為,于是心理博弈之下,反倒讓他們主動投誠。
當然,呂布這些時日的侵擾,也同樣功不可沒。
至于山里的幾十萬百姓,怎么安頓好呢?
董卓在與荀攸等人商量以后,也大致有了規劃。
以目前郡地的人數來看,上黨可以收納近二十萬人,河東可以收納十萬,剩下的百姓,董卓并不打算將他們分配到并州其他各郡,而是暫時屯營安駐,等到拿下冀州以后,再作新的打算。
有了初步計劃,董卓便開始安排手下的人手積極運作起來。
另一邊,賊首們從黑山散會以后,回到各自山頭。
愿意投降的人,已經傳令手下,開始收拾行囊;不愿投降的,則暗中行動,命人快馬加鞭地去向袁紹報信,希望袁紹能夠趕在董卓之前,率領大軍前來。
什么,黑山賊要投董卓!
聽到這個消息,袁紹人都傻了。
是給的金銀不夠多,還是送去的妹子不夠迷人?
自己費盡心思的拉攏,結果居然反而把張燕推去了董卓那邊。
這不科學!
袁紹是真的想不明白,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于是,他急忙召集麾下謀士,商議對策。
聽聞此事,逄紀、審配等人也是頗感意外。
在他們看來,張燕實在沒理由去投靠董卓,無論是家世出身,還是在外的名聲,袁紹都絕對性的碾壓董卓。
與袁紹合作,才是最佳的上上之選。
“主公,與其等賊寇投降董卓,壯大董卓勢力,倒不如咱們先下手為強,先放一把大火燒了,然后把這件事情嫁禍到董卓頭上,再寫書文叱罵董卓,坐實他的身份,引導天下人共同唾棄,群起而攻之……”
郭圖最先獻策。
好主意!
袁紹眼神一亮,對此很是意動。
然則另外的其他謀士,卻是不屑與郭圖為伍。
郭圖的這番做法,在他們眼中,實在與小人無異。
“主公,我不贊成郭主事的意見!”
任職治中別駕的審配第一個出來反對,他先是剜了郭圖一眼,繼而義正言辭的說著:“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此番行徑,又與董卓何異?”
他學的是圣人之道,辦事講究正大光明,用此卑劣手段,即使贏了,也不光彩。
更何況,山中還有幾十萬流民百姓,一把大火下去,他們還能活嗎?
作此大孽,將來少不了要遭報應。
逄紀也緊忙說道:“主公,審治中言之有理,若是稍有不慎,壞了主公名聲,今后誰還敢來主動投效?”
董卓名聲已經爛了,也不在乎這些,所以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可袁紹不一樣,從小就是在各種光環下長大,他不能像董卓那樣肆無忌憚,更不能給袁家抹黑。
所以,袁紹猶豫了。
猶豫。
就會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