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洛陽?”
稽嬰心道一個落魄的王族也敢密圖他秦國,簡直癡心妄想!
確定了這件事情,左相百里沛南倒是想起另一件事,他問左庶長贏蠡:“那函谷關外徘徊不入的兵馬可曾查探清楚是何來路?”
“暫時只知來路很雜,并非一路。”贏蠡想了想,又保守估計道:“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猜測是一些殘存的貴族匯成的隊伍,其中有韓、晉之流。”
他用了“暫時”“沒有確切”“猜測”等謹慎又不敢確定的詞,足以證明這件事還得繼續往下查才知道蠢蠢欲動的哪些人。
太尉弼飔道:“此事不如交給孟嘗君,他手底下養著各類奇人異士,比起軍前斥侯,一些不起眼卻有非凡本領的人更能發揮作用。”
上將軍不滿道:“他養的不過是些雞鳴狗盜之輩,不入流,如他一般,行事毫無章法,離京數月不見回稟。”
有人附和:“連主公逝世他都不曾趕忙回來,國中之事,還能指望他?”
看得出來,秦國官員泰半對孟嘗君此人并不待見,哪怕他手上有人可用,他們也寧愿酸言酸語地忽略他的用處。
陳白起在邊緣處,多看了這些人幾眼,嗯,長得都挺尖酸刻薄的。
“此事再議,諸位請先隨我來。”相伯荀惑顰眉打斷他們,引眾人到一面張開的秦國輿圖前面。
相伯先生用手指在一處劃過,語氣嚴肅道:“雍城、櫟陽若與西線匯成一道流言逃亡之勢,吾腹中之地不保,函谷再發兵形成內外夾擊,此番壓境絕比當初六國結盟伐楚其情勢更嚴峻,因為秦國沒有楚滄月,更沒有他未雨綢繆早就布防好的軍隊人馬。”
秦王贏稷英年早亡,此事太過突然,任誰都沒有這么快反應過來,哪怕他們這段時日已經很殫精竭力仍尤顧不及。
右相這番話并非危言聳聽,眾人聞言心中都如壓了一塊鉛石一般沉重。
確實,如今秦國方喪主,群龍無首之際,若有人在其中挑撥謠言,國內恐惶遲早分裂,他們守到幼君親政,這需要十幾年的時間積累,這期間稍有動亂不慎便是顛覆滅頂之災,秦國急需一個代國君行使權利的監國。
如這一次,若是當真有戰爭發生,必是需要兵員征集與調動,而發兵、中止、高級武官的任命與撤換,這些都是需要秦王親自下令,其余人皆沒有這種權利,還有將軍帶領軍隊必持虎符,而出發經城,須持節才可通行無阻,在這一點管制得十分嚴厲,哪怕是一國之相亦不可逾越王權。
而亦正是這一點,一旦無主便成了一件危險的事。
眾人再次舊事重提,在朝中選一德高望眾的朝臣為監國,行百官之率,統百官之職。
人選不可避免,仍舊左、右相為主,倒也有人提議不如左、右相一同代幼主攝政,但卻得到更多的人反駁,倘若屆時發生兩相分歧時,那豈不是又是一樁紛爭。
“左相這些年來在朝兢兢業業,為國為民,實擔得起監國之職。”
“右相何嘗不是,全軍上下無人不稱贊左相辦事公道廉明,若右相為監國,必能上下一條心!”
朝堂分成經緯兩派,各自為政,文武交雜,你爭我往。
在他們心目中,對于各自擁護的丞相,都有其必選的理由。
百里沛南在秦二次為相,曾輔助過兩代君王,眼下是第三代,他雖年歲不大,卻已是三朝元老,他曾建立秦都政權,也著力于改革秦國戶籍、土地制度、實行屯田、加強戰備等,行事勤勉眾所周知,朝中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在朝中威望甚重。
而相伯先生則改法重制舊制舉措,政治上,在軍功爵位與度量官僚升貶賞罰制定了一套嚴酷的法律,官員在嚴酷的秦法之下,很難有悖逆法律的行為出現,秦法根植人心,一度肅清了惡吏霸權橫行,亦制約了公族門閥的過度干政。
經濟上,他曾遍訪諸國取得新經,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大力發展軍事,他的變革以法制秦將秦之內政治理得很好,上令下達,行之有效,行事效率增倍。可以說秦國如今沒有了秦王,僅剩一軟弱可欺的幼主,甚至還出了一個女太傅的丑聞,別的國家還沒有趁勢攻打上門,全靠他在秦國的威勢強撐著。
這兩位都是亂世之才,國之棟梁,他們相信只要給予秦國足夠多的時間積累,秦國將會是九州沉眠中的巍峨巨神蘇醒,戰無不勝。
“既是如此,便拿此番國難之事來判定吧。”御史大夫稽嬰出聲道:“誰若能最妥當完善地解決暗藏在秦國的危機,重拾秦國之威赫攝于諸國退避,保我秦安虞,便可監國!”
眾官先是緘默了片刻,深思考慮一番,也覺這是一個辦法。
“善,便行此法!”
眾官都認可,與其爭辯不休,何不如以能力定下監國,這樣眾人皆可心服口服,更不必撕破臉皮鬧得難看。
“不如,下官也來參加吧。”
這時,陳白起出乎意料地出聲了。
要說她的聲音也不高、也不低,但遠達不到一出聲便落針可聞的地步,也應不能在一片討論爭辯聲中被人第一時間聽到。
但偏偏,那一道不同與在場那如泉水、涓涓悅耳的女聲,如此清晰從容地傳入他們了所有人耳中。
空氣中流動的吵鬧氛圍一下停滯住了。
眾人都安靜下來,他們望向陳芮,神色有些吃驚跟滿眼荒唐。
“監國。”她輕飄飄地吐出兩字。
一直以來,陳芮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傅表現得太安靜孤僻了,一開始他們還警惕、排斥、故意做些事情來膈應她,但后來他們發現無論他們如何看待她、無視她,她都沒有什么特別的反應,以致于他們都漸漸忘了朝堂還有她這么一個人的存在。
今日,在他們提議眾選一合適之人行監國之職時,她卻是第一次當眾開口發言。
她說她也要參加,她參加什么?
眾官懷疑自己耳朵產生了幻聽,否則怎么會聽到她在此大言不慚!
秦國的監國,若祭祀太廟之后,便相當于后世的攝政王,這可是手擁實權,可號令百官,指揮千軍萬馬,揮斥方遒,又豈有是隨便一個人想當便當的。
陳白起從陰暗的最角落的位置走到人前光亮處,她心性一向平穩而淡然,她不在意他們此刻表現在臉上的態度有多輕蔑與抵觸。
要說,她來秦國這么久了,在這些朝臣面前也只開過兩次口。
一是跟先秦王贏稷要了太傅之位。
還有這一次,則是與眾望所歸的沛南山長、相伯先生爭這監國之職。
她知道,她在他們眼中一直是安份守紀、沉默寡言,如今大放厥詞,他們憤怒她是一條不會喊的狗突然咬人了,不過那是因為那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事,她樂意他們忽略她,讓她安靜地聽取眾官議會之長,學習為官之道。
但實則,她的野心一直都在,她等的、要的,便是眼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然,要論實打實的政績奉獻,她自比不上勞苦功高的沛南山長與相伯先生,所以要想在高人面前拔尖,她唯一占優勢的,那就是她行事不用依仗秦國借力。
“你有何資格在此大放厥詞?”
“監國豈是你此等女子可做的!”
“陳芮,你為太傅已是古今破例,你還不知足,非要吾秦國再次貽笑大方于九州方肯罷休嗎?!”
這一次,他們沒有了顧忌,也不再掩飾,他們怒不可遏地以最大惡意來詆毀、羞辱于她,想借此打消她的癡心妄想。
可以說,一開始她這個太傅在他們眼中,便是一文不值。
陳白起很冷靜,面對這些怒目不屑而視的人,她也沒有急赤白臉上前與他們爭辯,只等他們一股氣都說完了,她才施施然一笑。
她一步踏前,笑意斂住。
“資格?我既為秦國三公,先王認,宗廟認,這天下再如何恥笑于我,但他們亦認,既是如此,我陳芮為何不能一爭這監國之職?”
她說完,再踏前一步,無垢清澈的眼瞳看著他們。
“我為女身,除此之外,我與爾等還有何不同,如今秦國有難,倘若我有能力助秦國趟過危河、行過火難,我為何不能擔監國之職?”
她再度踏前一步,這一步,蘊含著無窮的威嚴,她周身流動的空氣沉凝,似將這一方空氣都抽走了,眾人窒息。
這時眾官只見她三步,便像投胎換骨變了個人似的,那內斂的氣勢一外放,便叫人頭皮發麻,不敢直視。
“若以我之能可勝在座諸位,我為何不能擔這監國之職?”
她的發聵三問,在朝堂之上響遏行云,他們一時都只能傻怔地看著她,啞口無言。
好像這才是他們第一次認識這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陳芮,這時他們也都想起來了,眼前這個氣勢逼人的陳芮,這個曾一力降十分的陳芮在殿前展現過何等恐怖的身手。
完了!
他們想。
如果此時他們再堅決反對,憤然不同意她參與監國之爭,她會不會心性大變,直接操起兵器便將他們屠殺在殿中?!
當然,他們其中不缺口伐筆誅的文官,他們自有一套正理歪理來反駁于她的說辭,但……他們不敢,尤其在她氣焰尤其囂張頂盛之際。
但在猶豫、糾結跟憋屈之中,他們仍舊傲骨不屈地堅持著,這時,宮正驥伏抱著幼主進入了政事殿,身后還跟著領著一隊尉兵的威風凜凜衛尉大人。
這一刻,他們的到來如同一縷曙光照耀著他們,將他們從太傅陳芮的陰影下解救出來。
他們都頎然得意的以為衛尉帶兵是前來鎮壓陳芮這個惡勢力的。
只可惜,這縷曙光下一秒卻變成了籠罩在他們頭頂之上更大的陰影。
因為他們聯合取出一份先王的遺詔。
驥伏已是年過半百,掌管王宮事處幾十年,過度的操勞令他鬢角全白了,但他的面相十分和善,即便他本人實則十分有誠府。
他當著眾人的面打開了詔書,道:“這封詔書是先王臨終前便早已姒寫好的,他曾言道,他欠陳芮一條命,當時的公子璟欠她三條命,若陳芮愿意為了公子璟留在秦國效力,那這份詔書便在最適當的時候拿出來。”
所謂最適當的時候,便是宮正驥伏與衛尉木子羯一同認可她之時,若察覺她其心有異,這一份遺詔便再無現世的可能。
這段時日他們一直在暗中觀察著她,也在暗中考核她。
最終,他們認可了她,并且雙方達成了一條秘密協議,關乎秦國,關乎贏璟,關乎她自身。
“當初先王托孤為三位大臣,并在遺詔中提及陳芮為秦王的亞父,她既為太傅亦是主公亞父,且金印紫綬,她自亦有資格監國。”
木子羯看了陳白起一眼,也道:“此言不假。”
亞父?!
她當了太傅不算,竟還要當幼主的亞父!
先不論真與假,這事若是宮正與衛尉不出面,不在此時拿出先王遺詔,此事又有何人知曉?
宮正與衛尉為何會站在她那一邊,這怎么可能?!
所有人都覺難以置信。
相伯荀惑眸色深深地看過宮正與衛慰,這時忽然開口:“此事,本相贊成。”
百里沛南與他對視一眼,也道:“本相也贊成。”
他們兩人一直沒有參與群臣的爭論,是因為他們若一出聲便會成為焦點,如今外敵環伺正是需要群策之力,若朝臣因他們兩人而心有隔閡,分裂成兩派各自為政行事,心存有私,這并非他們所要的結果。
雖然他們曾立誓效忠之人不在了,但秦國卻是定要為先王守住,國泰安寧,此為首要之事,其余地位之爭,倒可以押后再說。
雖然陳芮站出來一事讓他們始料未及,但正好她出面可以打破眼下這場僵局,有了她這個共同的“敵人”,群臣好似一下倒比原來更加團結一致了。
雖然他們團結的目的,是為了擊潰太傅陳芮當監國的希望。
這亞父的頭銜與太傅金印紫綬給她一加成,再加二位托孤大臣都異口同聲地贊成,那他們……他們再堅決反對有何用?
當著先王遺詔、還有宮正懷中幼主的面,他們自也不能再與太傅據理力爭,面紅耳赤。
此刻的心情就跟火燒了一遍,又拿水澆了上去,焉了。
但很快,他們又都振作了起來。
這是看誰能處理好這一次的危機方能成為秦國的監國,這不是單純的比武較量,不是誰的拳頭硬便誰勝出。
他們誰也不認為陳芮能有治國、領兵打仗、處理緊急事務的本領,哪怕她有一身的通天本領,那亦是孤掌難鳴。
所以他們其實根本不必太過擔心,且等著看她最終一事無成的笑話吧。
下朝后,陳白起回到了壽寧宮,宮正與衛尉早等候多時,雙方見面都十分和諧地行禮。
“這遺詔倒是來得及時,謝過驥老了。”陳白起微笑,面上不顯心思。
“太傅不必如此。”他搖了搖頭,又輕嘆了一口氣道:“你只要記住你的承諾,絕不做有害于主公、秦國之事,老奴便不算辦了一件禍事。”
她掩下眼簾,溫聲道:“我承諾于你的事定不會更改。”
其實遺詔一事不假,只是遺詔之中的亞父之名卻是空缺的,先王臨走之時,曾憂心過許多事,最最放不下的自然是煢煢無依的幼子,他托孤于左、右相,自也是信他們,只是旁戚仲父(叔父)等人暫時安份,不表代他離世后依舊安份,百里沛南為百官之首當之無愧,但卻心慈思慮過甚,只怕會護不住幼主。
而相伯荀惑此人雖外表處看病弱溫和,但真實性情卻是孤傲冷漠,他忠于他,以后卻不一定會忠于贏璟。
而稽嬰,贏稷對他卻是十分失望,最終到死前他都沒有抉擇出亞父的人選。
于是他留下一份遺詔交給他信任的兩人一同掌管,讓他們替他好生觀察他逝世之后,眾人的所作所為,再填上合適之人在上面,最后將這一份遺詔公布于世。
最終,宮正與衛尉商議一番,有了決斷。
他們認為比起其它人,一來陳芮生為女子與生俱來的母性,會令她與幼主相處久了心軟生情,再者她有一身強橫的武藝在身,但于權謀之上,卻并無建樹,這樣的她,倒是比其它人更好控制。
在他們心目中,自也不認為陳芮能夠越過左、右相當上監國,他們只不過是想借她之力來平衡朝堂勢力,據他們觀察,她與左相、右相之間都有說不明道不清的關系,這關系是好是壞暫時還不好判斷,總歸她可牽制住二人最好,他們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培育幼主成長起來,在這之前陳芮將會是他們幼主的劍、幼主的盾。
若說相伯荀惑與百里沛南是忠心秦國,那宮正與衛尉則是繼承了贏稷的遺愿,只忠心于贏璟一人,但這兩者的區別卻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其實宮正與衛尉以為隱晦深藏的想法,在陳白起這里卻是一覽無遺,她不拆穿甚至樂意配合,只是因為她與他們一樣想要保護好贏璟,讓他平平安安地長大成人。
眼下是事多騰不出手來,但以后該是怎么個保護法,他們又該站在什么樣的位置,規矩還是得由她來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