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姬銘的腦子里,總是縈繞著那萬物皆歸混沌的念頭,看著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循著這個理兒一番聯想。
而清和劍靈則去料理晚餐了,正在姬銘心中感慨之時,卻突然覺得面前寒氣一現,然后便看到眼前石筍上,那顆正自悠悠然然、便快要落下的水滴,卻忽的凝住不動,滯錮在那里,便似那鮫人的眼淚一般,已是凝成了一顆晶瑩剔透的冰珠!
“咦?”
回頭一看,卻是跑上山來準備蹭晚飯的淺淺小姑娘,正對著自己吐舌頭扮著鬼臉,嘻嘻笑道
“見三師兄發呆,便來嚇嚇你!”
原來是小丫頭剛才施了冰凍之術。明白了原委,姬銘倒也不以為意。回頭看看這顆晶瑩小冰珠似滴非滴、將滴未滴的模樣,倒覺得甚是有趣。
驀的,這原本悠悠閑閑的少年,卻突然猛一回身,一把攏住正在那兒嘻笑的淺淺,興奮的大叫起來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突然見自家三師兄這如顛似狂的模樣,這位正被不住搖動的嬌小女娃,顧不得雙肩吃疼,只在那兒連聲問道
“三師兄你怎么了?”
見他又是這副模樣,淺淺心中倒甚是擔心,不知道出了啥事兒,便在那里急聲問詢。
“呃!”
這個樂而忘形的少年,聽得小小少女這一連串急促的問話,這才醒悟過來,趕緊松開雙手,跟淺淺不住的道歉,并解釋了方才失態的緣故。
原來,這事兒還真算得上是起因于清和、卻得益于淺淺。
初見那只碎陶碗,姬銘便憂那人力有窮,萬物總歸于混沌;方才突見淺淺這小小惡作劇,少年腦海里卻又是靈光一閃!
剎那間,便似那萬里的烏云盡皆消散,滿天又是那星月交輝!
他現在正是如此想法既然那水滴可以滴落成散碎的水花,也可以凝成靜滯不動的冰珠,這么說來,那向來被認作天地之母、萬物本原的純一混沌,是不是也應該有對應的相反之物?或者說,若以“混沌”為正,那是不是也存在著一個“負”的混沌?若以“混沌”為陽,那應不應該還有一個“陰”之混沌?
正所謂福至心靈,現在姬銘便自然而然的,聯想起這些天來一直困擾著自己的問題
“天地靈氣是什么?日月菁華是什么?自己那煉神化虛又是什么?”
現在,他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答案
那天地靈氣、那日月菁華,那道家認為的“仙靈之氣”,便是那負的“混沌”、陰的“混沌”!而那煉神化虛,便是將充盈于這天地之間的負之混沌,煉化成能夠存在于自己身體之里、能夠為自己所用的負之混沌,也就是那“太華道力”!
現在,一連串的想法,便像走馬燈一般,在他的腦海中不住的閃過
“天地之母,萬物之原,為何一定只能是單一的混沌?也許那一正一負、一陰一陽,才是那完整的天地本原!”
“也許,并不必拘泥于天地本原的數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一是二其實都無所謂,真正的本原,還是那天地運行之‘道’啊!”
“雖然那生命最后必將終結,但為何我輩生靈仍能存之于世上?究其本因,應該便是在那性命完結之前,世上生靈,都在不停攝入那負的混沌!無論是千年老椿,還是那轉瞬蜉蝣,都是因為攝入那負的混沌,才能存活于世上啊!”
“草木之榮枯,乃草木攝入負之混沌之法;時人之飲啄,乃我輩攝入負之混沌之法;鳳凰之涅磐,乃仙禽攝入負之混沌之法。而天下修仙求道的教門,究其本原,也都是要尋那吸納負之混沌之法,超越生死,將人生匆匆百年,變成千年、萬年!”
現在姬銘的靈臺之中,前所未有的清睿空明
“現在終于懂了,原來那道理訣上的‘煉神化虛’所強調的‘有心無為’,不僅是召喚‘太華道力’的法門,還是那天下修道的至理。
若止無為,則最多減緩混沌的到來,并不能真正‘無不為’。清靜無為,只可養生而已,并不能長生不老。”
“只有循那‘有心無為’,主動煉化那‘負之混沌’,才真正有可能達到我教道門所追求的最高境地長生久視!”
“呃?!”
卻說正在姬銘瞑目凝思、為自己的發現興奮不止時,卻突然覺著眼簾前一陣晦暗明滅,這位正沉浸于凝思天地義理之中的少年,頓時便驚得失聲叫道
“不好!難道真讓俺悟得天道,便要為老天不容,要將天譴來滅我?!”
惶恐之下,趕緊睜眼一瞧,卻見那淺淺小女娃,正伸著一只宛如脂玉的小手,在自己眼皮前不住的搖動!
還沒等姬銘說話,卻見這淺淺訝道
“咦?三師兄卻沒睡著?”
“唉,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至道則無言。那真正厲害的通仙大道,又豈能讓俺隨隨便便就給悟出來?呵,哪還用擔心遭什么雷劫天譴哦!”
只不過,經得這不到半個時辰的思潮起伏,卻更加堅定了他每晚堅持煉化那天地元靈的決心!
霜雪峰上的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的流逝。似乎,這山中的歲月,就會這樣一直平淡無奇的繼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在這位自命為劍廬未來掌門的姬大劍仙下山巡察劍廬田產之時,卻是看見夢千古正站在不遠處,似笑非笑的看著他。
“恭喜小道友,小小年紀就做到了陰陽化生混沌,日后只需確立‘秩序’或者衍生五行即可大道圓滿,羽化飛仙,這確實可喜可賀。”
話音剛落,只見吳囿與清和就化形而出,神情凝重的持劍戒備,護犢子的把姬銘護在身后。
“對啊,夢門主,多日不見,還請賜教賜教。”姬銘淡然一笑,正欲激活金色桃花以防萬一的時候,才想起上次裝逼賜給樹行后忘記補貨了。
ps在老子、莊子所在年代的近兩千年之后,才有西人提出與“混沌”相近的理論,“熵”學;
中國古代哲學之燈,照亮了華夏千年的歲月,其光芒至今仍璀璨奪目,不可逼視。在哲學范疇,我等炎黃子孫,似已是固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