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迪亞騎士剛沖垮一道外圍輕步兵組成的單薄防線,就被足足數十個2米多高的石頭人圍了起來。
一群隸屬于馬其頓王國的祭司正在嘔心瀝血的高聲念誦著咒語,為地面上微微發亮的召喚法陣加持源源不斷的發力。
一批祭司倒下(精神力過度消耗)后,另一批生力祭司接替他們的位置,繼續維系石頭人。
這種源源不斷的加持,使得石頭人即便被斯瓦迪亞騎士砍掉頭顱,也能很快利用地面上的泥土復原,只要雙腳踩在大地上,幾乎是不滅的存在!
當然,石頭人受傷會被打死重新復活,相當于加速抽取召喚法陣的能量,會讓更多的祭司在短時間內暈厥過去。
這種把高貴的祭司當作軍隊使用的戰術,也就中央集權模式下的馬其頓王國能玩得起。
如果沒有君王的壓制,高貴的祭司怎么可能把自己當作蓄電池一般使用?
雖說消耗的精神力在戰后都可以恢復,但這種高強度的消耗會對祭司的大腦產生不可挽回的后遺癥,一次兩次或許沒啥,次數多了甚至會導致祭司的境界倒退,乃至變成瘋子或植物人。
然而,如果這些馬其頓祭司敢違抗命令,就不是后遺癥的問題了,他們乃至身后的整個家族,都會被馬其頓王國夷平!
這種把祭司當作戰爭機器的模式,放在希臘城邦當中,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理所當然,肖云陽也萬萬沒想到祭司還能這么使用,結果他的斯瓦迪亞騎士栽了……哽噺繓赽奇奇小説蛧
無論斯瓦迪亞騎士多能打,在這種殺不死還力大無比的石頭人攻擊下,別說沖擊敵軍主陣側翼了,連全身而退都無法做到。
祭司們挑選的時機非常好,剛好處在斯瓦迪亞騎士剛沖垮外圍防線,無法回頭的空檔。
結果,不到一個小時的圍攻后,斯瓦迪亞騎士戰損超過六成,觸發到了崩潰的極限!
在斯瓦迪亞騎士崩潰時,另一面的板甲軍士戰團也迎來了終結日,亞歷山大大帝在付出了近半伙伴騎士主力的損失后,終于擊潰了板甲軍士戰團的阻截,殺死了板甲軍士戰團的團長和副團長!
隨著板甲軍士戰團消失回歸,肖云陽所部側翼徹底暴露在亞歷山大大帝伙伴騎士的矛峰下。
然后亞歷山大大帝遇到了一個十分尷尬且要命的問題——伙伴騎士由于長時間的高強度戰斗,以及大量的傷亡,士氣和體力都逼近極限,無法發起排山倒海一般的沖擊……
亞歷山大還是比較惜命的,沒有在這種時候孤注一擲的帶著筋疲力盡的伙伴騎士發起沖鋒,而是抽調了最后的輔助兵預備隊,從自己打開的缺口撒上去。
這些輔助兵雖然沖擊力跟騎兵沒法比,但攪亂敵軍主陣是沒有絲毫問題的,只要敵陣一亂,就是馬其頓方陣定鼎勝局的時刻。
亞歷山大已經看到肖云陽那面沒有其他預備隊,這次勝利終將屬于馬其頓王國。
另一面的肖云陽在收到卡爾和哈維陣亡的系統提示后,毫不在意的拉開了個人模版。
他雖然沒有預備隊,但新收獲的戰魂卻早已破千!
亞歷山大大帝永遠不會想象到,跟一個掛逼打仗有多么絕望!
最后總攻的號角聲吹響,這一次替換上去的不再是輔助兵和輕步兵,而是馬其頓方陣步兵!
前排步兵平舉馬其頓長矛,后排斜向上舉著馬其頓長矛,形成一個層次分明的槍林方陣,如墻一般發起了沖刺突擊。
這些馬其頓方陣步兵看了半天戰爭大戲,正是養精蓄銳的巔峰時刻,對面的希臘軍團,哪怕有著戰斗輪替制度,所有的士卒也至少上了一次前線,精氣神的損耗可不低。
至于古漢射聲引強士,早已經脫力,呆在后方休息恢復胳膊。
可以說,此時馬其頓方陣面對的敵人綜合實力至少被削弱了7成!
肖云陽所部兩翼的騎兵和精銳重甲步兵都沒了,只剩下眼前鏖戰多時,人數雖多,戰斗力卻稀松平常的希臘軍團。
對付這種級別的敵人,馬其頓方陣幾乎不可能失敗!
事實也確實如同亞歷山大所預料的那般,如墻而進的馬其頓方陣接敵的一瞬間,就將不穩的敵軍正面捅出來一個大窟窿,希臘人成片成片的死在長矛之下,卻很難攻擊到馬其頓方陣步兵,頂多用投槍弓箭等武器傷敵。
然而,就在馬其頓方陣穩定平推的時候,兩翼突然出現了大片騎兵,每一面都足足有千人!
精英馬賊身上都披了鐵甲,只不過沒有斯瓦迪亞騎士那么夸張,但在這種戰場上足夠使用了。
畢竟他們的悍勇勁頭十足!
古漢羽林精騎更不必多說,這可是頂級得冷兵器時代重騎兵單位。
這兩支騎兵輕而易舉的撕裂了馬其頓方陣兩翼單薄的防線,在亞歷山大大帝絕望的注視下,如同刀切豆腐一般將馬其頓方陣脆弱的側翼鑿穿!
由于馬其頓長矛太長,轉向和靈活性太低,被騎兵近身后只能使用短劍和小圓盾,幾乎是一邊倒的屠殺!
亞歷山大看到馬其頓方陣被撕成碎片后,掃了眼身后滿臉疲憊的伙伴騎士,下達了一個正確的命令——撤軍。
隨后,亞歷山大親自帶領伙伴騎士為馬其頓方陣步兵掩護撤退,將輔助兵和奴隸兵當作炮灰遲滯敵人,艱難而英勇的阻擊著精英馬賊和古漢羽林精騎。
只可惜,亞歷山大低估了古漢羽林精騎的戰斗力,精英馬賊雖然被擊退,并且馬賊的頭目被流失射殺,但古漢羽林精騎作為常規兵種,沒有頭目限制,只要陣亡不超過六成,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消滅六百名羽林精騎可比殺死一個精英馬賊的大頭目難多了。
又被消滅了大幾百名伙伴騎士后,亞歷山大見到事不可為,只好放棄大部分步兵,只帶領馬其頓方陣步兵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