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葉楓正在鴻臚寺中修煉,突然傳來消息,說是宋徽宗趙佶,打算要將益國公主趙嫻靜嫁給葉楓。
一下就將葉楓整懵了,什么跟什么,怎么就突然皇帝要將公主嫁給他?
葉楓打聽了下,這才搞清楚,原來這位益國公主,還不是宋徽宗趙佶的女兒,而是他妹妹。
通過系統大概查了下這位資料,徐國長公主趙氏(10841115),宋朝第五位皇帝宋神宗趙頊最小的女兒。
母為欽成皇后朱氏,與宋哲宗趙煦、楚榮憲王趙似、鄆國公主、潞國公主、邠國公主、潭國公主同為朱皇后所出。
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下嫁潘美之孫左衛將軍潘意,有子早薨。
政和三年(1113年),改封柔惠帝姬。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十一月薨,追封賢靜(靖)長帝姬。
徐國長公主志向沖淡、不喜歡紛華的服飾玩意、甚少嬉游,十年中只去過西池(金明池)而已。
反正整體來看,這位徐...不對,現在應該是益國公主,似乎是個很文靜,很賢惠的女子。
年級也不大不小,20正好!
而且還是上一任皇帝宋哲宗的親妹妹,上上任,也就是宋徽宗的父親宋神宗僅存的兩個女兒之一。
說起來古代的公主,一點都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生在帝王家,天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別的不說,就說這位益國公主趙嫻[悠悠讀書..]靜,前面九個姐姐,加上她,宋神宗一共十二女兒。
能長大成人的,只有她和四公主潭國賢孝長公主,如今被封為康國公主的那位。
而且僅存的這二位,也沒有一個能夠活過四十歲的,當真是令人唏噓。
原本葉楓是打算,直接將這門扯淡的親事直接給推出去。
但木婉清得知這個消息之后,走進來卻對葉楓,說了一番話,讓葉楓難以拒絕。
因為這次,趙佶的旨意雖然是詔書,也就是所謂的中旨,并沒有經過中樞。
但卻派來的,并不是宮中的太監,而是禮部的官員。
這里面的意味著的東西,可就沒那么簡單了。
一般來說,這種事,應該是皇帝先下手諭,通知葉楓和中樞,等到兩邊都點頭同意之后,再傳下圣旨,這樣一來,更穩妥一些。
如今趙佶心急,直接下了中旨。
縱然中樞還沒批復,卻已經通過了禮部傳達消息,朝堂上下,幾乎可以說是人盡皆知。
在這種情況下,葉楓一旦直接拒絕那位益國公主,很可能會導致,朝堂上下,尤其是大宋民間,各種議論。
這個時代,女人的婚嫁是一輩子最大的事。
尤其是像如今這樣,已經被皇帝下了旨意,卻被人拒絕。
等于說是,葉楓根本看不上益國公主。
那老百姓風言風語,肯定會傳,是不是益國公主品性不行,或者相貌太差?
或者說有隱疾?
反正過不了多久,各種各樣的傳聞肯定是要在整個中原地區爆發出來的。
這世道,老百姓沒那么多娛樂事件,為數不多能提起老百姓八卦心態的,無非是本地的豪紳傳出什么壞消息。
或者是朝廷,尤其是皇家,傳出什么緋聞。
這種事情,可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八卦新聞了。
到時候消息滿天飛,搞不好,這位益國公主就得被流言蜚語逼得自殺不可。
流言猛于虎,可不只是說說。
這種年代,流言蜚語是真的可以殺人。
哪怕是現代都市,也沒少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謠言,被逼得只能用自殺來澄清自己的清白。
葉楓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如今被木婉清這么一說,這才發現,趙佶還真是給他出了一個大大的難題。
好在,木婉清對此事不但不反對,而且還有些躍躍欲試的樣子。
“葉郎,這件事對你百利而無一害,娶了皇帝的妹妹,以后在大宋這邊,你也有了立錐之地,對你,對大理,都是一件好事。”
如今大理國,已經基本被王語嫣手里的力量所掌控。
段氏之人,有段正明壓著,漸漸的,都發現生活比原來更加安穩,也更加富裕。
本來就比較佛系的段家人,也根本就不考慮這些東西。
反正他們的意思,只要在位的,表面上還是段家人,就可以接受。
只要以后葉楓和王語嫣等人,有了孩子之后,可以繼續姓段,保持段家血脈不斷,其他的都無所謂。
真找一個段氏子弟上來接位,也不見得能做的更好。
如此一來,葉楓再娶了這位益國公主,等于說,大理國和大宋就已經是裙帶關系,比什么結盟要牢靠的多。
畢竟兩國之間,倒退三千年,都是同屬一脈,文化、道德、民生等各方面,基本相同。
所以,不會出現跟異族之間那種聯姻,毫無信譽可言。
木婉清和王語嫣二女,更是知道葉楓,心懷天下,所以也愿意看到葉楓更進一步,將來有機會,問鼎天下。
“婉兒,你說的有道理,只是這么一來,就有些委屈你們了。”
葉楓在有了木婉清和王語嫣之后,沒想過再招惹更多女人。
但冥冥之中,就像是命犯桃花一樣,總有各種各樣的女人,接二連三出現在他身邊。
比如趙靈兒,比如從一開始,就莫名其妙將心思放在他身上的鐘靈。
到現在,連趙佶的妹妹都蹦出來了。
但現在,木已成舟,他也不好拒絕,萬一那位公主真因為他而自殺,也是會讓他心里難受的很。
至于多一個女人,反正后宮都已經開了,大不了,等以后一統天下,都安置一下唄。
一晚上葉楓都沒去煉化帝兵,思前想后,終于是看開了。
堂哥葉凡都能在修行路上,接二連三招惹那么多紅顏知己,憑什么他葉楓就不能多來幾個。
大不了,將來帶著自己的女人,全都踏上修行路,他現在手里掌握的資源,也足以支撐他這么做。
第二天一大早,派人給禮部傳回消息,答應了這件事。
一時間,趙佶喜出望外,立刻就給中樞下達了圣旨。
而中樞那邊,也都知道了這位,大理鎮南王如何厲害。
尤其是蔡京,第一個點頭,再加上尚書令劉正夫也跟著同意。
二人手下的門生弟子,派系中人一大堆,哪怕有人反對,也掀不起什么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