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心帶著綿恒進了宮,暫住在壽安宮。
穎太妃正在逗鳥兒,趙公公慢慢走來稟報道:“主子,貝勒福晉帶著小阿哥過來給您請安了。”
“哦,是嗎?那小家伙兒也來了?”對于永璘的孩子,穎太妃總覺得更親近一些。
她膝下無子,只養育過永璘,如今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不免想要享受天倫之樂。
福毓姑姑早早就起身去迎接亦心。
“福晉吉祥!太妃娘娘總念叨您呢。”福毓面慈心善,說話都覺得讓人安心許多。
亦心自是懂得禮數,“勞煩姑姑了。”
進了壽安宮大殿,亦心依順的跪下行禮道:“亦心給太妃娘娘請安,愿太妃娘娘福壽延綿。”
“快快起來吧!哀家早上還說怎么沒得你的消息呢。福毓,快給福晉請坐!”穎太妃略顯皺眉的雙手握著亦心的手,和藹的說道。
“謝謝太妃娘娘”亦心說著心里一暖眼睛就泛起淚花。
當看見亦心略帶憔悴的面容時,穎太妃憐惜的拍了拍亦心的手,說道:“可憐的孩子,難為你了。”
“有太妃娘娘掛牽,兒臣已經很受感動了。”亦心眼角泛淚,說著話從腰間抽起手帕拭淚。
“別難過,綿恒是個好孩子,自小就聽話的很。這次皇帝特意交代李太醫主辦要給綿恒瞧瞧呢。”穎太妃寬慰亦心。
“是!兒臣自是十分感激皇上。貝勒爺此時已經在毓慶宮。但愿不會辜負皇上和太妃娘娘的濃濃眷恩。”亦心說話落落大方,這也是穎太妃當初喜歡她的原因。
兩人說著知己話,任誰看都是母慈子孝的樣子。
毓慶宮。
嘉慶和永璘已經談了許久。
“皇上,臣弟對時政實在是不甚了解,還沒有綿寧得皇阿瑪賞識呢。這孩子很快就能成為您的左膀右臂了呢。”永璘對綿寧實在是另眼相看。
“你是他的皇叔,怎么看都覺得他優秀,這孩子是聰明,不過,有時候太過感性了。”嘉慶一想起只有綿寧一個幌子,心里就有些擔心。
永璘笑笑,“綿寧是隨了皇上,心懷天下。”
嘉慶卻搖頭,都是皇家兒郎,有些話只有永璘能明白。
“這才十五,就開始為了丫鬟和皇后鬧別扭呢,你說這——”嘉慶一攤手,有些無奈。
永璘只笑,“這算什么大事,他也不是小孩子了,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總比唯唯諾諾強吧?”
這句話,永璘還真的沒說錯,皇宮之內忌憚直言直語,卻也不適應唯唯諾諾之人。
“行了,不說那孩子了。最近朝堂的事兒都夠頭疼了。”嘉慶揉了揉太陽穴。
“可是白蓮教起義的事?”不提朝政便算了,嘉慶一提及,永璘也有些擔心。
“是啊……”
雖說永璘不甚關注朝野,可是這事情那是連路邊的茶館都在談,他身為一國貝勒,怎么不著急。
“皇阿瑪怎么想?”永璘抬眼問了一下嘉慶。
嘉慶微微扣了扣玉扳指,臉色微暗,說道:“太上皇最近醉心千叟宴,說這起義不過是一時之舉,不會長久。”
“可眼下的情景可不像是一時意氣。”永璘道。
永璘的見解那也是嘉慶的思慮,此事確實嘉慶向太上皇提過幾次,可每一次都被敷衍回道說無所謂,時間長了,嘉慶也怕太上皇太過生氣,便沒再說下去。
“若是任其發展,只怕這大清的江山也會有所影響啊。”嘉慶起身,走到門口,從毓慶宮往前看,正是那高高的城樓,在這方寸之間,不居安思危怎能安定這天下……
永璘也起身隨嘉慶走出,現在,或許是他要跨出第一步的時候了。
“皇上,不如,這樣——”永璘附到嘉慶耳邊,悄悄言語。
慢慢聽進心,嘉慶緊蹙的眉間略略有了一點緩解,但愿有用。
永璘走后,嘉慶還在出神。
四寶問道:“萬歲爺,可是累了?”
“萬歲爺?朕總覺得這天下還是乾隆年間。”
面對嘉慶的忽然開口,四寶有點兒摸不著頭腦。
“萬歲爺這是怎么了?”
嘉慶自嘲道:“連永璘都是先問太上皇的意見是什么,可見,這乾隆年間那是深入人心啊。”
四寶心里一震打鼓,萬歲爺現在想的可真是縝密,“太上皇在位六十年,眼下又仍在乾清宮,總是免不了有人會多想。不過,貝勒爺應該不會的。”
嘉慶自然知道永璘不會,再怎么說,那也是他的親弟弟,永璘不過是不諳世事,甚少進入朝野,但心思是能夠相信的,只不過是嘉慶自己在意。
好在,永璘在最后還提了建議。明日朝堂之上,這建議是否有效就見分曉了。
第二日,金鑾殿。
也就第一日登基,嘉慶坐在了龍椅之上,而后起,他都在太上皇之側。逢見有要事啟奏,太上皇自是第一個先給意見,嘉慶基本都是點頭,附和,很少有忤逆之意。
戴均元上前一步,啟奏道:“臣有事要奏!”
太上皇微微點頭。
戴均元快速的看了眼嘉慶,說道:“白蓮教起義越來越盛!現在已經糾結了湖北,貴州,占據了大量的重要城池,而湖廣總督永保討之未克,更是增加了白蓮教的氣焰!臣請太上皇決斷,必得一舉殲滅白蓮教之眾,大清方可安穩。”
這方說罷,和珅便朗聲說道:“臣不同意戴大人意見!”
太上皇本要考慮,見和珅提出疑問,便說道:“和珅啊,你說說你的看法。”
和珅滿臉正義,道:“戴大人所言可也不準確!那白蓮教豈是今日才起,都是一群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再說了,打仗,那哪兒是那么容易的,勞民傷財,動輒就要大批的軍餉和將士。眼下,國庫緊張,只去年一年,就賑災幾次,哪兒還有精力這么折騰。還望太上皇三思!”
這么一攪和,太上皇還真有些動搖了,便轉頭問嘉慶,“皇帝,你的意思呢?”
嘉慶頷首后抬頭,看著這滿殿的文武大臣,心里復雜萬分。這能有多少是和他一心的。
“兒子覺得國之根本就是民,如今民造反,大清卻不鎮壓,只怕其他老百姓也會生亂。”
太上皇點了點頭,未語。
這時,永璘站了出來,“啟稟太上皇,兒臣覺得應該討伐,不禁討伐,還要有皇子隨行!”
請: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