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遣散歸家后朝廷常備的兵力大為減少,這樣一來,一個兵就要當兩個來用。十六衛軍這支常備軍的地位就顯的尤為的重要。
而左衛軍長期缺少統帥,這總不是常久之際。臣以為是該給左衛軍派一位年富力強,能征善戰的將才,用以保障其強大的戰力。”
房玄齡的開場白,拉開了爭奪左衛大將軍的序幕。在場的那些大將軍們都伸長了脖子等著看皇帝把餡餅到底給誰。
“玄齡啊,在你心里是不是已經有合適的人選了,有就說出來嘛,大家伙討論一番。”,李世民意味深長的看了房玄齡一眼后,十分大方笑道。
要不是知道自己這個父皇心里不美麗,李承乾還真信了他這幅開明的表情。
“回陛下,我朝將才濟濟,能夠擔任這個大將軍的人自然不少。不過左右權衡之后,臣還是以為李績是最合適的人選。”,房玄齡笑瞇瞇的說著。
自此府兵遣散后,朝廷也就沒了后顧之憂。這樣一來只要安排好十六衛軍的將帥,朝廷的局勢也就穩當兒了,可以安心發展內政。
“臣以為房相的提議甚為有理,李績年輕有為是這一茬年紀將領中的翹楚,由他出任左衛大將軍臣等是心服口服。”
待柴紹說完后,薛萬徹也趕緊隨聲附和道:“不錯,任命李績為左衛大將軍,臣等沒有異議。”
今兒是怎么了,長孫無忌糊涂了,蜀王的人怎么都出來保李績了。他是怎么和蜀王搭上的呢,北巡的時候這家伙可是和李恪結了怨氣的啊。
這事兒透著邪啊,李恪那小子什么時候心胸寬廣起來了,也學會古人薦閑的美德了。
“定襄一役李績功勞甚巨,要是不讓他來出任左衛大將軍,那就太說不過了,所以臣也以為李績是最合適的人選。”
如果剛才長孫無忌還有一絲狐疑的話,那聽完張亮的話后難怪太子不讓自己參與這事呢,他就百分之百的卻定這里面有陰謀啊,連特么魏王的人都出來推薦李績了。
他們這樣眾口一詞不是在玩李績嗎?讓皇帝覺得李績和這些皇子大臣相互勾結,達成了攻守同盟,那樣的皇帝要還敢用李績就特么怪了。
當然眾口一詞這個詞語不是只有長孫無忌能想到,李世民沉思了一下,摸了摸胡子笑道:“朕用人的主張一貫是惟才是舉。
李績統領通漢軍,一戰惡陽嶺,二戰陰山,打的都是惡仗,在定襄會戰中可謂是厥功甚偉的。”
“在朕這心里頭兒也很想讓李績出掌左衛軍,就在昨天朕還跟杜如晦談過這件事呢。克明,有這回事吧!”
“是,陛下說的沒錯,這點老臣可以作證。”
李世民之所以把杜如晦拉出來一來是為了表明自己的心計,二來也是在思考對策。
這么人都來保他,要是再用他出任左衛大將軍,那豈不是又造就了一個李靖,老子好不容易扳回來的局面豈不是付諸東流。
“可天不作美啊,昨天有一份邊報,說燕山匪患橫行,有些人趁著我大唐大戰之后,元氣未復,鼓動盜賊打家劫舍,為禍一方。
同時也有幾股大的匪徒竟然襲擾燕州,危逼并州。并州是我大唐龍興之地,又是北境重鎮,不容有失。”
“所以必須則一位能征善戰之將去鎮守才行,思來想去后覺得英國公李績是最合適的人選。
一來他曾在那里駐防,威名赫赫,對于穩定當地民心和鼓舞士氣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來懋公年輕,家中沒有那么多婦孺,不像他們幾位老將托兒帶女的,朕于不忍心啊。”
“懋公,朕打算命你為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替朝廷經略北方,你沒什么難處吧。”
皇帝的話說完后,柴紹他們幾個人的心里都了開了花,皇帝這個多疑的毛病還真是好啊。
要不然咱們怎么扳倒李績這塊絆腳石呢,而且還把打打發到那么遠的地方,以后這朝廷里也就沒他什么位置了。
“臣年紀太輕,經驗不足,惟恐難以獨擋一面。”,李績面色平靜的回道。
他當然不想跑那么遠做什么勞什子長史,長史比的了大將軍嗎?自己浴血奮戰這么多年,不就是想上朝的時候站在前面光宗耀祖嘛。
“哎,懋公,你太過謙虛了,朕對你是有信心的。定襄大戰,大將軍率軍潛行突擊,諸軍不就是在你的指揮下作戰嘛。朕看打的很好嘛,就這么定了。”
皇帝當然讓他有拒絕的理由,不管是因公還是論私,反正能擺在面上的道理統統的擺上來,逼著李績不點頭都不行。
“至于左衛大將軍的人選,朕看就由柴紹出任吧。他資歷老又署里過左衛軍的軍務,北伐一役更是功不可沒啊,大家還有什么異議嗎?”
柴紹的能力雖然不怎么能樣,但怎么說也是自己的姐夫而且還十分忠心,用這樣的人晚上才能睡的踏實。
“陛下通覽全局,用人得當,臣沒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在長孫無忌表態過后,殿內的眾臣也紛紛躬身行禮領旨。
“好,那就這樣執行吧。”
剛剛走到宮門的長孫無忌又反身去了東宮,“殿下,就這么把李績外放,萬一生出禍患來怎么辦?”
雖然李績的私德有虧,但能力擺在那里,就這么把被北境重鎮交給怨氣深重的李績要是不出事就怪了。
看著一臉急切的長孫無忌,李承乾不由的嘆了口氣。長孫一脈在朝中的勢力太強了,要不然憑李績的面子,怎么能讓母后這么抬舉一個小小的倉部郎中呢。
“舅舅,你也不用擔心,父皇會對他有所撫慰的,再說母后抬舉了鄭家,不也是給他一個念想嘛。”
長孫皇后為皇帝選妃的事他還是知道的,更是把九嬪之一的充華交給了鄭家,想到這長孫無忌的心里也不好受起來,自己那么妹妹又是受苦了。
難怪李承乾對這次的事在朝中一言不發,又不允許自己的人出來爭。眼看著皇帝將左衛軍交給了蜀王的人,又是為了避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