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丹方中記載著天木道丹的煉制之法,不過它并非出自《碧華丹書》,而是靈雋從青神木傳承記憶的某個角落里翻出來的。
天木道丹屬于道丹,但很多丹道修士認為它更應該被分到秘丹一列——爭議的源頭就在于天木道丹的效果。
天木道丹的原理很簡單。
首先靈植大多具備一定靈性,這讓它們即便無法聚靈,也能對外界事物保持一定的感知。
其次,靈植雖然靈性不比靈族,但也能慢慢變強——甚至它們變強的途徑還十分簡單粗暴,只要活得久就行了,天道會自動給它們灌頂,讓它們也擁有一定的天道感悟。
而通過某種特殊手法,煉藥師可以提取靈植的靈性及蘊藏在靈性中的“記憶”,將之煉化成丹藥,從而獲得靈植的感悟及“記憶”。
天木道丹,只是這一類丹藥中的某一種而已。
有人認為這一類丹藥中蘊含的天道感悟能輔助修行者修煉,屬于道丹;有人卻更看重靈植的記憶,因為某些記憶中隱藏著秘聞的線索,認為它應是秘丹。
但這只是煉藥師之間的學術之爭,大多數修行者只在乎它的作用,靈雋也一樣。
除木靈外任何族群的煉藥師在提取靈植靈性的時候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無損,這是天道法則的限制,一般來說即便是九品煉藥宗師也只能提取七成不到的靈性,其他煉藥師就更不如了。
而且被提取了靈性的靈植連藥效也會徹底流失,算是得不償失;經過多年發展,煉藥師們又有許多更好的道丹、秘丹,因此這一類丹藥沒有在修行者中流行起來。
——不過現在嘛,它就是靈雋的作弊器了!
天木道丹的品階根據主藥品階而定,不過最低也是三品,因為一二品靈植的靈性提取麻煩又沒什么價值。
靈雋看著一字排開的一盆盆靈植,宛若在看科幻小說中的學習芯片,廣告詞她都想好了:
還在為死記硬背而苦惱嗎?還在心疼孩子挑燈夜戰卻效率低微嗎?
靈植牌學習芯片,哪里不會掃哪里,以吃代學,寓教于樂,輕松完成知識積累,用更多時間享受快樂,用更多時間創造未來!
倘若靈植們有足夠的靈性明白靈雋在想什么,恐怕會當場表演個玫瑰花的葬禮,埋葬被利用得徹底的自己。
更有趣的事情在于,在天道的判斷之中,這是一個合理、高效的資源增長途徑,值得表揚,所以她獲得的青德比煉制其他丹藥時更多。
靈雋將天木道丹仔仔細細看了許多遍,又在心中模擬了一番煉丹的全過程,最后緩緩舒了口氣,將一盆靈植召了過來。
天木道丹的主藥是靈植的靈性,輔藥只有不到十種,在三品靈丹中算很少的了,整個煉制過程最難的不是合丹那一步,而是靈性提取,而這對靈雋而言恰恰是最簡單的事情。
第一次提取靈性時她的手法還有些生澀,不過青神木就在她身后,她幾乎算是滿狀態,憑借天賦神通蘊靈賦神,她還是成功了。
之后就是按照丹方依次加入適量輔藥,以靈心煉之法使藥性融合……
一個時辰之后,一顆青色的丹藥出現在靈雋掌中。
天木道丹沒有丹香,但只要用神識略一感應,便能知道它提取的是什么靈植的靈性,這也是判斷它品階最直觀的辦法。
靈雋將天木道丹服下。
這是她第一次服用道丹/秘丹,感覺有點奇妙——應該只是這一類丹藥的特性。
她的心神仿佛忽然浸入了一片澄澈青碧的湖泊之中,所觸碰到的每一滴水都蘊含著一段感悟與記憶,而在湖泊中徜徉的時候,那些感悟與記憶也都匯入到了她的神魂之中……
靈雋用來煉丹的靈植都是催生的,本身力量弱小,天道賜予的感悟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都是記憶,這對其他修士而言可能不算好,但卻很適合她。
畢竟,她也清楚,靠灌頂學習一些無關修煉的知識是一個省力的辦法,但靠灌頂獲得新的天道感悟卻會養成思維惰性,本身大道也容易被帶偏——與龍應云偷玄明劍的天道感悟相似,區別只在于靈植不會找靈雋報仇,而靈雋會找龍應云麻煩。
過去那段時間靈植看過的所有書都被它記了下來,而如今這些知識都到了靈雋腦中。
足足三個時辰,靈雋才將從天木道丹中汲取的知識梳理完畢,心神有一絲疲憊。
她一眼看過去——唔,還有幾十株靈植,這……
相比于自己去將那些書都看完,天木道丹還是很節約時間的,但靈雋是個貪心而懶惰的人,她又開始思考還有沒有更有效的辦法。
一邊思索著,她順手撈過一盆靈植繼續煉丹。
這一次她沒有煉一顆吃一顆,而是一口氣將所有靈植都練成了天木道丹,險些將那些輔藥都給耗光了——好在她手上有種子,可以源源不斷地催生。
所以說,木靈是最好的靈植師、煉藥師,不接受任何反駁!
而在煉完所有丹藥之后,靈雋也想到了一個可以一試的辦法——回到青神木本體中再服用天木道丹。
她是青神木木靈,她吃和青神木吃看起來沒有什么區別,但實際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
回到本體之后,靈雋可以用本體來“消化”天木道丹的藥性,實在“消化不良”,她甚至可以將那一部分暫時存在靈種的一個角落里,等緩一緩再繼續消化。
據她預測,這樣做的結果最差也就是耗時不會減少——那么為什么不嘗試一下呢?
在不損傷自身的事情上,靈雋向來很具有冒險精神,她回到青神木中,分出一半的天木道丹,一口氣全吞了下去!
“轟!”
剎那間,仿佛有一片無邊瀚海沖入靈雋的心神之中,險些讓她心神失守,在無盡的知識海洋之中徹底迷失。
靈雋認為這些普通知識的灌頂并不會對她產生多大的影響,卻忽視了一個問題——這些知識并不是絕對客觀的,它也是人寫的。
是文字,就寄托著創造者的感情,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匯集到一起,也足以掀起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