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崇禎皇帝問話,王承恩有點謹慎,并沒有立刻就說,而是顯得很鄭重的樣子,雙手捧著奏章,放在御案上之后,才認真地說道:“萬歲爺,國公這道密奏,真乃聞所未聞,讓奴婢大開眼界!”
他沒有直接說贊成還是附和,就是因為密奏中所奏之事,牽扯過大,雖然他已經有所猜測崇禎皇帝的態度,不過最終還是選擇了謹慎為主。
此時,崇禎皇帝聽了他的回答,不由得點點頭,有點感慨道:“是啊,先生的眼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萬萬都是及不上的!”
聽到這話,王承恩心中便有底了,于是,他就鄭重地說道:“萬歲爺所言極是,國公乃是天賜給萬歲爺,有了國公幫著萬歲爺,我們大明都能少走很多歪路了!”
崇禎皇帝一聽,興致一下高了起來,問王承恩道:“大伴的意思,也是贊同先生之提議,實行兵制之革新,提高我大明軍卒之待遇?”
聽到皇帝再問,王承恩就不再躲躲閃閃,坦然說道:“別的奴婢不知道,就奴婢之淺見,如果真按照國公所言去做,大明之軍隊,便是萬歲爺之軍隊,斷然不會再有左良玉之變!”
“好,朕也是這么想的!”崇禎皇帝一聽,心中大定,當即笑著說道,“先生還有一點,朕說得也是有道理。如果是太平年間,或者以前時候,要想這么做,定然是阻力重重,不過如今朝堂上那些私心臣子已經清掃了個遍,算是最佳時機了。過了這個時候,再要這么做,怕都不會那么容易!”
說著話,崇禎皇帝便已經有決定,并在心中再次回想張明偉在密奏中的事情,消化為己用。等到來日,他便開了大朝會。
不用說,大朝會上,主題便是前線大捷,開封解圍。可以說,朝會上的氣氛,從未有過這樣輕松。
當然,有見識的人也是不少的。比如內閣輔臣堵錫,還有兵部尚書閔洪學等人,都說李賊主力未損,開封之圍是否已解,尚未最終有定論,切不可輕敵。
對于他們的說法,不等其他人反駁,崇禎皇帝就當即給予了肯定,算是一錘定音,定了這么一個基調。
隨后,為了即將到來的主力決戰,為了早日平定天下,崇禎皇帝便把張明偉的建議給拋了出來,說要提高軍卒待遇,定下克扣軍餉為重罪,并對軍卒傷殘方面給出明確的規章制度,對于退伍軍卒也給予優待等等。
只要不是傻子,聽到崇禎皇帝說出這么細節上的東西,那就說明崇禎皇帝心中已經有主意。因此,雖然有人反對,但卻不強烈。畢竟普通軍卒對于這些廟堂上的士大夫,其實是沒有多少影響的。如果崇禎皇帝是一下提高武將的待遇,那絕對會被這些文官強烈反對。
在反對的人中,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說大明軍卒上百萬之多,要是都給予如此優待,錢從哪里來?
第二個說法,說大明軍卒都有這樣的優待,那朝廷吏員,是不是也要給予優待?你要說重要性的話,那個官府衙門能少得了吏員?
這第二種說法,是崇禎皇帝沒想到的,因為張明偉的密奏中也沒有提及。但是,對于第一種說法,張明偉已有具體的應對之法。
因此,崇禎皇帝便宣布道:“卿等放心,先生保證了,以后國庫會很有錢。”
一聽這話,大殿之內,頓時為之一靜。
如果說,這話是別人來說的,那在場的人,絕對會噴。百萬將士的安置費用,那得要多少錢,誰能保證?
然而,如果是興國公來保證的話,他們就沒法噴了。因為這個世上真要有人有這個能力,可以保證國庫有足夠的錢,那絕對是興國公無疑。
不說別的,光是興國公之前獻給朝廷的兩個秘方,那就是兩個聚寶盤。國公要是沒其他賺錢點子了,會把手中僅有的兩個秘方獻出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大殿內的這些人,也從崇禎皇帝的這些話中,明銳地發現,皇上突然提及這樣的事情,絕對是國公上的奏章,至少也是和國公先去商量了的。
想著這些,反對的人就更少了。他們不怕一時得罪皇帝,那是刷聲望的,等回頭,自有起復之時。但是,得罪如今如日中天的興國公,不少人是沒膽子的。
不過,也有人看到機會,便立刻向崇禎皇帝提出,既然國公能保證國庫有足夠的錢,那是不是也給他們加加薪,漲漲工資,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意思。其中,也有人說給吏員發放俸祿的事情。
說真的,要想改革,都不是容易的,因為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
對于他們的要求,崇禎皇帝的答復是“再議”。
還有人提出,如果給予軍卒提高了待遇,他們會不會持寵而驕,畢竟都是武夫,干出擾亂百姓之舉。
對此,崇禎皇帝便趁機宣布,在軍中多派監軍到百戶級別,負責教導軍卒忠君報國之念。
這么一來,問題又來了,如果監軍要到百戶一級的話,大明百萬軍隊,那得要多少監軍,這監軍到底是都察院派出還是廠衛司禮監來派呢?
不要說都察院和司禮監了,就算是廠衛,估計也派不過來吧?實在是這樣的監軍數量要求太多了。
如果要滿足這個情況,那么都察院、司禮監和廠衛說不定都要聯動革新,具體的條陳又將如何?
一開始的時候,崇禎皇帝面對這些臣子的問題,還能侃侃而談。然后,等到了后來,超出了張明偉在密奏中所奏,也超出了崇禎皇帝自己事先考慮過的內容,頓時,就有點答不上來了。
畢竟這些事情,可不是腦袋一拍,就能決定的。這涉及到的東西,非常多,也非常重要的。
一直商議了一整天,事情越牽扯越多,最終,崇禎皇帝的腦子都疼了,便乾坤獨斷,讓他們把具體情況上奏章,回頭再議。至于提高軍卒之待遇,就這么定了。由內閣并六部商議出具體的條陳,盡快上報。
如今的內閣和六部,差不多都是張明偉舉薦,是那些能干實事的文官。對于崇禎皇帝和興國公都要做的事情,并且理由也說得過去,還能對當前盡快平定天下大亂有直接影響的事情,他們也就沒有什么抵觸,由兵部尚書閔洪學為主,商議具體的條陳。
這么大的事情,代表皇帝的司禮監自然也是參與了的。王承恩就插話,要求了幾條。
明眼人一下就看出來,這應該是皇上的意思。更甚至,這其實是國公的意思。
有王承恩看著,還真別說,只用了一天時間,大明朝在冊軍卒傷殘撫恤以及退伍的規章制度便呈現到御前,商議一番之后,以制度形式得以體現,明詔發天下。
這個時候,張明偉這邊,則是一直在備戰。
基于對原本歷史的擔心,張明偉并沒有把軍隊駐扎在開封城下,而是撤去了黃河邊,如此,便能防止黃河被人掘開堤壩,水淹三軍。
最先運來的糧食,解了開封的糧食危機。
不過基于當前的局勢,開封府內的很多百姓,在官府的勸說之下,他們自己也害怕,于是,在北方有親戚朋友的,都出城去投靠親戚朋友,遠離戰區。
道路通暢之下,周王也前往京師去覲見皇帝,商議有關就藩呂宋之事。當然,這事其實是還早。但在張明偉的建議下,這個周王是要樹典型的。就是要讓各地的藩王、鄉紳都知道,捐助物資鞏固城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減少開封人口,減輕糧食壓力的基礎上,新編的輜重營,加上各地官府組織的百姓,還在源源不斷地運糧。
除此之外,駐扎在黃河堤壩邊的軍隊,每日都在抓緊時間整訓,要把新近吸收的一萬降卒整合進軍隊。
對于這事,張明偉不等京師的回信,就已經在做一件事了。就是讓負責軍隊士氣的朱媺娖這邊,從開封城內征集那些說書人,前往軍營,在軍卒整訓間隙休息時間,給他們講故事。
當然了,說書人所講的故事,自然都是忠君報國,流賊禍亂天下的故事。是經過張明偉把關,甚至還有他親自改編過的。
除此之外,還讓說書人讀《明報》,對于朝堂上的一些事情,也說給明軍將士聽。主要是懲治貪官污吏的。當然,因為張明偉在外領兵打仗,這念的《明報》,都是以前的。
另外,還在完善那個軍用沙盤,補充開封府和周邊州府。
總之,張明偉可以說,雖然打了一個大勝仗,卻沒有一點休息的時間,一直在忙碌。
一天一開的軍議,匯報當天的情況,再決定第二天的事情。都仿佛讓張明偉回到了后世的職場,每天都要開例會的日子。
這一日,開封府總兵陳永福向張明偉提出了一個疑問道:“國公,末將有個疑問,我們如此備戰,萬一流賊要是不來呢?”
請: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