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玉所居的寢殿就離承乾宮有些遠了,不過也還好,常洛華先前分配宮室的時候,對暖玉云錦這等自小伺候朱標出身的都有格外的照顧,寢殿隨稍遠但一應布置都是上好的。
隨著接近朱標眼角眉梢上又有了淺淺的笑意,皇室雖向來母憑子貴,但其實還是有差別的,一個不受寵女人生下的孩子和自己心悅的女人生下的孩子怎么可能一樣呢?
王蕊今天所做的選擇,不僅是主動拋棄了自己唯一有價值的地方,也讓自己孩子還未出生就失去了一次選擇的權利,也必然使得他們母子往后的日子必不會太榮光。
由于朱標方才面色不好,加之隨從主事的趙淮安又去了內帤,所以也沒人敢自作聰明去提前通報,一路上遇見的宮女太監都是趕忙避讓到兩旁伏地行禮,導致朱標都到了暖玉寢殿內都沒人出來迎接。
“嘿嘿(^ν^)暖玉姐,就再給人家吃一個嘛~”
殿內很快又響起云錦溫柔卻又堅定的聲音:“都已經吃過兩個了,不可以貪嘴,去喝碗烏雞湯,等晚上你要睡下時才準你再吃一個。”
“啊~那還要好久。”
朱標走進去笑道:“什么好玩意兒又饞到暖玉了?”
殿內的云錦和暖玉起身相迎,其余奴婢們趕忙下拜迎候“臣妾(奴婢)恭迎太子殿下,殿下千秋萬安。”
“嗯,都免禮吧。”
朱標先彎腰扶起暖玉,然后伸手拉起云錦,手中微微用力的握了握,云錦順遂的起身,用溫婉的笑靨回道:“這幾種果脯雖甜,但其性屬寒,太醫說過少食無礙,但最好還是不宜多食的。”
對此朱標當然是要支持云錦的,至于暖玉還想仗著殿下來了給她撐腰做主的小計劃自然是被無情鎮壓。
朱標環視周圍見一切都很規整才滿意的點點頭,暖玉還是原來的性子,喜歡同小宮女們玩鬧,若不是有云錦管著,恐怕她這兒早就亂了套了。
御下和善是好事,可太沒架子也不行,容易讓下面的人恃寵而驕,到最后鬧出事來再管,就不會是小事了,那才是害了她們。
朱標上主位坐下道:“太醫可來請過脈了?”
暖玉撅著嘴應道:“午時來過,是張太醫,又開了苦苦的湯藥。”
暖玉奉上茶水道:“太醫說胎相承平,只是還要注意受用,所以又換了另一種更平穩些藥方固本。”
“過幾日宮里準備去紫金山踏青,明日再請太醫來看看吧,若是可以暖玉也跟著去吧,總在宮里悶著也不好。”
“太好了。”
“諾,臣妾明日便再請張太醫過來一趟。”
有云錦暖玉陪著,朱標索性就留在這兒用了晚膳,無論如何自己兩個未出生的孩子目前都很平安就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了。
用完膳沒一會兒暖玉就困倦了,懷著身孕總是不容易的,朱標吩咐宮女伺候她上榻歇息,云錦不放心又親自去安排。
朱標坐在椅子上看著云錦忙前忙后的身影有些心疼,自常洛華入主東宮后,云錦就刻意隱去了自己的存在,整日圍著暖玉轉,真真是大材小用了。
有些后悔,或許就不該納她,若是還留在馬皇后身邊協管后宮諸事恐怕會更自在得意些吧。
朱標微微有些愣神,直到云錦緩步走來問到:“爺,您今晚是要歇在這兒嗎?若是的話,臣妾這就讓她們準備沐浴的湯水。“
朱標回過神起身笑道:“你怎么不問問本宮要不要去你那歇下?”
云錦臉色一紅微微側過臉去,朱標站起身拉過她的手便朝外走去,一旁伺候的宮人們各個露出笑顏,云錦暖玉的今日,未嘗不是她們的明日。
回到云錦的寢殿,沐浴過后自然就是一番親熱,良久之后朱標趴在云錦身側耳鬢廝磨溫存一會兒道:“旁人的孩子本宮不曉得,但你給本宮生的,必是孝順純良的。”
第二天一早朱標穿戴好朝服冠冕離開東宮去上早朝,鼓聲三嚴后在監察御史們的注視下,文武官員依次入朝。
朱標站在御階上側立先同百官向著龍椅朝賀,然后又受了百官一拜之禮,宣布早朝開始,各部依次進奏。
主要還是中書省,昨日朱標沒有上朝也沒有批閱奏章,所以積攢下來的一些政務需要得到監國太子的準許才可施行下去。
幾個中書省官員上稟幾事后,吏部左侍郎出列道:“啟稟殿下,兩淮都轉運鹽使李明道于前日暴病而亡,其職關乎朝廷鹽運賦稅之重責,須盡快任命主官才是。”
朱標聞言微微皺眉,都轉運鹽使可不是什么小官,是朝廷正經的從三品大員,總理兩淮鹽政鹽務嚴察場灶戶丁,稽核派銷鹽引,征收稅厘,疏銷積鹽,兼轄行鹽地方該管州縣,兼管下河水利,凡鹽場火伏和三江、青山二營,以及各巡察兵警并各處鹽義倉皆歸其管束。
位高權重,所不是封疆大吏,但也不會差太多,負責替朝廷管控江南鹽業命脈,李明道朱標也有印象,是個清正之人,否則也不會被老朱委以如此重任。
管著鹽稅,那可是天下最肥的官位了,這樣的人突然暴斃了,朱標心中頓起懷疑,不過也不是太大,畢竟是手下有著兵權的大員,加之無論怎么死的,朝廷明里暗里都會派人去查,真有問題不可能瞞得住。
朱標先是吩咐道:“著禮部遣官慰問其家小,追封其為贊治尹嘉議大夫恩準其以一品禮儀入葬,地方立碑以記之。”
嘉議大夫是正三品的官位,李明道死后由從三品轉起正三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死者為大,朝廷也是會有所表示的。
但贊治尹就不同了,那是文勛之爵,雖只是正四品的文爵,對應武勛正四品的上騎都尉,但這可是朝庭禮制大改后的第一個文勛之臣。
勛位制度正式形成與隋代,健全于唐代,以后歷朝歷代沿襲并每代都有所改變,但主要還是賜給有戰功的武臣,唯有宋朝時變為根據授予的官職加贈。也就是說,當什么官,相應加贈勛位,與戰功沒有關系。
如此一來,文武百官人人都有勛位,大家一起開心,也是代表著文盛武衰,武勛們連基本的體面都沒有了,這也是宋朝的國策根本。
到了元朝時又改回將勛位根據軍功授予,大明剛開國時也是如此,像李善長劉伯溫等人封爵都是依靠的戰功,所以勛位同武勛一樣。
可以預見隨著天下承平,文臣終歸是要站到舞臺中央,治天下不可能靠武勛,所以上次禮制修改的時候,朱標就順便將文武勛成分別開了。
文武官員共用一套勛稱總顯得不倫不類,畢竟像什么護軍輕車都尉驍騎尉什么的勛稱也不是很適合文官用,而且也容易引發武勛們的不滿。
索性改了,除了正一品的左右柱國以及從一品的柱國還是文武通用外,下面的便都做了改變,武勛不變,文官多采用卿、尹這類比較適合的稱呼。
往后文勛歸吏部管,武勛歸兵部管,也是非常適宜,當時便引的文官們的稱贊,他們心底也不想跟粗鄙武勛們共用一套勛稱。
當然,武勛也是很高興,畢竟他們沒改,更顯的高貴不凡。
言情(m.sunkeyu)希望你喜歡書迷們第一時間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