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眉頭一緊,不贊同方老的話正要開口,就聽方老接著道:“能帶兵且城府心智深沉之人,成為天子殿下心腹,若有朝一日反水,便可在太子心窩處插刀啊!若是病弱還好說,可若是身體一日強過一日,日子久了……難免就居功自傲了。”
太子聽了方老這話,凝視搖曳燭火的眸子陡然抬起,他想起白卿言那卓絕的身手,可這一路長途奔襲,卻比他看著要精神些的模樣,心頭一顫。
“鎮國公主當初最讓太子殿下放心的,不就是因……她是女兒身,身體孱弱,不知何時便會一命嗚呼嗎?不止太子殿下……怕是陛下也是如此!”方老語重心長,“可如今,鎮國公主雖然看似還同以往一般孱弱,可這卓絕的身手……怕不是一個病秧子能有的。”
“方老說的……”太子聲音頓了頓,“孤記下了!”
方老忙起身對太子一拜:“太子殿下心中有數,老朽也就放心了。”
全漁不著痕跡朝方老看了眼,躬身垂眸隨太子一同出了門,去往大理寺獄,想著路上同太子說一說鎮國公主的忠心。
白卿言快馬回府,便直奔大長公主的長壽院,問起大長公主皇帝昏迷之后的情況。
確定皇帝是真的昏迷之后,便將在大理寺獄之中符若兮說……皇后信中稱皇帝命不久矣之事,還有猜測梁王當初為皇帝獻策假作墜馬,請太子回朝建九星臺,挑唆皇后借機逼宮之事,全部告知于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氣得臉色鐵青,將手中念珠重重拍在小幾上:“荒唐!一國皇帝,竟然拿國事己身兒戲,就為建一個九星臺!”
“孫女兒也是反復想過,以陛下的為人,若非已經深思熟慮過,為何會在墜馬第一時間……便請譚老帝師回朝,祖母回宮?陛下……可不像是個臨危之際,還能鎮定安排朝政后宮之人。”白卿言道。
大長公主只覺心口憋悶幾乎喘不過氣來,用力攥著自己心口的衣裳,慈善的眉目間如今全是戾氣,她當初怎么就覺得皇帝能當大任,怎么就在先皇問詢她誰能當太子大任之時,推薦了當今陛下!
“祖母,如今符若兮已經開口,呂大人想必此時已經從符若兮口中得到證供,譚老帝師也趕了過去,祖母怕是需要進宮一趟,坐鎮后宮……將皇后及其宮人禁足,以免皇后把控皇宮,甚至做出……下旨讓各家命婦入宮,以家眷脅朝臣的事情發生。”白卿言對大長公主說話極為直白。
既然當初皇帝將后宮托付于大長公主,如今又有符若兮證供在,
大長公主更是長輩……將皇后禁足宮中也是理所當然。
大長公主頷首之后揚聲吩咐了蔣嬤嬤一聲,又同白卿言道:“光是禁足皇后怕是不成,還得將鐘家和信王看管起來,否則難免他們借機生事!雖說……梁王后日便要迎娶柳若芙,大婚在即怕也沒有旁的心思,但還是要盯緊了!讓太子萬事都要與譚老帝師一同下令,否則……怕會被人質疑。”
“祖母放心,孫女兒已經叮囑過太子!祖母放心入宮……禁軍方面太子定會提前安排,必會保證祖母安全。”
如今太子要依靠大長公主鎮住皇后,當然要防止鐘邵仲把控禁軍,給皇后方便……反倒拘禁大長公主。
蔣嬤嬤已經準備妥當,進來行禮后同大長公主道:“大長公主已經預備妥當,隨時可以進宮。”
“祖母,萬事小心!”白卿言扶起大長公主,又同蔣嬤嬤道,“讓魏忠不得離祖母半步,務必護好祖母。”
入宮大長公主不能帶白家護衛軍,魏忠是個太監……且本來就是宮中出來的,倒是無妨。
蔣嬤嬤應聲:“大姐兒放心,有老奴和魏忠在,就是死也絕不會讓大長公主有任何閃失!”
蔣嬤嬤的忠心,白卿言從不懷疑。
白卿言親自送大長公主上了馬車,離開之后,負在背后的手輕輕握成拳。
皇后一旦被禁足,信王和鐘邵仲便必然會沉不住氣,這應當就是梁王和閑王最想看到的。
如今她將魏忠也遣走,是該辦正事的時候了。
白卿言眸色沉沉,轉身回府,讓人將盧平喚了過來,吩咐盧平悄悄走一趟秦府,讓白錦繡將手中暗衛全部召,她有大用,另外叮囑白錦繡近三日守好秦府,無事不要外出。
在大都城白家護衛軍白卿言不能用,太容易牽連白家。
而曾經,白卿言將祖母給的皇家暗衛分成兩隊,分別給了白錦桐和白錦繡。
這暗衛,卻是旁人不知道的,白卿言要辦極為隱秘之事,還是用這些皇家暗衛的好。
白卿言借口練槍,將清輝院中下人全都清走,只留一個春桃在身邊伺候。
不到半個時辰,在白錦繡處的暗衛悉數被調回,被盧平帶著出現在清輝院中。
白卿言將手中銀槍插入軟土之中,從春桃捧著的黑漆描金托盤里拿過帕子,看著規規矩矩跪在院中對她見禮的暗衛。
她擦了擦臉上的汗后,端起茶杯道:“今夜我要你們守在大理寺外,若見有人闖進大理寺獄中殺符
若兮,趁殺人者與大理寺獄獄卒撕斗之時,你們務必將符若兮劫出,悄無聲息送到我跟前來。”
“是!”
暗衛應聲消失于月色皎白的清輝院中,只余風過樹葉婆娑,沙沙作響。
不過須臾,云翳閉月,陡然起風。
夜梟嘶鳴,樹影幢幢。
“大姑娘起風了,今夜不如就不練了,早些歇著吧!”春桃柔聲道。
大都大亂在即,今夜……白卿言怕是難以安眠。
夜黑風高,正是殺人的好時候。
今夜必會有人去殺符若兮,就算不是皇后,信王也會沉不住氣動手,即便信王沉得住氣……梁王也會想方設法讓信王沉不住氣。
尤其是……今日那個監視她的人,那人見她從大理寺獄中出來,便悄然離開,定然是去同自家主子通風報信。
三五第一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