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我的大宋新帝國

第一一一章 初步成營

更新時間:2020-10-04  作者:搖搖-欲墜
槍管是火槍最重要的部分,在十世紀,除了趙德昭,沒有任何人能鍛造出合格的槍管。

雖然如今的槍管還只是最初級的碳素結構鋼,但是已經是這個時代無法模仿的黑科技。

材料科技不同于技術革新,技術的變化,是任何人都能看的出來的。

但是材料工藝,只需要隱瞞幾處要點,就是任何人看到也無法模仿的。

我把錳鋼,碳素鋼拿給你看,你也不知道成分是什么。

更別說,除了趙德昭,也沒有人能將爐溫提升到一千兩百度以上。

利用高錳酸鉀來制氧,進行上下吹氣提升爐溫,你連高錳酸鉀都不知道是什么,即使模仿了上下進氣室,沒有純氧,對爐溫的提升也不大。

槍管制造出來之后,趙德昭進行了多次試驗,通過對定裝量火藥的多次測試,確定下來了槍管的長度和壁厚。

至于燧發裝置,這是最早就開始生產的配件。

相比槍管的難度,燧發裝置主要是技術思路,唯一的難點是撥片的彈性回位,可是相對槍管的難度也不值一提。

用兩個鋼柱,進行固定的間隙調節,就能生產出厚薄一致的撥片。然后進行淬火工藝,就能得到具有彈性的彈簧鋼片。

鋼片環繞兩周半,就能形成具有充足回彈力的回力。

大部分工匠都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么東西,可是在趙德昭的命令下,他們一直不停地生產,幾個月來,已經做出了超過兩萬套燧發機。

至于木制槍托,更簡單。原本的木匠就能造出合乎標準的槍托,只是速度慢一點。

他們從去年就開始備制烘干木料,生產槍托,在車床磨床面世以后,后面的加工更加快速。

每生產出一根槍管,就被組裝了起來,到了七月的時候,組裝起來的合格產品,已經超過了五千支。

966年的下半年,槍支定型以后,趙德昭終于擺脫了在工廠里面當工程師的命運,開始訓練錦衣衛。

在明朝的時候,一開始為了增加火槍手的威力,趙德昭采用了雙管火槍。

上面并排兩根槍管,一前一后兩個扳機,左右各有一個燧發機。

但是這樣的火槍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效果,反而浪費資源。

主要是對方還拿著大刀長矛,你拿著火槍,本來就已經屬于降維打擊。

擋不住你的,你用單管他就擋不住,能擋住火槍的城池,你用兩根槍管也攻不下。

所以這一次,定型的就是單管火槍,燧發機采用的后世雷明頓的撥片式擊發。

在配發火槍的時候,每個人有一根豬鬃的毛刷,配一百張糯米紙,實行定裝火藥,每一次射擊里面裝五顆鉛彈。

裴格安向趙德昭建議生產米涅步槍,在很吵一段時間內,米涅步槍一直是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步槍。

裝一顆三十一克的鉛彈,射程可以達到一公里,有效射程也超過了五百米。

在彈道之內,一顆子彈可以穿透三個穿盔甲的士兵。

但是,趙德昭并沒有采納她的建議。

主要是,槍管的加工非常困難,如果有了那個技術,就能夠直接生產新式步槍了。

子彈的生產比槍支要復雜的多,也要艱難的多。

一顆小小的子彈,可以說是集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空氣動力學以及工藝于一身的產物。

明朝研究了三十多年,才能生產合格的子彈,不過現在用不了那么長的時間。

子彈由彈殼、底火、發射藥、彈頭四部分組成。

在明朝最困難的底火和發射藥,裴格安就懂技術,還能大量生產。

現在困擾他們的難關就是加工技術,能解決米涅步槍的技術難關的時候,同樣也能生產現代步槍和加工彈殼,彈頭了。

目前的火槍雖然射程只有三百米,有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多一點,作為過渡階段的武器,已經足夠了。

錦衣衛的神機營,有了火槍之后,終于知道他們的日常訓練為何要如此安排了。

不管是行軍列隊,還是模擬戰時的站位,都是為了適應新式武器。

射程超過一百丈的武器,在三十丈的距離,隔著盔甲都能傷人致死,這種武器的威力遠遠超過普通的弩箭。

而且,還省時省力,根本不用耗費體力。

五顆彈子,射程超過一百米之后,就不是一團,而是一片,也就說,幾乎不用瞄準,只要對著前方射擊,覆蓋范圍就能將敵人籠罩在里面。

趙德昭沒有訓練大規模的合作作戰,而是采取了三三作戰的十人小分隊訓練,最大規模的配合,也不超過五都,也就是五百人。

宋朝十人為一隊,十隊為一都,五都為一營,五營為一軍,十軍為一廂。

首領分別是十將,都頭,指揮使,將虞侯,都指揮使。

趙德昭采用的是一個小隊三面藤甲盾牌,防御的時候,三人持盾,三人射擊,三人裝彈,一人指揮。

不過這樣的陣型訓練的比較少,因為有了火槍,基本上不用防御,對方打不到自己,只有自己打對方的份。

主要訓練的還是三段擊,也就是三人射擊,三人裝彈,三人準備。

有了火槍,除了原本的錦衣衛,三千禁軍也被趙德昭武裝了起來,共同訓練。

這些禁軍作戰方陣兩千五百人,輜重營五百人,也被編進了錦衣營,讓神機營的人員達到了四千七百人。

錦衣營的三百人是定額,火器營差不多五百人,輜重營五百人,加上四百人的測繪營,成了趙德昭的嫡系。

不過在進入八月之后,四百測繪營的文士們經過了一年的訓練,除了留下了二十個教員,剩下的被分配了出去。

他們兩兩為伴,依舊隸屬錦衣衛,卻被分配到各地駐軍,進行國內的地形,地圖測繪。

他們進行這些測繪,不僅僅是為軍事服務,更是為民生服務。

以后各地修路架橋,挖水渠,建水庫,都需要他們提供第一手資料。

各地駐軍也都從軍中抽調識字之人,少則派兩三人,多則派五六人,前來漢京府學習測繪。

火槍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但是,趙德昭卻沒有配裝全軍,就連趙匡,也沒有提這件事。

宋初的士兵根本沒有忠誠可言,誰能讓他們吃飽,就聽誰的。

在不能確定一支軍隊的忠誠之前,普裝火槍的事情還不急。

入秋之際,趙德昭喜獲兩個兒子,按照趙家的輩分,他們是惟字派。

陳氏生的是長子,但是身體不太好,趙德昭忘記是不是這個長子身體不好,生不出兒子,然后過繼了弟弟的一個兒子繼嗣。

王氏生的也是兒子,生下來就將近六斤,胖乎乎的,非常強壯。

這個時代的六斤,擱在后世,就是快八斤了,在這個時代非常難得。

趙德昭不是偏心王氏,只是為了以后繼承著想,也為了安跟他來漢京的王溥的心,為陳氏的孩子起名趙惟吉,然后為王氏的孩子起名趙惟正。

不要小看了起名的講究,惟正和惟吉的這一直之差,就相當于定下了兩個孩子的地位。

一個盼他平平安安,一個則是正統。

這件事在漢京府引起的轟動不小,王溥為了女兒,外孫,跑到漢京府來幫趙德昭支持民政。

而陳氏爹不疼,又沒娘,連個替她說話的人都沒有。

不過陳氏也顧不上這些,因為孩子一出生就身體不好,三天兩頭生病。

病在兒身,痛在母心,她的精力全部耗費在這個孩子身上。

八月,趙德昭接到了趙匡的第二十三封信,信上讓他農忙之后返回開封府。

不僅讓他帶回訓練的錦衣衛,還要將生產出來的火槍和火炮,送一批回開封府。

趙德昭過了八月十五之后,農忙過去,新一批的勞役來到漢京之后,才帶了六千將士護送了三千支火槍回開封府。

六千人的大規模轉進,朝廷要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安排,而這支新軍,一路上都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首先,軍陣取消了弩箭兵種,也沒有長兵器,重兵器兵種。

除了都頭以上將領,士兵們連把刀都沒有。

他們每個人只有一把槍,一把可以套在槍頭位置的匕首。

跟普通的士兵相比,他們每人都發了一條牛皮腰帶,在腰帶上有幾個吊環,一邊掛著彈子,一邊裝著火藥包,每個人還分發了一個醫藥包。

這樣的配置,讓沿途軍隊都詫異不已,到了開封府之后,幾次訓練,更是讓所有的將領都感嘆自己落伍了。

火槍的威力遠超他們的想象,而火炮的出現,更是讓他們恐懼。

宋朝缺銅,趙德昭并沒有上銅炮,而是直接上了鋼炮。

碳素鋼雖然不能算韌性最好的鋼材,但是只需要不到二十毫米的壁厚,就能滿足黑火藥的發射,并且能夠將炮彈送到最遠兩千米的距離。

趙德昭直接就上了實心彈和空心彈,鏈彈三種,這些炮彈針對城墻,堡壘,人員,都有足夠的殺傷力。

三千支火槍被裝備了皇宮禁衛,而其他的軍隊的將領,只要在開封府的,無不纏著趙德昭想要火槍。

但是趙德昭誰也沒有答應,借口產量不高拖延著,把權力交給了趙匡。

而趙匡見識到了這些火槍,火炮的威力,立即激發了他的野心。

朝廷關于北上和南下的爭論,由此展開。

《我的大宋新帝國》來源:

在搜索引擎輸入 我的大宋新帝國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我的大宋新帝國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我的大宋新帝國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