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孫錚練完功,將自己寫的游記交給趙元福。
每次到有城鎮的地方,就會通過錦衣衛或者驛站把這一段的游記發回去給朱厚照看,這是孫錚和小太子的約定。
趙元福接過小本本,一臉便秘的模樣。
之前已經發過幾次,趙元福也曾經翻閱過。
他發現小爺寫的東西很直白,用的就是平日里的大白話,甚至比民間流傳的那結話本還要白,卻總能把很平常的事寫的妙趣橫生。一路見聞完全不摻假的寫上去,而且事無巨細,讓人讀過就如同親歷。
他能明白這是兩個小孩子之間真誠的友情,也能理解太子殿下看到這樣游記時,如同自己陪在小爺身邊那種感覺。
但現在他擔心的是,小爺如果原原本本把消滅黃沙馬匪的事情都寫上去,這么大的丑聞傳進宮中,引發的一連串事情怎么收場?還有,其中還死了四個太祖血脈,沒人說倒也罷了,真被捅出去,這幫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得吃掛落。
見他不放心,孫錚拍拍手:“反正我是不會瞞殿下的!他說只是自己看,不會告訴旁人!現在交給你,發不發你自己定。我出去逛,傍晚回來。”
趙元福心里直抽抽,黃沙匪這事就已經不得了,再加上四個宗室死于非命,您還真是一點不擔心!見他要出門,連忙喊孫、李二人跟上。
大戶人家上街,為啥一定要有跟班?不只是顯示身份,免得被人沖撞。更是必要配置,硬通貨是銀錢,稍微想買個像樣的東西,光是銀錢就得帶好幾斤。富家子弟誰能受這罪過,可不就得專門喊個跟班嘛。這和后世美女逛街,喜歡牽條舔狗扛包是一樣的道理。
孫錚一身富貴少爺的打扮,身后又跟著兩個彪形大漢,還真沒誰不開眼來騷擾。
文廟往往是每座城池香火最旺,最繁華的地段。朱表桂舍得拿出這地段的宅子,足見慶成王府確實很有錢。
當然,在太原城,最有錢的當屬晉王府,沒有之一。某種意義上來講,整座太原城,都屬于他家私產。
文廟和晉王府,也只有一街之隔,都不用費腳,走出街口就能看到晉王府院墻。
文廟一條街,分布著各種出售文房四寶和書籍文玩的店鋪,不少頭戴大方巾,穿著藍衫的學子游走其間。倒是顯得生機勃勃,文氣盎然。
可是轉出街口,再看僅僅一街之隔的另一條巷道,幾個拖著棗桿,捧著破碗,一路顫巍巍向行人乞討的流民,小心翼翼打量過往行人,連乞討的聲音都盡量壓低,唯恐沖撞了貴人,惹來麻煩。
隨意而行,這一路上,孫錚不光看到了賣菜的、賣苦力的,也看到了頭上插著標草,被當做商品出售的男女老幼。
僅僅一街之隔,一邊是鶯歌燕舞,四海升平。另一邊,則是鬻兒賣女,顛沛流離。這種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就這么共處同一片陽光之下,涇渭分明,井河不犯。
這就是大明朝現狀的縮影。
整個大明就處于這么一種兩級分化的狀態,從建國開始一直到滅國,從未有過實質性的改變。
有很多明粉一說大明,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這不正是普通百姓繳糧納稅,辛苦奉養的國家應盡的義務嗎?
說到底,民眾沒有真正覺醒,沒有徹底的社會改革,任何王朝,都不過是互相比爛而已。
街邊傳來一連串叫好聲,聞聲察看,是一座露天茶攤,說書人正說到妙處,引發的茶客喝彩。
孫錚本來沒在意,卻聽到茶客中有人喊:“老羅你莫欺心,這事可馬虎不得,那黃沙賊果真被一窩打干凈了?那往后這商道就太平啦?”
咦?有點意思,這才幾天功夫,消息就傳遍了?
默默入座,要了一壺茶,靜靜聽那說書人吹牛。
那人一拍驚堂木,口若懸河的講起了最新最勁爆的段子。說的正是汾陽城慶成郡王之子、鎮國將軍朱奇澗父子出游,路遇黃沙匪打劫,雙方血戰連場的故事。在這位說書人口中,那場戰斗可謂一波三折,驚心動魄。
經過一晝夜的廝殺,最后在趕來的王府衛隊幫助下,合力將整個黃沙匪擊殺大半,并且連夜追擊,直接攻破了其老巢,將其一網打盡。
那么為什么平日只敢欺負百姓,專捏軟柿子的王府隊隊,竟然一反常態,這么拼命了呢?原來這幫黃沙匪,打劫的時候,一波箭雨射死了兩位朱家少爺。隨后大戰打到夜里,烏漆墨黑的又不知怎么的,連鎮國將軍也在亂軍中被殺了。
鬧出這么大的事,王府衛隊還能不拼命?這才有了后面被擊破老巢,連根拔起的事情。
這一番故事,講的跌宕起伏,劇情又設計的合情合理,一群茶客聽的津津有味。
瞧瞧人家朱表桂,這才兩天功夫,不光把府里事務處理干凈,連社會輿論都一起操持了。
孫錚不得不佩服,所以說人家在這方面才是專業的!這種人不成功真是沒天理。
聽完故事,趁著說書人討賞。孫錚扔下幾枚茶錢準備離開,就聽茶客中又有人起了哄。
“老羅你便是愛胡吹大氣!什么黃沙匪不開眼惹了鎮國將軍,咱們山西諸鎮,誰不曉得那黃沙匪便是鎮國將軍自家養的狗!”
眾人登時轉移了目標,紛紛出聲詢問。
那漢子爽朗笑道:“我便是曉得,那剿了黃沙匪的,并非什么鎮國將軍衛隊。他們是本是一窩子,怎么可能自己剿自己?”
有人吼道:“你這廝憊懶!凈說些大伙都知道的,你倒是說些大伙不曉得的呀!你既說不是他們窩里斗,那黃沙匪是哪個剿的?說不定是他們自家分贓不公,內訌了呢?!”
“你曉得個錘子!旁人不知,老子偏就知道,是孫閻王!”那說話的漢子臉色凝重,扮出個小心的模樣:“我有個妹子便嫁在汾陽,我那妹夫往常在鎮國將軍府里做些雜活。眼見得他們那幾個殘兵回府,聽的真真的,幾個受傷的侍衛,沒口子亂喊,閻王爺爺饒命!又聽得幾個侍衛賭咒發誓,若有半句不實,便讓孫閻王一個震天雷轟死,永世不得超生!”
又有一人應聲道:“我亦聽人說起,孫閻王獨對千軍萬馬,雙掌發雷,一炸一大片,那是人馬俱碎,魂飛魄散吶!我還道他是胡言亂語,不想竟是真的!”
一群人頓時來了興趣,紛紛講述自己道聽途說來的消息,各種稀奇古怕的說法爭的紅脖子漲臉。
這個說是自家親戚說的,那個就說自家友人親眼見證。還有不要臉的,說自己那晚正好路過。遠遠的看了一眼,那孫閻王身高三丈開外,青面獠牙,隨手一揚就是一道霹靂,他嚇的躲在山坡過了一夜……
孫錚聽的一臉黑線,問過我沒有啊,就特么亂給人取外號。什么玩意啊,這毛病哪朝哪代都一樣!
真特么見了個活鬼,外號這東西還能升級?上回是判官,這回都成閻王了!下回要上天不成?
慶成王府這幫慫貨,口風不嚴就算了,還特么亂給人取綽號!小爺要是閻王,你們能走脫幾個?!
孫秋安和李冬生這兩個貨,也擠在人群里,跟著那伙人瞎咋乎,沖這個叫一聲好,又對那個喝一聲彩,玩的還挺嗨。
嘖,可見宮里確實不是啥好地方,看把這五大三粗的漢子都憋成神經病了!
搖搖頭,懶得聽這種街邊消息。這也是國人一大特色,官方披露的消息聽著四平八穩,卻和真相搭不上邊。而街邊那些傳播真相的,為了增強說服力,往往又會添加自己許多主觀創造。
朱表桂這一波穩了,就算官面上那些人,知道真相如何,也絕不會故意戳破。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直是官場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
就算小太子把自己那個現場記實報道給別人看,也沒人會相信。這就是官場!
“王府擺擂臺了!”一個瘦小的身影跑進茶棚,連跑邊喊:“王府擺擂臺了!要瞧熱鬧的趕緊啊,去的晚了搶不到好位子……”
呼啦啦,茶棚瞬間人散座空。
這是要去瞧熱鬧?所以說,人類這種劣根性,不分時間、地點、種族……這兩個夯貨,還不趕緊的,去的晚了擠不到前面小爺踩你倆肩上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