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戰部隊里分為精銳和普通部隊,一方面有助于戰斗的時候進行作戰任務調配,集中精銳做中路主力突擊力量,承擔更艱難的作戰任務。
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士卒們有充足的上升渠道,同時制造差距有對比才會讓虎賁師的官兵產生集體榮譽感。
大燕王國這一次收獲頗豐,經過數年戰爭后,野戰部隊的規模不降反增,即便獲得的人口和土地大大增加,龐大的軍費開支仍然讓大燕王國入不敷出。
不過長年累月的作戰也讓燕國的野戰部隊感到疲憊,所以在燕武5年完成分封和整編后,燕軍的野戰部隊進入休整階段,倒是消停了下來。
地方衛戍部隊也在加緊建設,在三韓駐扎的野戰部隊陸陸續續和新成立的衙役和城防軍完成交接,退回到燕京城外的軍營當中。
大燕王國對地方的軍事威懾全憑朝廷和那點地方衛戍部隊,并沒有把野戰部隊分散開駐扎。
這樣可以有效避免作戰能力較強的野戰部隊在地方被地頭蛇勢力侵蝕掌控,同時也可以保證燕京城對野戰部隊的直接掌控力和調動能力,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軍隊集結和出征。
至于地方防衛力度的衰弱趙作仁倒是不擔心,如今大燕王國控制下的所有土地,地方豪族勢力的私軍都被一掃而空,特權也被地方官府極大的削弱,哪怕是及時投靠燕國的地方豪族,也只落得一個土財主的地位。
所以,燕國的地方防衛軍事壓力是很低的,普通的匪盜只需要城防軍即可鏟除。
這個時代的土匪和所謂的綠林好漢其實都是一群苦逼,如果不是真的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誰愿意落草為寇?
落草為寇靠搶掠為生,對付那些大的商隊連商隊護衛都未必能打得過,規模小的行商行跡飄忽不定不說,油水還單薄。
可以說,落草為寇的匪盜都是一幫窮光蛋,別說是大魚大肉了,能天天吃飽都是只能在夢里遇到的事情。
除此之外,匪盜還要時刻面臨官府圍剿的壓力,根本不敢真的對村落等聚居地大肆出手,要是匪盜手里的人命多了,哪怕鉆進深山老林里都不安全。
因為殺得人越多積累的仇恨就越高,對官府通風報信的當地民眾就越多。
官府難以剿滅匪盜主要是情報上的缺失,真正能夠長久存續的匪盜對當地人都不會太過分,不然當地人跟當地官府串通起來,匪盜的老巢很容易就會被一窩端了。
匪盜們武器簡陋盔甲約等于零,跟大隊官兵碰上連拼命的勇氣都沒有,更別提對抗了。
其實尋常土匪山賊比起農民起義軍的質量強不了多少,所謂的狠辣盡頭,一旦遇到官兵立刻會消散不見。
真正的地頭蛇大盜,其實都是跟當地官方人物有著密切聯系,或者說就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官面大人養的一條狗。
自然而然的,趙作仁不可能把尋常匪盜放在眼里。
其實,只要人地矛盾下降,老百姓能有口飯吃,就很少有人去當匪盜,甚至還會有匪盜的小嘍啰暗自下山當良民。
反正在官府的通緝中,抓的都是大當家二當家這類頭目,真正的底層小嘍啰沒人認識,更不會去通緝。
燕國平定三韓休養生息的這幾年,東胡草原可謂是風起云涌。
趙作仁對東胡幕帳那番搶掠讓東胡幕帳的盧巨儒損失不輕,兵力損失倒是不大,但后勤物資乃至成群的牛羊一下子沒了,導致盧巨儒在東胡幕帳胡人軍隊中威望大降,甚至到了無法分發足額獎賞的地步!
這就很嚴重了!
要知道當時東胡幕帳和女真雇傭軍已經將東胡北帳的烏洛叛軍打的不要不要的,勝仗連連,自然要加以賞賜。
窮困的胡人騎兵一般是沒有固定軍餉了,打仗收入全憑軍功和搶掠,當老大的盧巨儒無法發下足額軍功獎勵,下面的胡人頭目和普通的胡人騎兵當然心生不滿。
要是這一次勝利的只有盧巨儒也就算了,依靠勝利的威望盧巨儒能將這股不滿壓下去,等到徹底消化東胡北張的人口和財富,拖欠的財貨還是可以補齊的。
然而,進攻東胡北張的先鋒一直都是女真主力,勝仗大部分也是皇太極帶人打的,搶掠到的物資大半都落入到女真人手里!
所以女真人的部隊那都是足額獎賞,如此一來有了鮮明的對比,東胡幕帳的胡人騎兵自然更加不滿。
就在這關鍵時刻,皇太極不知用什么方式得到了烏洛殘部的消息,率軍一擊擊潰烏洛殘部,陣斬烏洛人頭,徹底消滅了東胡北帳的叛軍勢力!
如此一來,皇太極的聲望達到巔峰,別說是女真人的部隊了,很多胡人騎兵都敬佩皇太極!
兩相對比之下,身為主帥的盧巨儒就成了反面教材……
凡事最怕對比,盧巨儒看到皇太極功高震主的行為,自然甚是不滿,雙方的矛盾由于東胡北張的覆滅徹底爆發。
皇太極本來就有篡奪勝利果實的計劃,甚至在烏洛兵敗之前就已經私下里跟烏桓人與鮮卑人暗中有著齷蹉的勾當。
皇太極滅掉烏洛后,立刻順勢占據了東胡北張大半的肥美草場,收編了大量原本聽從烏洛命令的胡人部落。
女真人的八旗制度在這一刻顯示出超越時代的先進性,八旗制度消弭了種群部落之間的隔閡,只要進入八旗就可以憑借軍功暢通無阻的晉升。
進入胡人草原后,皇太極也一直在可以弱化種族之間的概念,始終將所有的草原部落稱為一家人。
而且入了旗的戰兵不再以女真人和胡人等帶有種族色彩的稱呼,而是統一稱之為旗人。
旗人沒有地域和種群的界定,而是代表了一種身份。
因為被皇太極控制的所有部民全都是隸屬于八旗的奴隸,并且要按照家庭為單位出丁為八旗軍效命,也就是俗稱的包衣奴才。
這些包衣奴才就是八旗軍中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