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郡只有四縣,合浦縣、高涼縣、臨允縣、徐聞縣。
雖然只有四縣,但并不意味著合浦郡小,只能說合浦郡窮,其經濟實力只能支撐劃出四縣;就徐聞縣一個縣而言,就可以劃分為三個大小適中的縣。
當這個談判結果提交到劉表那里時,他幾乎沒怎么猶豫就同意了,他已經受夠了這種時時刻刻都有一把刀抵在他腰子上的感覺,當然這也深刻地體現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
至于如何說服士夑同意,這很簡單,從零陵郡劃兩個縣到交州治下,這種小事以他的身份向朝廷報個備即可,而士夑也不會不賣劉表的面子。
首先零陵郡的縣無論怎么說都是要比徐聞縣富庶的,兩個縣的經濟實力比得上十幾個徐聞縣,士夑也并不會吃虧,而且能夠進一步與荊州加強聯系。
士夑與劉表,都是未來長期割據二州的人物,且荊州乃是交州北邊的屏障,是交州在亂世中得以安生的重要原因,交好劉表對于士夑而言利大于弊。
同時對于劉表而言,他在零陵郡的掌控力與孫堅相比只是半斤八兩,將兩個縣撥到交州,也就意味著他與士夑雙方開始交好。
你孫堅要么乖乖地退回長沙郡和桂陽郡,要么同時對上兩個一州之主,你孫堅就是再能征善戰,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實力不是?所以孫堅只能選擇前者。
用兩個縣換取對整個郡的掌握,劉表完全不虧呀。
這本來只是劉表和嬴九的事,卻是將士夑給牽扯了進來,而且總的來說這三方居然都是獲利者。
有人獲利,自然就會有人失利,而正在埋頭發展的孫堅就突然躺槍了。
幾天后,當孫堅知道這一切的時候,他的表情先是迷惑,然后是驚訝,最后是憤怒;據說當天下午他就準備提著刀來把嬴九給噶了,最終是被黃蓋程普死死攔住。
無可奈何之下,孫堅只能將自己的力量撤回了零陵郡;而與此同時,整個徐聞縣已經納入了秦勢力的囊中。
徐聞縣窮歸窮,但也有一個一級縣城,十三個三級小城,二十七個二級小城和五十個一級小城。
秦勢力并未急著將這些城池納入秦勢力的城池體系,因為一旦納入、所有城池都將會面臨降級的問題,目前只需要取得其實際的控制權即可。
而且徐聞縣亦是有著很多大小世家的存在,未來很長的時間秦勢力都將會和這些世家斗智斗勇;除非嬴九是想將整個徐聞縣平推了重建,否則就不能單純地使用暴力。
而且一個勢力若是只會使用暴力,那未免也太差勁了,秦勢力也要學會一個大勢力該有的手段。
關于整個徐聞縣的軍事布防,已經迅速被秦勢力所掌控,但凡是聰明人在此刻都不會跳出來觸嬴九的眉頭;而嬴九作為徐聞縣的新的統治者,他可以先走三步,即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第一步,便是軍事接管,秦勢力范圍內只能存在一支軍隊。
第二步,是將徐聞縣的縣令之位抓在自己手里,不過目前來說并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秦勢力大量城池的誕生,使得秦勢力內部的文官需求變得很大,本土官員也才堪堪滿足,能夠擔任一縣之令的官員都在其他重要的崗位上。
第三步,是殺雞儆猴,這要看徐聞縣的那些本土勢力誰會先冒頭了。
嬴九很快就收到了孫堅的信箋。
打開只看了個開頭,嬴九就將其給合上了,“咳咳,盡是些粗鄙之語”。
“來人,通知兵甲司,調一艘小秦船和二十艘三桅桿船到長沙郡給孫堅太守。”
嬴九并不是因為坑了孫堅而覺得愧疚,只是孫堅的水軍已經建立起來了,但卻缺少一艘相應的旗艦,大家都是好朋友嘛,自然是要幫一把的;對,就是這樣。
接下來,嬴九繼續在為徐聞縣的縣令人選而頭疼,不過很快召喚臺就給嬴九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召喚臺再次啟動,同時閃動著三團光芒,一金(一流)、一紅(二流)、一紫(三流),并且關系是一家三口。
“陳年谷,又名世美,一流歷史人物,帝級巔峰文官。
陳子瑜,陳世美之子,二流歷史人物,王級巔峰文官(可出仕)。
陳秦氏(秦馨蓮),三流歷史人物,王級裁縫,王級歷史學者。”
眼前的陳世美,并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一個戲劇中的陳世美,或者說不完全是;真實歷史中的陳世美乃是明末清初人,華夏族,順治時期官員,最終的官階相當于我們現在的一省之長。
那所謂的“鍘美案”是怎么回事呢?歷史上,陳世美乃是寒窗苦讀,走的是科舉入仕的道路,科舉的過程中就有兩個要好的小伙伴,大家約定“茍富貴,勿相忘”。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陳世美成功考上科舉,并且官也越做越大,但他曾經的小伙伴則是屢試不第;這時候他們便想找陳世美走一個后門,但陳世美為官清廉,又是剛正不阿,所以不愿意這么做。
另一方面,他也不能不顧當年的承諾,于是便給當初的小伙伴們安排了一些“吏職”,也就不是正式的官員,沒什么權力、但足以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顯然他們并不滿足于此,他們十分嫉恨陳世美,便開始編造流言蜚語;不過這個編也不是亂編,陳世美乃是當朝官員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誹謗,這群人便說在北宋時有個陳世美。
而且劇情內容還根據明朝的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中的幾個故事情節來編排,最終就是我們熟知的“鍘美案”了,什么陳世美愛慕虛榮、拋妻棄子等等。
而且“鍘美案”有好多種版本,如《包公案》中陳世美是被充軍流放了,《鍘美案》中則是被鍘了;關于陳世美的籍貫地,老婆是不是叫秦香蓮等等也各有各的說法。
總之真正歷史中的陳世美乃是一代能臣清官,卻是戲劇性的在后世背負了一個莫須有的罵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易和別人約定“茍富貴,勿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