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輅說到做到,第二天一早就讓金剛出去接單。
別看金剛憨憨的,他可是有隱身金手指的存在,出去轉悠一圈,還真給弄回幾個訂單,只是有的要求刁鉆,有的得競爭上崗,有的給錢很少,各有各的優缺點!
蘇輅從來不提別人做決定,他在紙上寫下幾個主家的要求,跑去問蘇不危:“三哥你看,你想畫的是這個壁畫,還是這個送子觀音?還有這個老人繪像,對你來說也很有鍛煉效果,畫人物不能只畫美人,老的少的,好看的丑陋的,我們都該一視同仁才是。來吧,挑一個吧,如果都喜歡,也可以全部接下!”
蘇不危被蘇輅的高效率震住了。
想到弟弟一大早為自己找來這么多賺錢路子,蘇不危感動得熱淚盈眶:“我先看看再說,有些我可能畫不來。”
蘇輅繃著小臉說道:“真男人不能說自己不行,三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要相信沒有人能在繪畫領域打敗你!如果有,那肯定是你自己。遇到困難,我們不能退縮,得迎難而上!克服了眼前的困難,你就離成為畫圣更近一步了!”
蘇輅這么一堆雞湯噸噸噸地灌下來,灌得蘇不危暈頭轉向。
蘇不危糊里糊涂地說道:“夠不著夠不著,我離畫圣吳道子還差得遠呢,不過我會好好畫的,這幾家我全畫了!”
蘇輅很滿意,殷勤地送蘇不危出門,眼睛里充斥著望哥成龍的深切期盼。
蘇不危開始了早出晚歸的接單生涯。
畫畫對他來說本來是興趣愛好,這會兒突然面對這么多甲方爸爸,蘇不危接連遭受了好幾頓毒打。
畢竟不是每個甲方爸爸都能欣賞他的風格,他們覺得不滿意就要他改,改到符合他們的審美為止。
偏偏每個甲方爸爸的喜好還不一樣,有的喜歡清淡素雅,有的喜歡大紅大綠,有的覺得自己被你畫丑了,有的又覺得你畫的神佛和他們想象中不太一樣。
如果是平時有人對他指手畫腳,蘇不危肯定甩手就走了,現在卻不行。他出來混了兩天,才知道賺錢那么難!
好在宋朝流行水墨畫,畫起來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眾所周知,工筆畫是很難畫的,沒個十天八天搞不定,水墨畫卻比較隨意,粗糙些的小半天就能出圖。
蘇不危畫畫用色比較大膽,很符合普通百姓以及富賈之家的喜好,連需要競爭的單子都順利脫穎而出,沒日沒夜地畫了幾天,終于有了人生中第一筆存款。
秋闈放榜當日,蘇不危迎來了難得的假期。
蘇不危跟著幾個弟弟去看榜,心里忽然覺得讀書也不錯,至少賺錢應該沒畫畫這么難!
以前他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買起顏料來眼都不眨一下,無怪乎當初二嫂不太喜歡他。
蘇輅不知道他哥反省得這么快,他借著年紀小,擠到前排幫蘇軾他們看榜去。
他記得蘇軾和蘇轍都是進士,秋闈完全是小試牛刀,根本難不倒他們!
蘇輅直接在榜單前排找人,一眼便看到蘇軾的名字在前頭,接著往后又找到蘇轍和蘇洵。
這次眉州攏共就五十個名額,他們老蘇家占了三個!
蘇軾他們很快也擠了進來,挨在蘇輅身邊往榜上看去,找到自己名字后又找另外兩個名字。
蘇軾現在也才十九歲,哪怕成親了也還有些少年心性,喜形于色地嚷了出來:“我們都在榜上!”
其他人紛紛看向蘇軾三父子,有認得他們的當即上前道喜。
父子同科應試不稀奇,父子三人成了同科舉人卻很難得,這會兒蘇家一下子出了三個舉人,最小的那個才剛滿十六歲,怎么能讓人不羨慕?
眾人又羨又妒,熱熱鬧鬧地圍著他們說起話來。
蘇輅也沒閑著,他擠出人群,讓小翠給周圍小孩送桂花糖,不多不少,一人一顆,算是散散喜氣。
早有人回家報喜去了,等蘇輅勾著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門口時,程氏她們已經迎了出來。
蘇輅抬眼看去,只覺程氏眉間郁色全消,滿滿的都是高興。
為丈夫,也為兒子。
程氏不算是多剛強的人,卻撫育出了三個出色的孩子,也影響了原本無心向學的丈夫。
所以說娶妻娶賢,娶到一個能持家的好妻子,整個家都會不一樣。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給來道喜的人散喜錢,一家人歡歡喜喜地進了屋。
他們家剛辦了樁親事,如今又迎來父子三人同科中舉的喜訊,可謂是四喜臨門,府中上下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合家歡慶之后,蘇洵便與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從眉山去開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趕,至少得走兩三個月。
如今已經快九月了,明年春闈約莫定在二月中旬,滿打滿算只剩五個月出頭,赴考之事宜早不宜遲,他們年前就該出發了。
程氏說道:“無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兩個兒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臨聚少離多的日子。
不過這也未必是什么壞事,聽蘇輅那孩子說,女子太早生產對身體不好,最好是十七八歲之后才生育。
程氏雖不知蘇輅打哪聽來的這些道理,可她仔細觀察府中婢子,發現她們在十七八歲前的卻還會長個兒,說明在此之前她們還沒完全長開。
所以蘇輅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女孩兒自己都沒真正長大,怎么適合孕育另一個生命?
正好丈夫兒子不在,她可以給兩個兒媳好好調理調理身體,回頭生兒育女時不至于損了根本。
程氏心里有了主意,便也沒生出太多離愁別緒,反而還肩負起了寬慰兩個兒媳的責任。
王弗兩人都覺得程氏比她們親娘對她們都好。
人心都是肉長的,程氏這樣待她們,她們自然也愿意敬重程氏、孝順程氏。
三個男人見家中女人一團和氣,心中便沒了牽掛,九月九一過,便收拾行囊往成都府而去。
蘇軾兩人前頭得了張方平的指點,蘇洵自是萬分感激,這次赴京應試肯定得先到成都府拜訪張方平。
蘇輅兄弟倆也跟著赴京,說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他們想跟著去看看。
兩個小子是帶,四個小子也是帶,蘇洵一點意見都沒有。
一行人趁著薄霧彌漫的清晨出發,齊齊往成都府而去。
程氏幾人立在門口相送,看著蘇輅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遠處的霧色之中,心中又是高興又是不舍。
男人心里永遠有著萬里鵬程、鴻鵠高志,她們能做的只有守好家宅,等著他們帶著功名衣錦還鄉。
或者落第后如倦鳥歸巢般歸來,重整旗鼓等待來年再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