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莊平的計劃
老趙王辭世,太子張藺即位,其弟云中侯張獻對其十分不滿,與司徒莊平密謀,打算發動兵變,為了獲取更大的資本,遂拉攏軍中大將李如秉。
而此時的李如秉,也對前途感到迷茫,太子張藺是已故大將軍趙信一手捧起來的,而張傳、司馬沖等一眾軍中老將作為趙信的看不下,一直都是張藺的鐵桿支持者,所以張藺繼位之后,定會對張傳、司馬沖等一眾老將更加重用,換句話說,張藺即位之后,李如秉再想沖擊大將軍寶座就難上加難了。
恰巧這個時候,一心發動兵變的張獻和莊平向李如秉發出了邀請,為了實現心中的宏愿,李如秉最終還是決定加入張獻和莊平的陣營,與其一同發動兵變。
而有了李如秉的支持和幫助,張獻和莊平也補全了最后的一塊短板,開始策劃起了接下來的兵變。
見李如秉同意了,張獻和莊平二人對視一笑,然后莊平說道:“如今張藺雖然已經在先王的靈前繼位,但是還沒有正式的舉行登基大典,除了糜邡為首的朝堂大臣之外,天下百姓還不承認張藺,換句話說,現在的張藺還不是大王,所以我們發動兵變的時機,一定要選在登基大典之前,如果一旦讓張藺順利登基,那日后兵變,無論我們有多少的說辭,在天下人的眼中,我們都是亂臣賊子,縱然得到了王位,也會落得個千古罵名的。”
登基大典之前兵變,張獻和莊平還可以以張藺、糜邡等人偽造先王遺詔,忤逆先王之意,以撥亂反正的名頭發動兵變,但是一旦張藺正式舉行登基大典,接過趙國的最高權力之后,那個時候再發動兵變,那就是謀逆,無論成功與否,都洗不掉亂臣賊子的身份的。
李如秉對此深以為然,古往今來,每一次兵變、政變都要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由頭,哪怕是假的,也要弄得漂漂亮亮,不然縱然成功了,也是失敗,所以李如秉對于莊平提出要在張藺正式舉行登基大典之前,趙國王位名義上還是懸空的時候發動兵變,成功之后,張獻就只能是老趙王的繼承人而不是弒兄奪位的亂臣賊子了。
“現在先王辭世已經快一個月了,按照當初朝堂的意思,先王的靈柩會在承乾殿停靈七七四十九日,然后送到王陵安葬,然后就是張藺的登基大典了,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了,不知侯爺和司徒大人以為何時動手才是最合適的呢?”李如秉細細的盤算了一下時間,發現距離張藺的登基大典已經不足一個月了,所以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必須要動手,而且還要做到一擊即中。
“不知李將軍在晉陽內可以調動多少兵馬?又有多少是值得信任的呢?”莊平并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李如秉的問題,而是向李如秉問道,如果動起手來,他能夠拉起多少人馬呢?
李如秉想了想,回道:“在晉陽城內,大部分的兵馬都掌控在張傳和司馬沖的手里,不過在下作為軍中大將,手底下還是有一批可信任的人的,再加上一些追隨在下的將領,一個月內,在下至少能夠拉起三千人馬!”
“三千?”莊平頓時皺起了眉頭,三千多嗎?不多,而且是很少,自從前方戰事結束之后,晉陽城內外現在駐扎的兵馬起碼有四五萬人,李如秉的三千人在這些人的面前,恐怕連一個浪花都翻不起來的,不過莊平也知道李如秉是盡力的了,要知道自從張傳坐上了大將軍寶座之后,就一直對李如秉嚴加防范,而且還一度剝奪了李如秉的兵權,將其困在了晉陽城,后來如果不是鄧秦楚三國進犯,李如秉恐怕也走不出晉陽城的,所以回到晉陽之后,李如秉能夠在張傳、司馬沖的壓制之下,還能拉起三千人馬已經是不少的了。
“李將軍那如果我們成功的拿下了張傳和司馬沖,李將軍有多大的把握能夠控制住晉陽城內外的兵馬呢?”莊平又向李如秉問道。
李如秉稍作思量之后,說道:“如果在拿下張傳和司馬沖之后,能夠拿到張傳的兵符,在下有十足的信心能夠控制住整個晉陽的兵馬!”李如秉并沒有一下子就說死了,而是告訴莊平,如果想要全面控制住晉陽內外的兵馬,除了拿下張傳和司馬沖還不夠,還需要拿到張傳手中的兵符。
莊平點了點頭,趙國有一個很奇葩的現象,那就是當大將軍強勢之時,軍中認人不認兵符,當初趙信就能夠做到,縱然沒有兵符也能號令趙國百萬雄師,可是當大將軍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威信的時候,認兵符不認人,很顯然,張傳就是屬于這一類人,只要能夠成功的拿到張傳手中的兵符,那趙國的兵馬,他休想調動一兵一卒。
聽完李如秉的話之后,整個偏堂一片沉寂,莊平在來回跺腳,思考著兵變的最佳時機的而張獻和李如秉也是靜靜的看著莊平,在幾人里面,最有智慧的就是莊平了,這個時候不指望他,還能指望誰呢?
良久,莊平眼神露出了一絲堅定,對張獻和李如秉說道:“侯爺,李將軍,老朽再三思量,覺得最好的時機就是先王出殯的時候,只要那個時候動手,才有最大的把握!”
“在先王出殯之時動手,會不會對先王不敬呢?如果成功之后,天下人又怎么看待本侯呢?”張獻皺著眉頭說道,什么時候動手他都沒有意見,唯獨是是在他的父王,老趙王出殯的時候動手,卻是讓他有些猶豫了。
當今天下,雖然并沒有像華夏歷史一樣,儒家大行其道,但是儒學的影響力還是十分的深遠的,對于孝道也是十分看重,如果張獻敢在老趙王出殯的時候動手,很容易被人扣上一頂不孝的帽子,這對張獻的名聲有很大的影響。
可是莊平既然敢在這個時候動手,必然是有他的道理的,只見他笑了笑,說道:“侯爺多慮了,張藺和糜邡手中的遺詔是偽造的,他們違背了先王的心意,所以我們在先王出殯之時,撥亂反正,讓大趙按照先王的意思走下去,這不但不是對先王的不敬,而是對先王最大的尊重,到那時候,天下百姓都會稱贊侯爺的孝道的。”
莊平的意思很簡單,既然我們是打著撥亂反正的名字發動兵變的,那有什么比當著老趙王的面動手更加合適呢?當著老趙王的靈柩撥亂反正,這才是對老趙王最大的尊重。
“而且!”莊平繼續說道:“先王出殯的時候,老朽和侯爺還有李將軍定然要隨行的,我們可以暗中的調動一批兵馬混入出殯的隊伍,或許是先行在城外埋伏一支兵馬,介時里應外合,只要一舉拿下了張藺、張傳、司馬沖、糜邡四人,則大事可定矣,張傳在我們的手中,晉陽的兵馬就無人能夠調動,就算有個別張傳、司馬沖的親信,但是他們都會投鼠忌器,不會隨便對我們動手的,憑借我們手中的三千兵馬定可以成事的,然后只要成功拿到兵符,那一切都塵埃落定了!”
莊平的計劃可以說是很完美,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可是越是完美的計劃,往往就越有漏洞,就比如如何暗中安排兵馬混入出殯的隊伍呢?這里面就很值得考究了,張獻和李如秉也隨即提出了這方面的疑問。
而莊平則是胸有成竹的說道:“這一次先王出殯的隊伍里面,會抽調兩千兵馬護送,而這兩千兵馬都是從宮中禁軍挑選的,禁軍中郎將莊鰲是老朽的侄子,介時他的部下會有五百人入選出殯隊伍,我們完全可以來一個偷梁換柱,將這五百人全部換成李將軍麾下的精兵!”
莊平很有計劃的,他老早就安排了自己的侄子進入禁軍,并且成功了當上禁軍中的一名中郎將,說實話,如果不是莊鰲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控制住自己手下的兵馬,他都不需要找李如秉呢。
“還有!”莊平繼續說道:“等滿朝文武和宗室送先王靈柩出城之后,李將軍再安排一支精兵在老朽侄子的安排下,秘密進入宮中,控制住王后和后宮,只要能夠得到王后的懿旨,不承認張藺的遺詔,到那時候,侯爺就是名正言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