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九年四月初六,楊士奇卒,終年七十八歲,比原本歷史上晚死了四天,也算是王振過早掛掉帶來的意外情況吧,但畢竟人力有限,楊士奇依然無法抵擋住無情歲月的侵蝕。
朱祁鎮與內閣諸大學士和在京眾皇親勛貴商議后,下旨由禮部全權負責楊士奇的葬禮事宜,所需錢款均由內庫撥給,并袱葬獻陵,入太廟,享皇家供奉!
準其子楊稷、楊道攜其衣冠返鄉建墓,以為其后人供奉祭祀!
同時朱祁鎮下旨輟朝三日,以全君臣之義,并令內閣與禮部合議其謚號。
楊士奇的逝世,宣告著曾經盛極一時的三楊時代已然進入了落幕倒計時,僅存的楊榮也垂垂老矣,大明自進入正統時期以來,朝廷中樞開始了首次的老中青換代。
而在大明的東方,朝鮮和倭國之間波濤洶涌的海面上,大大小小數百艘戰船漂浮在上面,隨著海水的波動而左右搖晃。
大明戰船因為體積巨大,再加上采用了尖底船的設計,使得海浪對戰船的影響大大降低,晃動沒有那么劇烈。
而朝鮮則是平底戰船,而且體積僅有大明戰船的三分之二,雖然比較顛簸,但好歹還是能夠抵擋住海浪的拍打。
至于倭寇們的戰船,除了少數能看的戰船之外,其余的大多數都是漁船上面加上弩箭改裝而成,說他們是戰船都有點糟蹋戰船這個名稱,畢竟倭寇們的船只本就是用來充當承載體的,并不是造來打仗的。
雖然對馬島上的倭寇為患大明和朝鮮沿海,使得大明和朝鮮對此很是頭疼,但說實話,他們也就是和后世的海盜一樣,不過是憑著船小速快罷了,從整體實力上來說,對馬島上的倭寇連朝鮮都打不過,更遑論大明了!
朝鮮乙亥東征之所以失敗,其原因是倭國本土及時派來援兵伏擊了朝鮮水軍,再加上李裪并不愿意打仗,朝鮮這才就坡下驢,和倭國和談罷戰,否則的話,以室町幕府對倭國的掌控力,對馬島恐怕早就已經落入朝鮮之手了!
但不管怎么說,對馬島作為倭寇的大本營,倭寇是不會讓其陷入大明和朝鮮之手的,因此,盡管明知此次面對的敵人戰力非凡,但倭寇們依然悍不畏死。
在大明和朝鮮的眼中,這些倭寇襲擾沿海城鎮村莊,造成兩國百姓死傷慘重、劫掠錢糧,實在是罪不容誅!
然而,在對馬島的倭國百姓眼中,這些大明和朝鮮眼中的倭寇,卻是他們的英雄,因為這些倭寇為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提供了存活下去的糧食。
只是,他們存活下去的前提是建立在大明和朝鮮那些死傷百姓的痛苦之上的,因此,戰爭無對錯,唯有勝負。
大明旗艦上,作為平倭大軍主帥的大明定國公、海軍中府左都督徐顯忠站在船頭上,雙手拿著單筒望遠鏡觀察著前方倭寇的戰船隊列。
在徐顯忠的左側,站著陸軍中府都督僉事、遼東總兵官、平倭大軍左參將曹義;右側則站著朝鮮領議政大臣、朝鮮東征軍三軍都節制使黃喜。
在徐顯忠身后,則是大明和朝鮮的其他高級將領。
遠遠的,只見一群約莫四百艘大小不一的戰船橫亙在大明和朝鮮聯軍去往對馬島的海面上,這個時候,距離對馬島已經沒有多遠了,只有不到八十里。
倭寇雖然看起來目中無人、囂張跋扈,迎戰,不過是為了武士的榮譽罷了,同時也是為了讓島上的倭國百姓與他們共同應敵!
他們心中非常清楚他們和大明及朝鮮聯軍之間宛若鴻溝般的巨大差距,盡管他們主動出島迎戰,卻還是留有后路,一旦不可戰,就撤回島上,憑借地形之利,和上島的明軍、朝鮮水軍鏖戰!
一道急促的腳步聲響起,緊接著,便見一名傳令兵滿臉凝色的來到徐顯忠身側,躬身稟道:“啟稟國公爺,我軍與倭寇相距不到兩里,陳副總兵請國公爺示下!”
徐顯忠放下手中望遠鏡,對身邊的傳令兵沉聲道:“傳令陳誠,以我軍為主力,朝鮮水軍為左右翼,將對面那些漁船上的倭寇送到海里喂魚!”
下令的時候,徐顯忠絲毫沒有顧忌站在一旁的黃喜,當然,這并不是說徐顯忠把黃喜無視了,或許徐顯忠一時之間忘了也不一定,畢竟大明是禮儀之邦嘛,這種威壓藩國臣子的事情怎么能做呢……
站在一旁的黃喜則一臉尷尬,從頭到尾,這位大明定國公都沒正眼看過他,但黃喜心里也很明白,就憑徐顯忠是這二十多萬大明軍隊的主帥的身份,別說無視他一個朝鮮大臣,即便是朝鮮國王李裪親至,徐顯忠也不帶多看他一眼的。
因此,黃喜并沒有將徐顯忠的僭越放在心上,臉色如常,不愧是朝鮮領議政大臣!
“是!”傳令兵領命退下。
只見令旗舞動,朝鮮水軍的戰船,毫不猶豫的加速沖向距離一里外的倭寇船隊沖去,他們將遵從徐顯忠的命令,將倭寇船隊的左右兩翼包圍起來,防止他們仗著船小速快到處亂串。
大明海軍戰船則緊隨其后,加速向距離一里外的倭寇船隊迎面沖去,船身上那一個個黑黝黝的炮口,就仿似巨獸露出那滿嘴的獠牙一般,猙獰恐怖。
隨著進入射程,陳誠一聲令下,一百五十余艘戰船先后噴射出橘紅色的火焰,一顆顆帶著一點火光的炮彈從火炮的炮口中飛出,徑直向倭寇的船隊襲去!
隨著一些引線過快燃盡,一枚枚炮彈還沒有落到倭寇的戰船上便在空中爆炸了,一朵朵似烏云般黑的硝煙籠罩在倭寇船隊的上空,炮彈炸開后的碎片經過火藥爆炸時產生的能量的加持,以極快的速度落到海水里和倭寇的戰船上。
當鋒利而快速的彈片落到戰船上毫無準備的倭寇身上時,倭寇們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就被這些碎片重傷,特別是因為臨戰之際,一眾倭寇都齊聚于船板之上,準備操控戰船上的弩箭回擊明軍和朝鮮水軍,卻沒想到明軍的武器如此犀利!
然而,在空中爆炸的炮彈畢竟是少數,而且因為過于分散,只有小部分落到了倭寇的戰船上,其余的大部分都落在了海里,即便是落在倭寇戰船上的,對倭寇造成的傷亡也是非常有限的,只是其巨大的威力將倭寇們給震懾住了而已。
不等倭寇們緩過神來,一顆顆炮彈接踵而至,盡管因為海風及彈體的原因,明軍火炮的準頭著實讓人不敢恭維之外,在威力方面,還是讓關注著戰場的徐顯忠感到很滿意。
只見倭寇船隊上,炮彈轟隆之聲不絕于耳,碎裂的彈片在火藥的加持下,呈半圓形散射而出,巨大的沖擊力讓方圓十米距離之內的倭寇,一旦接觸便是非死即殘,即便是十米之外的倭寇,亦不能幸免,只是不如十米內那般恐怖罷了,僅僅不過瞬息之間,倭寇便死傷慘重!
還有一些落入海中的炮彈爆炸,濺起半米之高的水花,一些距離倭寇戰船較近、爆炸得早的炮彈,還會有彈片飛上戰船,殺傷戰船上的倭寇。
當然,能有如此待遇的倭寇,那必然是天棄人唾之輩。
畢竟那些彈片不過是僅憑著火藥炮炸后所帶來的能量產生殺傷力,并沒有任何的準頭,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能喪命的話,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明軍的這一手不但讓倭寇腸子都悔出來了,還讓朝鮮水軍也大驚失色。
這個時候,朝鮮水軍才真正的明白了他們和大明之間的差距,但知道這一點的卻僅是黃喜、金益精這些前線文武大臣,朝鮮后方的朝鮮國君臣還不知道明軍的恐怖,此時的他們正在作死的路上一路狂奔著呢!
朝鮮國內的野心家們想趁著黃喜這個領議政大臣不在,給李裪出了一個接一個的餿主意。
然而,這才剛剛開始。
隨著雙方距離越來越近,在雙方距離三百米的時候,明軍正式讓倭寇體驗了一下來自地獄的恐懼!
一發發炮彈仿似不要錢一般,密集的落到倭寇的戰船上,將倭寇那本就弱小的戰船炸得千瘡百孔,僅第一輪,便將十余艘倭寇大小船只送入了大海。
倭寇被明軍的猛烈炮打得根本就沒有機會反擊,甚至連抵抗的心思都消失了,此時還幸存的殘余倭寇只想趕快回到對馬島,躲避明軍那猛烈的炮火。
雖然這不符合他們的武士精神,但現在的倭國武士可還沒有二十世紀的武士瘋狂,否則他們戰敗后也不會逃到對馬島,在大明和朝鮮沿海為患了!
根本就不需要下令,在經歷了大明戰船火炮首輪的精準射擊后,倭寇們便不約而同的控制著殘余的戰船返回。
倭寇們戰船的小體積優勢在這時顯現出來了,轉彎迅速,速度也夠快,在這過程中,他們只是挨了大明戰船三輪射擊,只是付出了四十余艘戰船沉沒的代價,和全軍覆沒相比,這代價已經好到不能再好了!
而后,倭寇水軍便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歡送下迅速離開,其速度之快,直讓在旗艦上觀戰的徐顯忠咂舌不已:“真沒想到,這些倭寇不但心狠手辣,這逃命的功夫也是一絕啊!看來本國公得上奏陛下造一些速度快的戰船,也好偵測敵情和追擊敵方的殘兵敗將,免得他們躲起來戰后禍害我大明沿海的黎民百姓!”
說完,徐顯忠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黃喜,笑問道:“黃大人覺得呢?”
黃喜趕緊躬身附和道:“國公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明軍的大船肯定是追不上了,一來戰船的體積太大,二來,戰船的載重也很高,畢竟那么多的炮彈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戰船的移動速度。
朝鮮水軍剛開始還追了一番,但最后只是不痛不癢的在倭寇船隊的屁股上咬了一口。
對此,徐顯忠也不覺得失望,緊接著,徐顯忠便下令大軍向對馬島前進,準備在夜幕降臨之前登陸對馬島,最起碼也要在對馬島上占據一片地方,防止對馬島上的倭寇在大軍的登陸之地設下埋伏,拖延大軍登陸的時間。
一個時辰后,時至午時正,殘余的倭寇戰船回到對馬島,因為要躲避明軍和朝鮮水軍可能的追兵,所以幸存的倭寇們繞了一下路,并沒有在淺茅灣尾崎浦登陸,而是繞到了仁位郡。
當對馬島上的島主宗貞盛和倭國百姓得知出海迎戰的倭寇水軍大敗而回的消息時,立時讓對馬島陷入無盡的惶恐之中。
而這些人之中,身為對馬島島主的宗貞盛的感覺最為深刻。
普通的倭國百姓還能在心中祈禱一下倭國本島派來援兵,但只有他最清楚,倭國本島上正打得熱火朝天呢,現在的足利義教根本就沒有閑心來管對馬島的事。
而且宗貞盛還從幸存的倭寇口中了解到明軍那仿似來自地獄的強大火力,更讓他對堅守對馬島沒有信心,只能寄希望于大明陸軍不會有水軍那么強大,否則的話,他將是宗氏最后一任對馬島島主!
對馬島守護大名官邸。
正堂,身為倭國對馬島守護大名、朝鮮對馬島島主的宗貞盛端坐于首位之上,和他并排而坐的則是倭寇頭目早田左衛門大郎,堂中則站滿了他們倆的屬下。
但從陣容和氣勢而言,早田左衛門大郎比宗貞盛更強,從堂下的倭寇臉上,根本就看不出他們對宗貞盛有絲毫的敬畏,或許是因為早田左衛門大郎率領麾下倭寇將大明和朝鮮得罪得太狠需要倭國的庇護,所以這些年才和宗貞盛這個對馬島守護大名和平相處。
畢竟早田左衛門大郎要是將宗貞盛也給得罪死了,那他就將陷入大明、朝鮮和倭國三方強大勢力的包圍之中,任何一方他都不是其對手,更何況三方聯手,那他還不如葬身于大海之中來得干脆!
宗貞盛瞥了一眼早田左衛門大郎,皺著眉頭問道:“早田首領,此次海上一戰大敗,不知你認為我們接下來應該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