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端定下“中華”作為國號,宗元饒有些不滿意卻不準備再爭辯,但黃法氍就有些忍不住了。
“大將軍,以‘中華’為國號是真的不妥!”
“且不說單字雙字尊貴與否的問題,歷朝歷代,都以‘中華’為通稱,但卻都不以其為國號,舉個例子……”說到這兒,黃法氍頓了一頓,豎起了一個指頭。
“一個人,大家都知道他是人,但他不能以‘人’字來作為自己的名字。”
這個比喻有點不倫不類,但韓端還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中華”是中國各個朝代一直沿用的稱號,無論哪個朝代,國人都以“中華”自稱。
而國號就好比一個人的名字,有區分新舊政權的作用,用一直沿用的“中華”二字來作為國號,不但不妥,而且還會貽笑大方。
想通了此節,韓端又有些犯難,到底要以何字來為國號?
“國號關乎國祚國運,既要佳美,又要符合王朝國號紀元之舊例,萬萬不可等閑視之!”
“以老臣之見,還是要請諸學士以及太學、國子、撰史諸博士共議,方為上策。”
國號要商榷,年號要決定,后面還有一大攤子事情等著處理,韓端有些急切地向三人道:“人太多反而容易產生分歧,卿等可為我薦幾位飽學之士,我這就命人去將他們請來共議此事!”
宗元饒沉吟片刻,道:“吳郡顧野王、北地傅縡皆為撰史學士,此二人博覽史籍,通曉孤虛,可與共議。”
顧、傅二人皆是兩朝老臣,在朝中清望甚著,特別是顧野王自幼聰慧,博學宏才,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他的名聲就連韓端也是早有耳聞。
韓端命人將這兩個名字記了下來。
黃法氍道:“我也有兩人相薦,一是宣明殿學士、通直散騎常侍,吳興人姚察姚伯審,二是中書侍郎、通直散騎常侍,陽翟人褚玠褚溫理。”
“此二人皆是才華橫溢之輩,大將軍可與其共同商榷。”
賀朗也薦了濟陽江總和義興陳暄,這兩人韓端也有些印象,似乎是經常陪后主陳叔寶一同在宮中陪侍游宴的文士,被后世之人稱為狎客,頗為不屑。
不過韓端只是想請他們來起個國號,其它的暫時可以不用去管。
最后,宗元饒又鄭重向韓端推薦了國子祭酒、豫州大中正,汝南周弘正。
周弘正之名遠比顧野王響亮,他精通老、莊,熟知玄象,不到二十歲就能在太學里主講《周易》,并出任梁朝太學博士,雖碩學名僧,也要向他請教質疑。
從梁元帝到陳宣帝的數代帝王,都對他尊重有加。
“周公德高望重,藝業通備,乃國老民宗,大將軍若能請得周公共商國號,于公于私皆大有裨益。”
韓端正色道:“既是德高望重的國老宗師,我自當親至府上拜訪,只是貿然前往,是否太唐突了些?”
“周公謙和有禮,大將軍若親自上門拜訪,他又怎會怪罪?”
宗元饒道:“不過周公年歲已高,不宜勞累,大將軍可召其余諸學士先擇佳號,篩選出來之后再去請他老人家一同斟酌。”
請諸學士來商榷國號之事,顧野王等人并不抗拒,而且還非常配合。
對南朝官吏百姓來說,改朝換代是常有之事,而且陳國建國時間也才十余年,根本沒有人會為它盡忠守節。
值此革故鼎新之際,凡是頭腦清醒的人,想的都是如何在新朝之中占據一席之地,而不是逆勢而為,故作清高。
所以,這些被邀的學士博士們來到太極東堂之后,很快就開始引經據典地爭議起來。
“大將軍起于吳地,自當以吳為國號。”
“大將軍只是生于吳地,但卻起于廣陵,廣陵古屬邗(音寒)國,可以‘邗’為國號!”
“邗?寓意不佳,還不如直接用大將軍之姓‘韓’字更好。”
“韓國?辰韓,弁韓,馬韓,都是東夷用過之國號,豈可用于我堂堂中央之國?”
“韓姓出自晉國,是否可以晉為號?”
“《爾雅》《毛詩》皆曰:‘景者,大也,明也。《朱傳》曰:大道也’,以景為號,甚佳!”
諸學士提議商榷,用了兩三個時辰,方才擇出了吳、楚、晉、韓、淮、安、昌、慶、康、景、興、隆等十余個可供選擇的國號。
然而,當韓端拿著這十多個學士們精挑細選出來的字見到周弘正時,卻被他一下就全部否決。
“朝代興衰更替,便如五行五德,始秦得水德,漢受之,推終始傳,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故而土克水而漢代秦。”
“梁為木德,陳取蕭梁而代之,是為金,新朝若起國號,必為火德!”
周弘正蹙眉掐指,半晌之后,方才大睜雙眼,揚著兩道白眉凝色道:“有詩云:一丁稟火德,三合固皇基。大將軍真乃天命之人!”
韓端心下有些驚訝,但臉上卻顯出一縷喜色問道:“周公之意,是天下有望一統?”
周弘正微微頜首,然后又嘆息道:“只怕我是看不到了。”
韓端連忙道:“周公精神矍鑠,定能得期頤之壽!”
“呵呵……”周弘正輕輕搖頭微笑道:“余生雖未過足,但也知不能至杖朝之年。”
“好了,大將軍今日不是來問國號的嗎?我為你擇上幾字,你從其中選一個即可。”
韓端連忙躬身作揖:“小子多謝周公!”
周弘正閉上雙眼不再說話,良久,他才睜開眼來來到案幾之前,揮毫在白紙上寫就了幾個字:寧定明昭德騰禎
“好了,這幾個字,每一個作為國號都很不錯,你自己選一字出來即可。”周弘正輕輕揮了揮手,“老朽有些倦了,大將軍請自便吧。”
韓端吹干墨跡,將寫了字的白紙折疊好收入懷中,又陪笑道:“周公,一客不煩二主,小子斗膽,再請公為新朝擇一紀元年號。”
周弘正沉吟片刻,嘆息道:“我這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大將軍揮兵北伐,問鼎中原之日了,”
“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這年號……不如就叫天祐,讓上天祐護大將軍北伐功成吧。”
“天祐,天祐元年……”
韓端念得幾遍,又向周弘正作了一個深揖,然后才告辭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