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二年九月末,薊遼總督劉應節和遼東總兵李成梁等,在撫順大會女真諸部。
在會場之上,明廷將昔日一統諸部的女真首領王杲千刀萬剮,清算了其萬歷元年開膛破肚殘殺明軍三百的罪行。
在王杲的慘呼聲中,劉應節出示圣旨,要求女真各部立即放歸漢人和朝鮮奴隸,并在明年二月二之前一律蓄發,衣改右衽,與漢人同。
當時在場的哈達部圖倫城城主尼堪外蘭接旨后,直接請參將李如松為其剃辮,并解衣右衽。因右腋下無扣子,尼堪外蘭以馬鞭圍腰,以示對朝廷之忠。
劉應節見之大喜,賜其漢服并賞金珠一對,茶六百斤。
在他的帶動下,王臺、覺昌安、納林、塔克世等女真大酋,都紛紛剃發解衣,換上漢服,以示并無反抗朝廷之意。
當時只有兩個女真部略有異議,渾河部兆嘉寨主理岱和嘉哈部長蘇庫,兩人因迷信薩滿,跪地懇請劉應節,表示換衣完全沒問題,但拒絕當場落發,要回去問自家薩滿再說。
寧遠伯大怒興兵,派將兩員,各帶騎兵二千。在尼堪外蘭派出向導的帶領下,直取二部落,殺了兩家薩滿,并屠盡老幼,將其部落青壯置于馬后拖行。
三日后,騎兵返回撫順時,身后拖行的數百女真青壯已經全數死亡,大部分尸首下身只剩少許腿骨。
而此時的王杲,才在劉小刀邊治療邊切肉的酷刑之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這條自渾河到撫順之間的血路和王杲的慘死,徹底震懾了白山黑水。女真各部民乃至韃靼牧民聞之,無不震怖。李成梁之名,在帝國東北真能止小兒夜啼。
這一事件影響超過了數百年。本時空的黃河以北的廣袤領土上,各地一直流傳著不同版本的“吃小孩的李老豹子”這一民間鬼物。而給無數人帶來童年噩夢的李老豹,據閑的蛋疼的歷史學家考證,就是李成梁。
女真各部酋從撫順回去后,凡有薩滿反對剃辯蓄發的一律被殺。至十一月中旬時,李成梁派騎兵在各部頂風冒雪巡視檢查發現所有女真已經全數右衽,頭發最長的已經長到了兩寸。
朱翊鈞覽報后心說自己穿越的時機不錯。王杲雖然初步統一了女真各部,但并未像后來的努爾哈赤那樣給女真灌輸了民族意識。
此際的女真雖然有些金國文明殘留但已經在惡劣的環境中消散了絕大部分。原時空努爾哈赤統一各部后設立了八旗制度,立下了各項文法,才最終統聚了人心。
在女真各部一盤散沙的現在,始終在饑餓中求存的部民心中并無民族大義。因此朱翊鈞的蓄發令落實的很快效果也出乎他的意料。
既然女真已經殺服,且鹽場拍賣事已經完成,腰包鼓鼓的朱翊鈞為了牢固的統治東北,跟著使出第二招改土歸流。
成祖曾經在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作為羈縻女真各部的統治基礎。
到了明中后期朝廷統治僅限于邊墻之內,奴兒干都司雖然還在,但除了給各部堪合敕令時能用到些地名之外,早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
王杲的覆滅和撫順的大會改變了整個東北的局面,此際,按照皇帝的意思,明之疆土從圖們扎薩克圖汗的地盤中間穿過,和成祖所設奴兒干都司并在一起,要在東北共設立四省。
極北偏北,從黑龍江以北直到冰原,設北山省,面積為帝國十七省之首,最近處距京師也超過二千六百里,包括苦兀島(庫頁島)在內,都為其轄地。
因此地大部為北山女真野人所居,漢民此時尚未開拓到此,因此暫時紙面上占領——此朱翊鈞為未來計。
北山省設巡撫駐地為永寧(奴兒干城),此城堡早已湮滅,唯有成祖時名宦亦失哈所建的永寧寺遺址尚在,為占據大義,朱翊鈞將奴兒干城改名永寧。
自黑龍江向南,朱翊鈞按后世大致位置,將東北分為三省,分別為黑龍江、泰寧、遼寧。三省巡撫駐地分別為黑龍江城(璦琿),大寧(長春),沈陽。
除了遼寧之外,其余三省漢人極少,加起來尚不足萬數。因此朱翊鈞決定,北山省巡撫暫不就位,僅派兵五百,抽調遼東漢民五百戶,到永寧慢慢建城。
黑龍江、泰寧兩省,巡撫身兼總兵銜,統兵駐扎黑龍江城和大寧城,招募漢民墾荒,并負責建城事。
整個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放在沈陽。朱翊鈞撥銀百萬,擬將沈陽中衛擴建成大城,內設北方都督府,統轄四省之地。待統治穩固后,向西拿下圖們扎薩克圖汗和喀爾喀蒙古,徹底解決帝國北方邊患。
朱翊鈞提出的這擴土數千里的大計劃,初期投入就到了一百萬兩,遭到內閣的激烈反對。
張居正和呂調陽都認為,女真部已不成帝國之患,朝廷守住遼東根本,最遠擴土至松花江流域的泰寧,依托遼東多建幾組城堡,施以改土歸流,足以解決東部虜患。
如今雖然朝廷有了一筆大錢,但內部仍將鼎沸。此際花大筆銀子遷民、建城到黑龍江流域,得不償失。
朱翊鈞對此的解釋是,施政天下,不能一味守成。全面掌控東北,為解決帝國痼疾的一把金鑰匙,施政者必須見此。
一者東北之地肥沃,河流縱橫。最適合大規模玉米,成為帝國大糧倉。玉米的畝產量比小麥略高,且秸稈高大,既可用于牲畜過冬草料,又可做柴薪,最適合在東北種植。
從今年遼東推廣種植玉米的結果來看,自給自足綽綽有余。朝廷此后再也不用往遼東轉運糧食,虛耗國帑。——當然,此不全是玉米推廣之功,李成梁以糧食換東珠的貿易被切斷,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農業是國家根本,其重要性無可爭議。朱翊鈞穿越過來,掌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錦衣衛收集天下糧種信息。
玉米在嘉靖中期即已傳入中國,萬歷元年在北方六七個省內都有種植。盡管玉米和小麥比,有諸多優點,但沒有官府推廣,成效完全兩樣。
今年春季,朱翊鈞就讓戶部抓總,在北方推廣玉米種植——尤其是遼東,朱翊鈞讓劉應節高度重視此事,必須落實。現在結果出來,讓張居正和呂調陽無話可說。
朱翊鈞認為,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各流域的肥沃土地,包括這三江匯聚處的大平原,若都利用起來種玉米和小麥,其收成當不下于帝國湖廣之稻米產量。
若此事能成,朝廷可開一個北漕——東北糧食運輸先用江河,而后海運直送天津,將全面緩解朝廷北方的缺糧問題。僅這一處之利益,朝廷投入這百萬兩銀子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