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話說回那蘇季,在洛國與洛王葉相談甚歡。至于談了些甚,外人無人得知。
據聞有那好事者,在蘇季離開洛國之時,見著洛王葉兩眼淚汪汪,不舍得蘇季離開。牽著蘇季的手緊緊不放開。
蘇季是好笑又無奈,且帶著幾分高興。
蟄伏一年,在家潛心研究先生所授予的太公《陰符篇》。
雖然大感有所成,不過尚未施行,對于十拿九穩的結果,心中還是抱著忐忑的態度,這一切全在于眼前的洛王葉,最后如何選擇。
好在并未超出他所預期的那般,將洛王葉心中所憂之事,提出更為妥善的解決辦法,便能使洛王同意他所提出的意見。
且大大的超出他的預估,洛王葉與他相談極為投契,引為知交,如今不舍他的離去,更是教他蘇季大為動容。
同樣的蘇季對于接下來的游說,大有信心。懷著一腔熱血,憧憬著未來,蘇季痛下決心,揮淚別洛王。
洛國的朝臣發現,經過蘇季的勸慰和開解,洛王葉已經重新振作起來,偶有出神的時候,不過也是值得諒解的。也不再吵鬧著要出兵秦國,而是老實的處理著洛國的事務。
寧靜之下,總有暴風雨。
原來是在秦王昭世遷都這里等著呢,洛王葉集了國中精兵良將,欲在半途截殺秦王昭世,哪知軍士們在半道上,便被急召回來了洛國。
這其中還有蠻㹮的事,一向兩不相干的蠻㹮,竟然膽子大到偷襲他們的后方,不知從何處得來的消息,知曉國中空虛。
一來一回間,便錯過了攔截秦王昭世的時機。端看后頭秦國平穩遷都,無風無浪,便可知曉,與他們有著相同目的的幾國,應當是發生了類似的麻煩,因此才沒辦法出兵阻截。
事情瞬間便變得清晰明朗,從蠻㹮出兵到退兵,只看最后受益之人,只有秦國也。
雖然不知曉乃是何人的主意,可這也太陰狠了不是。見下一時之間查不出是何人所為,但是算在秦國的頭上,便不會有錯。
先是將蠻㹮打得狼狽逃竄,復又將戰火對準了秦國。
不只秦國在等,各諸候小國,亦在等待這一場不盟而合的大戰,究竟在何時會伸出他們厲害的爪牙。
事情過去月余,就像是投石濺起浪花的水面,蕩了幾個圈,復又消沉了下去,不見任何靜動。這樣的安靜無疑是暫時的。
經一直留意著蘇季的士師隱士來報:六國暫止兵戈,皆是蘇季一人而起也,六國恐將再度合盟。
自打其人離開洛國之后,蘇季并未停留,馬不停蹄的,徑直往趙國駛去。
因只接到上頭,傳達下來的命令是一直監察蘇季,觀其去留,及所行之事。并未有其他的命傳來,是以也不敢擅自行動。只是默默的將其人所行之處,及所做之事,如實上報。
照理來說,先前蘇秦在秦國受辱,勢必要秦國后悔。后來便消失了一年,許多人都不曾將這樣一件普通的事放在心上。
后來重出的蘇季,率先適往趙國游說,同樣遭到了公子城的無理相待,且公子城十分傲慢無理,其在趙國所受的折辱,未必會低于秦國。
可是他又為何會對兩國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那些個說書之人,將蘇季前后不一樣的態度,弄得有些不明白了,遂將這些事移名換姓,做了談資,換了酒水錢。
還能將這些不明白的事,癱擺出來,集眾人之思,從中發現發了一些東西。可謂是一舉多得也,而說書先生所得,亦是士師隱士所得。
秦昭世在收到這些消息之時,也只能感嘆一句:時也命也。
原來蘇季游說洛國之后,再往趙國。并非是無的放矢,而是有其自已的推理與判斷。在洛國待的這段時日里,他不經意間聽說了一則消息。
趙王揮的王叔公子城,因病而逝世了。
蘇季當時的心,便砰然動了一下。
將洛王葉說服之后,便定下了適往趙國的路,當初趙王揮分明對他的游說十分心動,幾乎要同意的情況下。公子城緊隨而至,無商議余地拒絕了他,且百般阻撓。
若是公子城仍活在世上,對于他蘇季當真是一塊天大的巨石,還繞不過去,只因趙國當時的政權一手把持在公子城的手上,且又是王叔之尊。
公子城在趙國的地位,便是趙王亦有所不及的。且與軍士李益關系非同尋常,二人經沙丘宮兵變一事,之后便走在了一起。
李益掌握中趙國近半數的軍士,同樣教人不敢小覷。
不過公子城的去世,當真是幫了他蘇季的大忙了。蘇季并無幸災樂禍的想法,不過是陳述一個事實。
理清腦中紛亂的思緒,蘇季皺著眉頭,揉了揉發脹的額角。吩咐雇來的御者與從人,道:“蘇一,前往趙國。”
“喏,公子。”
趙王揮近來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趙國的政權,總算是落在了他的手上。可憂的是,隨著王叔趙城的離逝,他對趙國的政務還不能完全得心應手。
以至于手忙腳亂,中間還出了好幾道岔子,幸好過錯無甚大問題。不然他得了這權,又有甚用。還不如當初王叔在時,教他無后顧之憂。也免得教人看了笑話。
逝者已矣,再去追悔亦無益處。當下應做的事,該是好好的做好一國君王當做之事。
趙王揮揮退了欲上前伺候的宮人,踱步來到架子前,捧起銅盆中冰冷的水,便拍打在了臉上,混沌的腦子總算是完全清醒了過來。
既然他楚揮本事平平,便尋一個本事大的人。如今政權在他手中,趙國之事便是他說了算,只要這人在他掌控之中,又何懼之有?
將所有符合條件的人在腦子中過了一遍,楚揮發現能完全對上的,只有一人:蘇季。
不過蘇季自打上次一別,便離開了趙國,見下行蹤不明。不知又將適往何處尋他也,楚揮兀自嘆息著。
忽聞宮人來報:“王,有一位蘇季公子求見,見下正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