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楚、韓確已同秦國結下交好的盟約,趙國則是愿伺奉秦國,齊國只是有交好之意,或許說是忌憚之意,魏國則屬于偏安一隅。
齊王平上次聽信魏無忌之言,貿然出兵洛國,卻受到秦國的恐嚇,自是心存不滿,然秦軍比齊軍勇猛數倍,只能示好。
不過,這好示意得十分的憋屈,與秦素無甚往來,早些年還有過交好的齊國,忽然之間就得罪了秦國,不得不放下身段來哄。
即便是修仙的齊王平,亦有些惱火,其中最為惱恨的,便是魏無忌。
因著此事,不得不中斷修仙,先與秦國交好,否則秦國鐵騎踏來,齊國不復,將適往何處修仙也。
處理政事暈頭轉向的齊王平,竟不得不食人間五谷,這讓齊王平恨魏無忌損壞了他的修仙之路,暗中對魏無忌恨得牙癢癢的。
是日,伏案勞作的齊王平,見太史行色匆匆,欲詢問何故,但見太史躬身一禮,道:“王,秦國來使臣了。”
“何人?”聽聞秦國來人,齊王平眉頭便是一跳。
“秦國的新上任的武信君。”太史又作答了句,便不肯再言,若是齊王平仔細看太史,便會發現對方的神色,極其的不自然。
出兵便被秦國截堵,自此魏無忌便消失了三載,近來復又聽聞其在楚地出沒,再后來聽聞秦國新封了一位上卿,以及一位武信君。
這倒讓人好奇不已,因為眾人的注意都被那位新的上卿,給吸引了。列國皆有上卿,這倒不足為奇,奇就奇在這位上卿年僅九歲。
列國皆有不少的猜想,莫非是這秦濟民,初見秦國強大,便有心開始折騰了,一位九歲的孩子,能做上卿,當真是貽笑大方也。
即便那位是少年天才,可又如何抵擋得了官宦沉浮數十載的人。
尤其是這孩子,意是秦國從前的犯官甘隆之孫,定是秦濟民徇私枉法也。竟教那犯人之孫,重回了朝堂。
是以,光顧著看那位小小的上卿,卻漏了一同分封的武信君。
今日聽聞武信君來訪,齊王平不疑有他,遂同意召見。
待見到人來人時,齊王平目眥欲裂,竟是魏無忌。憤怒的齊王欲遣人將魏無忌拿下時,卻聽聞太兄說道:“王,武信君此番前來,帶著秦國的誠意而來。”
言下之意,齊王平聽懂了。魏無忌是代表秦國而來,若是貿然出手,只得將秦國徹底得罪,君不見那楚國囚了魏無忌,最后卻遭秦國強攻,無奈之下與秦說和。
無意再與秦交戰的齊王平,按壓下怒火,問道:“武信君當真是好謀劃,今次來我齊國,又有何指教?”
魏無忌渾身不覺,對方的怒火一般,他笑若春風,:“齊王,無忌并無意欺瞞于你,上回若是趙國早些時候出兵,興許秦國來不及援救,便能得洛國也。
莫非齊王當真相信,這秦、洛兩國的君王,有舅甥情深這個說法罷。”
齊王平一時竟咽住了,不知如何作答。若說信罷,這么些年來,秦洛兩國,皆無甚深交,即便是嫁娶的兩國,倘若說不信罷,這秦國又因何而來相救。
似是知曉齊王平心中作何想法,魏無忌說道:“此事也是無忌的過矢也,竟被那魏王哄騙了,說甚國中空虛,只不過不愿再出兵的由頭。
此事由魏王提起,又因魏王突然反悔,而受到終止。秦國見是齊、趙兩國出兵,有著對趙國仇恨的存在,亦是因如今趙國貧弱,無法與齊合力反擊也。”
齊王平順念一想,還當真如魏無忌所言。只是轉念又覺出不對來,他道:“無忌公子今為秦國武信君,自是為秦說話,極力貶低魏國也。”
“齊王若是不信無忌之言,大可出去打聽一下,當時聲稱國中空虛的魏國,是如何奢靡無度的,自然會明白無忌所言非虛。
也就不存在無忌欺瞞一說了。”齊王平雖早已知曉魏王欺眶齊國,此番又見魏無忌信誓旦旦,更是深信不疑,亦將兵敗的那腔怒火,轉移到了魏國。
見齊王平面色稍霽,魏無忌又嘆了一氣。
齊王平問道:“武信君因何而嘆?”
“齊王,無忌是為你而嘆,為齊國而嘆啊。”魏無忌佯作抹了一把淚,看以極為擔憂。
莫說齊王平驚到了,那位領路的太史同樣受到了驚嚇,齊國近來雖有征戰,也是三年前的事了,唯一未曾說和的只秦國一家。
然當時齊國退得極快,后又遇楚國斷盟約,憤然與楚斷了聯系,又得秦國示好,哪里有敢不從,遂與秦國有交好之意。
只不過從未有實質的表現,難道這秦國生了不滿,特意遣魏無忌前來警告,還是說秦國的鐵騎已經埋伏在齊國某處,只待一聲令下,便可沖入齊國,直入臨淄城。
思及此,太史悚然驚問道:“武信君此乃是何意?”嗓子大到驚飛了外頭的春歸禽鳥。
魏無忌拱手一揖,道:“端看齊王敢于出征,而他國不敢,便可看出如今各國之中,最為強盛的莫過于齊國。朝臣及其父兄興旺發達、富足安樂。
然當初尋思齊王合縱的人,定是沒有考慮過齊國的長遠利益,只為短暫的得失矣。”
齊王平道:“六國合縱教秦退居函谷關十五載,難道并非益事。”
說著齊國乃是最強之國,可當今誰人不承認,秦國方才是強之國,齊國強亦只是六國居首罷了。見魏無忌如是說,故意反擊了一句。
魏無忌從善如流的應下,又道:“齊王說得極是,當初秦國被避內居函谷關,今重出關內,已呈不可擋之勢。”
見齊王平面露懷疑之色,便說道:“齊王且看秦、楚相親,已成盟約;韓國還獻出了宜陽,趙國在澠池朝拜秦王,割讓河間來奉事秦國,便是魏國為大勢所驅,都獻出了河外一地。
若是齊王再不下定主意,齊國的將來堪憂矣。”
魏無忌說罷便搖了搖頭,似是極為惋惜。
“齊國若是不奉秦國,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