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驪王朝官方正史(殘史,已不可考)
原大驪王朝太史令·范建后補
與華夏正史相異過甚,望謹慎覽讀
---------------------------------------
“天冊五年,乾始皇年五歲,與母夜宿長談。
其母出身低微,乃八品更衣侍女,后誕皇子方擢升嵐妃。
是故其身在宮中,常被辱之,卻只忍氣吞聲,不敢多言。
心有苦悶,無人可訴,惟向兒傾心袒露,但求封王賜地之后,攜母同歸,母子二人共享天倫之樂。
然乾始皇志在奪嫡,只求霸業,不應其母,反慮其謀!
命母獨處深宮之中,作其內應,以圖至尊圣位!
其母孤苦伶仃,生性善弱,一人獨處這險惡深宮,心無所依,情無所靠。
惟日日夜夜,以淚洗面矣!”
——摘自[卷一·章四十一]
……
“大驪天冊五年,時大乾四皇子齊王僥勝北狄,冒用胡狄充作北狄大將突突巖,朝野輕信,大開國宴,以慶僥勝。
九皇子趙政列坐其中,其人心機晦澀,計謀深沉,知其侍女所生,常被輕視,若無謀計,必不可出!
遂心生一計,恰逢太極圣皇剛入正殿,當下腿腳酸麻,傾案而出,銅鼎佳肴,散落一地!
政跌坐正中,嚎啕大哭。
圣皇當即心軟,念及平日過多冷淡,不追其責,反赦其罪,抱于座中,恩寵倍加。
群臣見此,大為意動,后多投門下,以能成事。
如此,政方才九子之中,脫穎而出,爭得大寶,凌虐天下!
其人心計智謀,機心膽魄,可見一斑!”
——摘自[卷一·章四十三]
……
“趙括者,大乾太極圣皇嫡長子,神武元年獲封燕王,實乃大乾第一順位繼承人也。
燕王自幼風流成性,常出沒于煙柳之所。
一日,燕王玩樂于醉香樓中,偶遇花魁蘇小,驚為天人,一見鐘情,后又私定終生,非小不娶。
然小身染風塵,出于青樓,身份低微,皇后何嫣甚不喜也!
及神武五年,太極圣皇賜齊王破亂將軍,加封親王,嫣大驚,勒令燕王斷絕關系,專心朝政,以謀大事!
然燕王癡情至深,悲而嘆曰:‘天下為我所欲也,小小亦為我所欲也!若擇一而取,吾寧棄天下而取小小也!’
逢九皇子趙政在側,心中大動,遂上前互締為盟,助燕王取小小,而自取至尊之位矣!”
——摘自[卷一·章四十七]
……
“大乾九子,惟齊王趙拓剛毅勇武,心懷天下,有上古圣皇之相!
齊王自五歲習武,十二歲參身軍伍,三過封地而不入,短短八年有余,以百夫長擢升破亂將軍,實乃百年不出之將才也!
然乾人善妒,尤以九皇子趙政為最。
其自幼志在至尊,極善謀略,見齊王勢大,升破亂將軍又加爵親王,心中驚懼,頓生一計。
政深知齊王自幼從軍,艱苦卓絕,極惡奢淫,故攛使燕王同去醉香樓中,與諸位皇子共敘兄弟之誼。
燕王欣然允之,遍召群弟,惟齊王不喜玩樂,當眾拒之!
燕王大怒,拂袖而去,其余皇子,興致頓消,心中不忿。
自此,一計之下,竟使齊王自絕于兄弟之外,生鬩墻之禍,更與燕王針鋒相對,互不相容!
政則計謀頻出,左右逢源,坐山觀虎,坐享漁翁之利矣!”
——摘自[卷一·章五十]
……
“永治元年,乾始皇初登大位,問議朝政,文武百官,盡可直言也。
常山王趙蕓遂當眾提案,取締大乾境內所有青樓妓所,以絕肆意拐賣婦幼之患也!
乾始皇大為不悅,當眾斥而拒之!
后又大開朝政,直言力行民主之治也!
常山王趙蕓再提一案,欲行民主,則必不可中央集權也!
欲罷乾始皇之一票否決權,后被乾始皇一票否決矣!”
——摘自[卷一·章六十一]
……
“大乾九子,以燕王趙括最為樸華矣!
燕王此人,雖無大才,卻極重情意。
年少風流,與醉香樓蘇小私定終生,雖被迫與井氏結姻,然心中所念所想,惟蘇小耳!
九皇子趙政探得此密,心中大喜,故連番設計,竭力撮合,欲破何、井聯姻,再毀燕王清譽!
燕王心性樸實,不擅謀略,錯信他人,以致鑄成大錯,悔之晚矣!
是故,趙政此人,生性陰鷙,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實非圣王之相矣!”
——摘自[卷一·章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