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貝聿銘親戚?沒聽他說起過啊?而且他是海東人,貝聿銘祖籍江蘇,出生在廣州,牽扯不上吧?難道是貝聿銘夫人那邊的親戚?貝聿銘夫人是那兒人來著?柳笛腦子里亂哄哄一片,拼命回想起貝聿銘的資料來。
事實上貝聿銘的夫人也不是海東人,他的夫人叫盧愛玲,原名盧淑華,號禮屏,祖籍東莞虎門,出身于當地名門望族。
1938年暑假,盧愛玲前往美國,準備去宋家姐妹、冰心等就讀過的衛斯理學院上學,抵達紐約之后,代表當地華人聯誼會來迎接她的正是貝聿銘。
一番交談后,盧愛玲得知貝聿銘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筑專業,而巧合的是,盧愛玲父親盧寶賢1916年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盧愛玲因此對貝聿銘產生了一定好感,貝聿銘同樣被這位容貌不俗、氣質出眾的姑娘所吸引。
他借機提出要開車送盧愛玲去波士頓,但盧愛玲不愿意搭乘陌生人的汽車,同時以自己已經買好了火車票為由,婉拒了貝聿銘的好意。
不過貝聿銘卻沒有輕易放棄,他得知盧愛玲乘坐的火車因颶風在哈特福德耽擱時,便打電話給她,此后多次前往衛斯理學院尋找盧愛玲約會,并最終抱得美人歸。
1942年6月20日,盧愛玲在衛斯理學院畢業典禮后的第5天,他們于紐約水上公寓,建筑師威廉-勞倫斯-波斯姆萊的住宅舉行婚禮,此后夫妻感情和睦,共同渡過了七十七年的漫長歲月,留下一段經典愛情故事。
“柳笛,柳笛,注意點,貝大師馬上就要過來了,別給咱們清華丟臉!”同學的提醒將柳笛從胡思亂想中喚醒。
此時他才注意到,林樓已經跟著貝聿銘走過來了,他只能繼續跟著同學一起喊歡迎詞,想想剛才說過的話,他覺得自己就好像傻瓜一樣。
許迎雪手捧鮮花迎了上去,將花獻給貝聿銘,同時偷偷打量林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怎么跟著貝大師一起過來了?而且還挨得那么近?
“貝老,這是建筑系大一的許迎雪,許同學是無錫人,和您也能算得上半個老鄉。”林樓看著許迎雪笑了笑,幫她做了介紹,無錫和蘇州挨著,的確可以說是老鄉。
“哦,固然有股子江南水鄉姑娘的靈性,希望你能和林徽因先生一樣,成為出色的女建筑師!”遇到老鄉,貝聿銘也勉勵了一番。
許迎雪激動地漲紅了臉,連聲保證一定好好學習,等貝聿銘過去,感激地對林樓點點頭,要不是他說話,貝大師怎么會對我進行這番勉勵?
柳笛他們在門口排練等候了一個多小時,結果短短幾分鐘,貝聿銘就離開了,他只能看著林樓一邊和貝聿銘談笑風生,一邊向學校里面走去。
“好了,大家先回去吃飯吧,等下午兩點到大禮堂,聽貝大師演講,不許遲到,也別把衣服弄臟了,到了會場,要展示出我們清華學子的素質來……”周瑞瓊又是一番叮囑,然后宣布解散。
不過這些學生誰也不肯走,都圍著她詢問,“周老師,林樓到底怎么回事兒啊?他怎么和貝大師一起過來了?”
“我也不知道。”周瑞瓊也答不出來,難道是因為那篇論文?或者那份設計被貝大師看上了?不應該啊,貝大師這幾天應該在忙香山飯店的事情吧?那有時間理會這些?
“好了,好了,都別猜了,等林樓回來就知道了,現在趕緊去吃飯,然后回宿舍休息,把精神都養好了,到了會場才能展現咱們的風貌。”
回去的路上,幾乎所有同學都在猜測林樓和貝聿銘坐一輛車的原因,他們都不知道,這只是貝聿銘對林樓的設計產生了興趣,專門請他到車里交談而已。
吃過飯回到宿舍,盡管都早早地躺在床上,可誰也睡不著,滿腦子都是林樓從貝聿銘車里下來的那一幕,到了一點半,文軒思就和其它班干部一起挨個宿舍叫人了,催著大家洗了把臉,才恢復了幾分精神。
到了大禮堂,以班級為單位坐好,又等了一會兒,貝聿銘等人進入禮堂,全體起立熱烈鼓掌歡迎,而林樓則在掌聲中跟隨吳委員他們一起在第一排就坐。
“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同學們,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全球著名建筑師貝聿銘先生來為大家演講,貝聿銘先生祖籍蘇州、出生于廣州…….”吳委員親自登臺,向大家介紹了貝聿銘的生平經歷和主要成就,然后請他登臺演講。
“雖然我此前的建筑作品大多都是在美國完成的,但我始終記得,我來自中國,蘇州的園林、徽式的馬頭墻……這些古老的中國建筑樣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中國的建筑要有中國的面孔,要貼近中國人的生活,建筑和生活聯系密切,中國人的喜歡與西方人不同,因此不要完全照抄西方人的東西……”
“.…..中國建筑應該走那條路,我想應該走中國的路,這條路是中國的,與歐美國家截然不同……”
貝聿銘在演講中介紹了西方最新的建筑理念,闡述了對中國建筑的熱愛,并鼓勵大家走出屬于中國建筑師自己的路來,演講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結束之后,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再次感謝貝聿銘先生精彩的演講,貝先生的演講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相信你們也是一樣……”吳委員再次進行了感謝,然后宣布下一環節,“相信大家聽了貝先生的演講之后,都有很多問題,那么接下來就是提問環節,誰有問題可以舉手。”
話音剛落,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就連一些青年教師也同樣高高舉起右手,希望能獲得和大師對話的機會。
“第三排第二個男生好了。”貝聿銘選了一名同學。
“謝謝貝大師,我…..我想問的是,您覺得,如今的中國,能不能誕生世界級的建筑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