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竟不去理睬已經失去兵器的丁武,長槊一顫,抖落叉劍,馬速未減,往趙權等人沖去。
眼前突然飛來星星點點。
噼哩啪啦、丁零當啷數聲脆響,男了隨手舞起的槍花,將射來的弩箭與石子全部擋落。
那男子勒住馬,停在距趙權十米遠的地方。清冷的目光掃過幾個人,讓趙權渾身汗毛直豎。
這是一張什么樣的臉啊!
臉上橫著豎著,布著七八道的傷疤,相互交錯糾纏,已經完全看不出本來的面貌,也讓人看不清眼前的男子到底多大年紀。
如果說吳一虎臉上的傷疤會讓人感受到一絲來自戰場上的英武,那么這個的傷疤則是讓人見到了地獄的可怕。
丁武打馬隨后而至,他沒再向那男子發動攻擊,而是沖到趙權身旁,直接下馬,提刀橫立,直接擋在了趙權身前,沒有任何猶豫。
此時,他們幾個身邊連個盾牌都沒有,別說對方縱馬沖殺過來,就是在馬上朝他們射箭,就丁武一個也護不住所有的人。
“大意了!”丁武暗自著惱。
他朝趙權擺了個手勢,趙權便與陳耀一起,閃到他身后去。
“打!”趙權輕喝一聲,四個小伙伴的彈弓同時抬起,四顆小石子飛射而出。那人下意識地執槊一磕一擋,另一手虛空一抓,小石子便完全落了空。但是身下的馬突然仰頭一聲嘶鳴,煩躁地扭著長脖子。
男子略微側過身,向下一看,馬眼角被打得鼓起了一個包。他輕輕地“噫”了一聲,伸出手輕輕撫了撫馬的眼角,眼神掠過丁武,對著趙權問道:“你們,就是用手中那個小玩意傷了我的馬?”
丁武一怔,不明白他怎么會在這時候問這種問題。
這時,小馬哥突然顛顛地跑到陳耀邊上,被陳耀很不耐煩地噓了噓,有些不安地看了看嚴陣以待的幾個人。突然又顛顛地朝著那男子跑去。
陳耀大驚,喊到:“小馬哥,回來!你作死啊!”
“小馬哥?”那男子低喃了一聲,趙權似乎看到他的嘴唇向上咧了咧。
小馬哥來到男子身邊,站在那,比他跨下的馬高了半個馬頭。它有些嫌棄地給了那馬一噴口水,又曲下頭,蹭著那男子的大腿。
被舒舒服服地撓了幾下之后,小馬哥在一批人無比驚訝的目光中,又回到陳耀身邊。
丁武有些猶豫地抱拳對著男子說道:“請教,將軍——”
那人沒理他,虛抬長槊,眼睛再次掃過眾人,目光在陳耀那略作停留,而后鎖定著趙權,說道:“把射我馬眼的那兵器,拿過來給我瞧瞧。”
一伙人面面相覷。
趙權被這目光盯得渾身不自在。這目光沒有任何的殺氣,而且在原本一片清冷之中,竟然透出一絲讓趙權無法理解與接受的暖意。
似乎很熟悉,但趙權搜遍所有的記憶,在腦海中也找不著任何相似的痕跡,連上輩子的都沒有。
見那人不肯把目光挪開,趙權只好一咬牙,抽出彈弓,走出隊陣,把彈弓掛在槊首之上。
那人收回長槊,摘下彈弓,雙手稍微用勁地扯了扯。嘴角又往上咧了咧。
趙權的理解,他可能是笑了。
“不錯,很好。”那人緩緩地說了一聲,就把彈弓揣入懷中。
接著,那人把目光轉向丁武,說:“我不是你們的敵人,只問你一個問題。”
丁武緊閉著雙唇,在他的盯視下,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你,還有他們,是哪里人?”
丁武有些疑惑看了那人一眼,又轉過頭看了看趙權。
幾個人沉默了會,相互間用眼神略微交流一番。
還是趙權走出來,一抱拳,答道:“我這位丁大哥來自真定。我們幾個,家住蔡州長臨村。”
那人緊盯著趙權,穩穩坐在馬上的身子此時微微有些顫抖。他猛然抬頭仰天發出一通大笑,尖銳的聲音直透耳鼓。
陳耀與李勇誠同時嘀咕了一聲:“這人是不是發神經病了?”
“好!好!好!”那人止住了笑聲,目光隨即又轉為清冷。他虛抬長槊,指著丁武說:“你,很好!”
隨即撥轉馬頭,雙腿輕輕一夾,馬便往來路飛奔而去。遠遠的傳來一聲:“記住了,我叫劉全!”
劉全?什么鬼?
顯然這個劉全肯定不會是那年離開長臨村,隨宋軍南下的那個玩伴劉全。
幾個人滿臉霧水,相互間盯了好長時間,一時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不一會,又傳來一陣馬蹄聲。是吳一虎他們回來了。
“他娘的,沒這么調戲人的!”吳天一邊下馬,一邊叨叨地罵著。
“調戲?就你這樣,還值得人調戲?”董用一臉鄙夷。
“怎么啦?”吳天沒理他,看到呆若木雞的幾個,奇怪地問道。“中邪了不成?”
丁武回過神來,甩了甩頭,問:“什么情況?”
“不知道啊,本來是我們引著他們繞圈,可是莫明其妙的,就變成他們在引我們繞圈。那幾個賊廝,繞著繞著,人馬就不見了。還擔心你們這邊會出事,怎么樣,沒什么問題吧?”
“沒——沒啥。”丁武略一猶豫,還是堅定地回答道。
“好了,既然沒事,咱們抓緊趕路吧。”
丁武知道,這個人一定是宋軍的游騎,但應該是屬于荊湖史嵩之或孟珙手下。宋軍中很少有人使用馬槊,那此人肯定是原金國降將。好在對方確實沒有任何敵意,否則今天很可能得全部交待在這。
此時的趙權則只能將疑惑暫時埋于心底。他明白丁武是不想在吳一虎面前提起這事,萬一傳到蒙古人耳中,被安個“通敵”的嫌疑,整個漸丁隊都會因此惹來一身麻煩。
而那個緊盯著自己的目光,在之后的數天夜里,總會在他眼前晃動。
……
朝陽中的廬州。
杜杲正站在西門的城墻之上,背后是一束緩緩升起的陽光。
遠處大蜀山墨綠色的山頂,被朝陽染上了一圈金色的軟框。
陽光漸漸下移,到山腰再到山腳,耳邊似乎傳來山腳下開福寺的鐘聲。
那些僧人還沒離去嗎?杜杲有些奇怪,強敵來襲,廬州至六安一帶的百姓已經被強制遷離,這些不肯離去的僧人,是因為無知還是因為無畏?
城門之外,行人絡繹不絕。出去的基本都是派出的游騎兵。準備進城的則顯得雜亂,有挑擔進城準備售賣的,有扶老攜幼準備避難的,有焦躁不安巡視回城的士兵,也有匆匆歸來的各個吏員。
進進出出的人,擁堵在城門處,守城的士卒在大聲怒吼,夾雜著一片慌亂的哭喊與求饒聲。
猛聽一個士卒大喊一聲:“這廝,鬼鬼祟祟,肯定有問題,拿了,等著城內有相熟的過來認領!”于是兩三個士卒撲將過去,不顧那人的求饒號叫,直接捆上,拴在城門邊的立柱之上。
城門邊的立柱上,已經拴了四五個人,被窩成一堆。另外還豎著一排木杈,上面叉著幾個腦袋,正齜牙咧嘴地看著擁擠的城門。
城墻之上,軍旗獵獵。一個個士兵儼如一尊尊并排而立的石像,與杜杲一樣,堅定而從容地看著城下的人群。
北風,輕卷起灰土,讓清晨的陽光開始暗淡。
即便已經在城頭上站立了一個多時辰,身材高大、胡子發白的杜杲依然是腰板挺直,讓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已經年愈六十的老將。臉上剛毅的皺紋,身上一絲不亂的鎧甲,讓他如一根蒼勁的鋼柱,牢牢地釘在廬州的城墻之上。
這座重修于乾道年間的廬州城,方十六里,在括入金斗河與九曲水之后,城墻面積已比舊城時擴大了數倍。城高三丈,底部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引自肥水的護城河最寬處有十丈,最窄處也有六丈。東西南北四門皆有甕城,城門兩側相隔九十步,還各筑有馬面。
每次站在這樣的一座城墻之上,杜杲都會心生出萬丈豪情:有這樣的堅城,有自己的鐵軍守護,天下有誰可以攻破?別說察罕來犯之敵根本不可能有八十萬之數,即便真的來個八十萬,他也有信心將他們全部耗死在這廬州城下。
“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歲何妨盡沉醉。”這詩是重修廬州城的胡舜陟所做。
對于這位紹興年間的廬州知府,杜杲是充滿著敬佩之意。但對于他的詩,杜杲卻一向不喜。人生匆匆,轉瞬百年,即便滿臉白須,又怎能輕易服老沉醉?
“廬州,將會成為你們的又一個噩夢!”杜杲頓覺豪情再起,直欲仰天而嘯。
“父帥”,正當杜杲心懷激蕩的時候,耳邊卻傳來一個輕聲稟告。他轉過頭,正是他的長子杜庶。他對著杜庶點了點頭,眼露疑問之色。
年過三十的杜庶面貌酷似其父,也算一表人才,只是身子短小,站那沒有一絲一毫的大將風范,這是讓杜杲最不喜歡的一點。不過這兒子腦子靈活,不會墨守成規,擅鉆營。去年安豐之戰的勝利,有一大半的功勞應該算在他的頭上。雖然只是在軍中掛名“書寫機宜文字”,但已經是自己離不開的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