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清咳一聲,以掩飾些許的尷尬。
在國主面前,妄議大權國,確實不太合適。
“新皇上位,朝堂內爭,唯一能鎮伏前線諸軍的賈似道大權旁落。宋國哪怕有百萬軍隊,如今也不過一盤散沙。
這確實是一個滅宋不錯的時機。
而驅趕百萬百姓攻宋……”
劉秉忠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此舉太傷天和,哪怕忽必烈能滅掉宋國,也必然守不住半壁江山!”
趙權猶豫一陣,終于開口問道:“忽必烈驅北地漢人南下,鳩占鵲巢。劉先生,可有制衡元軍之道?”
“那就,誅鳩之心!”劉秉忠咬牙切齒地說道:
“自得掌大權之后,忽必烈內政依賴畏兀兒人,軍隊則大多被蒙古人控制。在中樞之中,給漢儒漢將留下位置,大概就是想通過他們,來操縱中原的數百萬百姓。
這些中樞漢官,之所以還能聽從忽必烈號令,是因為沒有一個人能想像得到,他們所侍奉的君主,會殘暴如斯。一旦忽必烈消息控制失敗,讓這些人知曉中原如今慘狀,知曉他們在前方為自己的君主苦戰時,歸家之路卻已被君主徹底斷絕。
我想,沒有人能夠再以正常心對待忽必烈。
他們,都是中原人。他們的根,都在中原。哪怕滅了宋國,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
如我一樣……
若是如此,還不能讓這些人醒悟,那么史書之上,必然會為他們留下濃重一筆:助紂為虐,大奸大惡,慘絕人寰,罄竹難書!”
趙權不得不承認,這些中原的讀書人,花花腸子確實不少。
后世之人,對于青史留名或是遺臭萬年,其實并沒有太多的概念。歷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且,迷霧太多,誰也搞不清楚自己所能了解得到的歷史,到底是不是真的歷史。
但是對于古代任何一個讀書人來說,每一部遺傳于世的史書,都是被他們奉為圭臬的經典。
經史子集,史書的地位僅次于圣人之言。史書,表征盛衰、識古鑒今,可令世人明善惡知懲勸。
而修訂史書,則被當作一個學者畢生最高的成就。
正因為有可傳后世的史書,才讓當權者為惡之時,有了許多的忌諱。
趙權突然想到,如果此時的賈似道,知道自己死后,被當作南宋亡國的最大奸臣,釘在歷史書上,遺臭了千年時間,他還會堅持推動對于宋國的改革嗎?
如果他現在就降了忽必烈,由元朝負責編訂的宋史,會不會就能給賈似道一個更加公平的評價?
起碼就目前看來,說賈似道貪財貪權貪富貪貴,趙權不會有任何懷疑。但是說賈似道賣國、說他大奸大惡,還真的有些不知所云。
趙權隨即又啞然一笑,自己淡吃蘿卜咸操心,面前一大堆無法解決的事情,卻去管賈似道身后虛名作甚?
“國主?”劉秉忠看著趙權,有些忐忑地問道。
趙權正待開口,卻聽大嘟嘟輕聲說道:“陳部長過來了。”
趙權愕然看去,從岸邊碼頭上,一人狂奔而來,滿臉焦慮,正是已經略微恢復了寬碩身材的陳耀。
趙權不由心里一沉。
這些年,陳耀手段日漸狠辣果決,能讓他露出這種焦慮神色,顯然是碰到了極為棘手之事。
“忽必烈,準備讓人炸了黃河大堤!”
靖康之變后,為了阻擋金兵,宋軍在滑縣扒開黃河大堤,以水當兵。致黃河流入泗水,奪淮入海。
自此,黃河開始動蕩,每一次人為或非人為的改道,都給下游百姓帶來了極為可怕的災難
金哀宗開興元年,為阻住南逃的金哀宗,蒙古軍隊扒開黃河大堤,淹沒開封附近數百里之地。
金國滅亡那年,宋軍北伐。為了阻擋宋國軍隊,蒙古人在開封城北二十余里的寸金淀,扒開黃河,水淹半個河南。
發須皆白的史天澤,如今就站在寸金淀的黃河大堤之上。
眼前的河水,似緩實急,渾濁不清。偶爾的浪花撲起,帶來星星點點的土腥之味。
這段堤岸,自三十年前被蒙古人挖垮之后,一直到十多年前才慢慢重新填充。但是,也只是填充而矣。想修補完整,沒有投入十萬以上的人工,根本做不到。
哪怕不炸去這段堤壩,上游雨量一大,也許黃河自己都會垮了吧。千瘡百孔的河堤,垮個一兩段,豈不是件很正常的事?
史天澤蹲下身子,探出手舀起一點河水。還未舉到眼前,河水便已經從掌中滑盡,只余細細泥沙。
這些,會是不久之后,留在河南大地上的泥土嗎?朝中管理河工的人,總是在說,河水漫過的土地,最為肥沃。數年一次的黃泛,會給河南各地,重新蓋上一層沃土,這樣來年的莊稼就可以長得更加的旺盛。
至于開封,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史天澤撐起身子,慢慢爬上堤岸,回望遠處的開封城。
頹敗不堪的開封城之外,是一個已經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行宮。
那是阿合馬為忽必烈南巡而建的駐驊行宮。然而,忽必烈只不過在這里呆了兩個月,就繼續往南而去。
如今還留在開封的,只有兩支千人隊,一支是一直跟隨著自己的真定護衛軍,另外一支卻是忽必烈宿衛率領的蒙古軍。
此時,連史天澤都已經不知道,忽必烈會在哪里。
淮水之北的蔡州?淮水之南的隨州?還是長江北岸的鄂州?
開封大部分駐軍與百姓,已經隨著忽必烈南遷豫南。
有人是因為家里已經斷糧被逼從軍求活;有些人是因為聽說夏天黃河會有一場巨大的水災;有些人則是希望隨著元軍,去宋國謀求建功立業的機會。
留在開封城中的,只有三萬多實在走不動的老弱婦孺。而開封周邊,零零散散的鄉村之中,還留著大量不愿南遷的百姓。
這些人,能熬得過這個夏天嗎?
哪怕身為元國的重臣,史天澤也已經拿不出更多的糧食來維持他們的生命了。
所謂興也黃河,亡也黃河。
這座城池,曾因為黃河。因為縱橫交錯的黃河支流航運,讓開封成為了宋國的都城。可是也因為黃河,令開封屢屢遭受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