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二零一章造化玄奇
一般而言,仙神都是較為穩健的存在,他們幾乎不會做無用功。
慕婉秋能被邀請來幫忙,就說明她有這方面的能力,被那位心靈之神信任,現在季秋看到的一幕,也證明確實如此。
邪魔在生前遭受的苦難各不相同,在這位黑夜女神的“幫助”下,所有邪魔都起了思鄉之情,這是虛假的。
但剛好就有兩個邪魔被這強加的情感,喚醒內心深處,在那臨死一刻曾升起過的思念。
老爹曾經說過,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
對付秘境的怪物,也只有從之力入手,兩個怪物中,一個頭上長著羊角,四肢變成刀鋒,渾身有潔白毛茸茸長毛的人形生物,另一個是人頭鷹身的怪物。
它們的眼中有一絲真實的情感閃過,在這一瞬間,就像是觸發了這水牢地獄的機制,那水泡猛然爆裂,就像是慢鏡頭下扎破裝滿水的氣球一樣,水珠四濺。
其中兩個怪物也隨著水泡破裂而消失,地面上,被改變成水流的巖漿河流重歸原狀。
水珠滴落到巖漿上,大量水汽蒸騰,這時候慕婉秋朝著水霧中一揮手,一個人類,一個有翼人的雕像出現在空中。
咔嚓……
細微的聲音從石雕中響起,季秋瞪大了眼睛,內心一萬個“臥槽”只待宣泄而出。
只見那石雕表面上的石皮一片片碎裂,在掉落途中化作飛灰飄落在巖漿里,接著就露出白皙和幽藍的肌膚。
白皙是人族,幽藍是有翼人。
人類雕像只有兩米,有翼人則有四米,背后的翅膀貼在身上,只看正面倒是沒太大區別。
慢慢的,這兩人的氣息開始顯露出來,這個過程就像是被對焦之后再慢動作播放,而且還有一種強迫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們身上的感覺。
神識掃過,季秋清楚知道,這是這層地獄內的陣法設置,為的是讓其它邪魔看清楚,但凡有一只邪魔看到希望,也能更容易喚醒。
隨著石皮完全脫落后,黑夜的面紗拂過,為二者套上一層衣物,慕婉秋看到季秋的驚奇,笑著解釋:
“十三層救贖地獄,每一層都有道君的布置,一旦某位修士的心靈被喚醒,就會觸動規則,從靈魂火河中復活。”
“這其中花費的代價極大,所以能夠進入救贖地獄的邪魔,在生前皆是正統修士。”
“霍元,冰心訣的創造者,螭雨,在掌控上極強,記載中,當年他們前往一座地窟探查,之后以邪魔身份再一次面世。”
她的介紹不僅僅是給季秋聽的,還是在喚醒這二位,在她的話落之后,季秋就感受這二位的氣機在復蘇。
不過,季秋皺眉:“好像他們的真靈確實干凈了,但沒有靈魂,更沒有意識。”
地仙精氣神一體,重新歸來的二位,看似完整,但竟然沒有靈魂!
這還不算,只要真靈在,地仙復活過來只是小事,真正的問題在于,季秋這一次真切看到,有宏偉的大道之力連接二人。
就是這力量,讓他們復活過來也沒有意識蘇醒。
慕婉秋微笑搖頭:“如何讓他們醒來,這就不是我能做到的范圍,只有等好友歸來自己解決,涉及心靈之道。”
“而且就算復活,他們也暫時只能在地獄行走,這方面我不懂,據說會再一次被魔巢腐化。”
巖漿河流掀起浪花,將兩人吞噬,連接他們的大道之力頓時消散,季秋這時仔細觀察巖漿,才發現這是某種規則的變化,本質無法看清,但很厲害。
而那宏偉的大道之力,也讓季秋有了猜測,不過真的是魔巢的力量?
季秋有些疑惑,畢竟那力量太過宏偉和純凈,和平時修煉時候接觸的大道之力沒有區別,那么為什么會造成腐化?
慕婉秋之前給的書中,有解答這個問題,魔巢本身是混沌神靈死后的變化,單單從魔巢釋放的大道之力是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混沌神靈的意志。
祂們死了,卻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且試圖從一切大道所孕育之物中重新歸來。
而這種歸來的操作,只有被腐化的混沌神靈才會,其他死去的神靈,一點動靜都沒有。
季秋感嘆,果真是知道的越多,問題越多,他現在很多問題被解決,可更多的問題在涌現。
重新整理心情之后,季秋看向慕婉秋,問道:“殿下,看了之前的書,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
女神看了過來,她沒有先回答:“引導者,其實也就是一開始回答幾個問題罷了,之后你要學會以自身能力,溝通大道,從中獲取想要的答案。”
“這個問題給了你答案之后,你就離開吧。”
說完她就等著季秋提問。
季秋也不磨蹭,直接問道:“目前凌霄界太陰星是否空缺。”
上次成仙,包括這次還專門在星海探查過,但季秋疑惑的發現,他既沒有從應該中感受到太陰星存在,也沒有感應到太陰不存在。
慕婉秋顰起眉頭,一縷意志進入本源大海,開始詢問起來。
她也就是一個正神而已,知道的也不算多,這次給季秋當引導者,實際上對于他們兩個都是機緣。
僅限這一次,季秋問的大部分問題,都會給出答案,甚至之前那本書,都是專門給季秋看的,慕婉秋都不知道其中內容。
這個問題,季秋想知道,慕婉秋也想知道。
幾乎是立刻,就有一道意志回答了她。
在外界看來,就是慕婉秋在季秋提問后,馬上給出答案:“如果你想重新升起一個月亮,放棄吧,曾經太陰星化作冥月,是因為有大能從歷史記憶中帶出來一樣東西。”
“不過走星辰道,成為眾星之主,沒誰會攔著你。”
季秋拱手:“多謝殿下解答,那今日我便不再打擾了。”
就像來時一樣,一道門戶出現,季秋邁入其中消失不見。
而他離開后,慕婉秋身后憑空出現一張軟塌,她側躺在上面,陷入沉思:“沒有轉修仙道之前,我是不能進去秘境,更不能融合神通晶石。”
“未成仙神之前,誰知道神道已經前路斷絕呢?唉,萬道起始的神道,竟然在這個紀元只能當做工具。”
不過,感嘆歸感嘆,實際上女神覺得沒什么,因為神道在最初就有“時移世易”的說法,人間沒有永恒的王朝,修行界也沒有永恒的道路。
就連仙道,傳承到如今,不也是和最初完全不一樣嗎?
猶記得,仙道最初的煉氣士,什么境界劃分?不存在的,只有“練氣”,普通煉氣士,也就活個幾百年便歸于輪回,而強大煉氣士,就是道君水準。
后來仙道慢慢發展,才有了各種合理的境界劃分,貌似早期的仙道還經歷過修“性”還是修“命”的爭論階段。
統合觀點后,又進入無情道有情道的爭論。
正道與魔道。
正道與旁門。
體修和法修還有器修。
丹道、器道、陣道……
時代在發展,神道是工具,仙道也是工具,僅僅是他們修行者追尋大道的一種方式罷了。
也許無數年后,仙道也被武道代替,那么仙道大能也會欣然接受,隨即搖身一變,成為武道始祖。
季秋離開水牢地獄,思索之后,隨意在附近的海域展開領域,接著開始意識進入本源大海。
他需要盡快熟悉這種方式,因為仙神層次,信息很重要,同時獲取的渠道也完全的放開。
那就是意識進入本源海,和本源溝通,從而獲取信息。
本源海之內,時時刻刻交匯著無量信息,同時也可以和其他仙神進行溝通。
季秋發現,進入本源海的地方,對應著不同位置,他現在身處北冥海附近,所以就可以更加輕易的和此地的道友交流。
只是當季秋興致勃勃的尋找道友的時候,忽然感應到一道非常弱小的意志,他頓時覺得自己受到了打擊。
——這是一位元神修士的意志!
季秋:“讓我康康,是那個小天才,元神層次就能進入本源海。”
那是一條三個腦袋的燈籠魚,當然,在凌霄界,這家伙叫做噬魂魚,一個強大的種族,以吞噬靈魂為生,這讓他們一族的靈魂與真靈非常強大,也難怪元神就能進入本源海。
這位噬魂魚正在和其他意志交流,季秋就繞了過去,在這里,他覺得自己的見識大幅度增長。
因為是北冥海,據說海底一片漆黑,眾所周知,在沒有光明的地方,生物都是長的很隨便,偶爾有機緣,一些生命就登臨仙神層次。
大家在本源海也都是本體的模樣,季秋“放眼望去”,只覺得看到了百科全書,或者生物大全。
比如三個魚尾巴一個魚頭的生物,比如看起來像章魚,但每條觸手上都是利齒的生物。
比如頭上、腹部、腿上都長滿紅色花朵的大螃蟹,比如一顆看似是海膽,實際上是植物的家伙。
季秋一個人類,在這里感覺格格不入,不過換一個角度,他在這各不相同的種族眼里,也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這些意志大部分都是地仙,少說也有一兩百,都是仙神留在本源海的意志,只要其他意志觸碰,就會立馬做出回應。
他們本體則是在忙碌其他事情,季秋也沒打擾他們,而是繼續游覽,同時也在接受本源海散發的信息。
這些意志的主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收回意志,隨后放入新的意志,為的就是更新信息。
這種被動的接收信息相較于季秋現在主動要效率低下很多,但不用時時刻刻費心思。
這會兒時間,季秋知道北冥海從日食開始,已經進入永夜第九年,永夜是此地一種正常的現象,這個時期,一切都會進入休眠,除非成就仙神。
而對應北冥海的永夜,還有東海之上永晝,季秋覺得自己長了見識。
接著,季秋又接收到一條比較明顯的信息:“玄龜前輩出關。”
而且比較奇特的是,這條信息之下,還有其他仙人留下的信息。
“前輩上次出關,我家先祖才出世。”
“我還記得,我只是一棵樹苗。”
“上次前輩出關,還是南州處于修養期吧?”
季秋:……
這一刻,如果季秋是真身來此,一定是滿臉的疑惑和一頭的問號,這是什么大佬啊,閉關一次都三州修養期快結束了!
而從一些修行者的感嘆可以看出,玄龜前輩閉關這種時間比較正常,并且這位前輩應該很和善,不然不會這么議論。
季秋好奇的使用權柄在本源海尋找玄龜前輩的信息,可能是他本人沒有想過隱藏的原因,總之季秋很順利的找到了。
只是了解之后,他默然了。
也就是說,如今的北州,是在玄龜背上誕生的,那么問題來了,這位前輩動一下,豈不是北州就可能沒了?
快速的通過群星的記錄看了一遍北州的形成,季秋發現,他想多了,自從北州大陸形成后,玄龜也曾離開過幾次,北州依舊如此。
這種……匪夷所思的大能,怎么會不能處理這點“小小”的意外。
不過從記錄中可以得知,北州大陸形成于意外,之后玄龜進入了更加不可測的北冥海,倒是沒有再誕生一座大陸。
而且,整個北州也并非只有玄龜一位超大體型的存在,同樣在北冥海,有一條漆黑的大蛇,這位能夠被季秋獲得的唯一信息,就是外形類似于蛇。
在碧青海與東海的接壤處,有一個小北冥海,其中也有一位強大的存在,一個可以說遮天蔽日的蝠鲼。
他曾經選擇一片海域沉睡,道韻對周圍影響,于是小北冥海就這么誕生了。
這一刻,季秋的內心震撼不足為外人道,只升起了一種感覺:“這就是造化玄奇的玄幻世界!”
在這里,哪怕再匪夷所思的事情,也是可能存在的。
而面對這一切,身為修行者,應該砥礪前行,見證一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