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反著來,世子跟世子妃這邊肯定有很大的阻力。
因為不管如何,這傳出去,對樂安王府的聲譽來說,都很不好。
但現如今,這銀翎郡主不思茶飯,而且日漸消瘦,他們這才不得不作出了妥協。
至少,目前來說……找不到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小思很快便把信寫好,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內容。
就說郡主回來以后,一直都很想你,嘴上說著要出家當那什么東西,比丘尼,然而事實上,誰會真的愿意去當那個東西。
郡主越是無理取鬧,便越是能夠證明,她還是放不下。
“你快點來吧,你再不來,她可能又不知道想做什么了。”
李縱收到信時,已經是兩個月后了。
讀完信中的內容,李縱就知道,她之前是口是心非。
或許是考慮到永遠都不可能得到他的心吧,那便不如離開了好。
而且……也能避免日后與鶯兒相處時的尷尬。
只是等到離開了以后,才發現,她心中還是想著李縱的。
父親跟母親曾給他看那些年輕才俊的畫像。
畢竟,這時的相親,不比后世,往往是沒法直接見面的。
那就只好把畫像畫出來,然后粗略地看看。
其中,倒也不乏長得相貌堂堂的。
然而,不管畫像上畫得再好看,都始終沒有李縱好看。
而且……
一看這些畫像,她眼前浮現的就是李縱。
但李縱之前又是那么地決絕,哼,她才不想呢!
可心里說完了這句,又還是會想他。
感覺自己是不是瘋了,他有什么好的,不就是會寫幾句破詩。
會寫詩的人多了去了。
但那起來慵整纖纖手,薄汗輕衣透,想來,卻是不會再有第二個人能寫出了。
每每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象,他當時的心境。
他到底喜不喜歡自己?
喜歡,不喜歡,喜歡,不喜歡。
他總是那樣,位置高高在上,一點都不把自己這個郡主放在眼里。
只可惜……
恨不相逢未娶時。
路上。
馬車吱呀呀地往前走著。
李縱在收到信后,便向第五嘉告了一個假。
說實話,他如今的心情很復雜。
因為,他不知道該怎么跟鶯兒解釋。
但他所有的經歷,所有聚成他這個人的那些東西,此時就如同一只手,在推著他這么做,推著他這么往前走。
他有想過,要解釋,但是,這樣反倒會尷尬不是。
也想過,要不干脆不解釋,直接帶回去好了。
路上,他曾七次想要變道。
最后,想了想,他覺得還是給鶯兒寫一封信吧。
內容上,也沒什么特殊的。
只有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鶯兒,第五銀翎給你當妹妹好不好?”
只能說,實在無顏面對鶯兒。
最后將馬車停在城外。
便讓人把信交給鶯兒。
而大半年過去,兒子都差不多快一歲了。
雖然夫君在外頭不見人,但有著兒子在,心中卻也不覺得苦悶。
聽別人說,一般小孩兒都是要到一歲多以后才能說話的。
然而,李濟世卻是六七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說話了。
當然,跟正常人的那種說話,肯定是有差別的。
只不過,這呀呀地說話,卻也是很罕見。
因此,那大伯娘、二伯娘還說,以后這小子肯定聰明伶俐。
至于這名字是怎么來的。
李縱希望他日后也能夠濟世安民,于是,便給他取名李濟世。
當然,其實他想給他取名叫李世民來著。
但這不是大郎嘛,要叫那也得叫李建成才對。
所以,后面想了想,還是叫李濟世吧。
這個比較普通一點。
只是……
如今卻是想回去看看都回不去了。
只能是在城外馬車上,等著消息。
而鶯兒這邊……
忽然收到李縱的書信,也是覺得有些奇怪。
而且,這書信顯然不是那種很正式的。
就一張小紙條,這似乎不太像是夫君的風格。
不過,相比起疑惑這信是怎么來的。
不如,還是先看看信的內容。
打開后,便看到了李縱那十四個字。
原本,她都覺得,這信說不定是假的,可看過了以后,她又明白,這信肯定是真的。
這送信之人,并非是這邊府上之人,而是京城那邊的,所以,鶯兒才對此有了警惕。
但現如今再看此信,這反倒似乎能說明一些東西了。
然后她便問道:“五郎此刻就在門外?”
那人支支吾吾地道:“沒,沒有。”
她便道:“那你為何獨自一人回來?”
那人更是露怯了,沒辦法,老實人,說道:“我,我為何不能一個人回來?”
鶯兒又看了看信,確信是夫君隨便在街上拿別人的劣質紙寫的。
而且,估計是倉促而成,而且感覺這紙上的油墨,都是最新寫上去的。當然!再看看這書信的內容,就明白了。
他這是不好意思當面跟自己說,所以才這么做。
心思細膩如此的她,自也不再追問了。
其實她也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當初把妹妹送走的時候,她就有過疑問。
夫君為何當初說得那么決絕。
這讓她覺得,都不像是她夫君平常的為人了。
畢竟,在她心目中,夫君是個能體貼別人,知錯能改的人。
他怎么可能會說出那么決絕的話。
這必然是有著他的考量在里面。
如今,再看到這封信,果然!他還是要把妹妹納為妾。
雖說,也不知道中間發生了什么。
不過,既然他問了,那就是他還是在意自己的。
便對送信之人道,“你等等吧!”
隨即,便給李縱寫了回信。
“聞君有兩意,本想相決絕。男兒重意氣,不可輕言悔。今日銀翎得,明旦復何誰。以此為教訓,勿忘之前事。”
李縱看著這些話。
唉寫這么復雜做什么。
簡單點不好么?
而且,這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李縱問送信之人,道:“你覺得,三娘子在看完了以后,心情如何?”
送信之人便一邊回憶著,一邊說道:“看上去不像是高興,不過,也不像是不高興。”
“心平氣和?”
“料想差不多!”
“那想來是同意了。”
“五郎,那接下來我們往那邊去?”
“東海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