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吃透恒星級飛船科技
楊子江等了一周終于等到了劉宏達等人成功占領了空間蟲洞的消息。
而在這一周里,他們留在恒星級飛船母艦邊上的這些人,在對蜂巢母艦進行的探索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大量投放的無人機以及1萬多臺遙感控制機器人,對蜂巢飛船上所有的信息進行了采集。
針對采集到的各類符號信息,飛船上的語言和文字專家們利用中央控制系統的智能電腦進行了大量的運算。
通過分析和對比,終于將這些符號信息翻譯成了人類能夠理解的語言文字。
而且在這次對蜂巢母艦的探索中,楊子江確實也發現了很多蜂巢飛船上高于人類的科學技術信息。
比如說人類飛船上的能量傳遞現在還在使用導體,而在蜂巢母艦上已經實現了光譜傳遞的能量傳遞方式。
這種光譜傳遞的能量速度非常快,即便是人類目前已經掌握的超導體技術所傳遞的能量速度也無法和這種光譜傳遞的能量移動速度相媲美。
這從根本上可以改善整個飛船在運行時因為能量傳導速度慢所導致的時間差。
打個比方,原來楊子江下達非常啟動的命令以后,可能因為能量傳導的原因,你需要等三到五秒才能執行飛船啟動的命令。那么現在當楊子江下達了飛船啟動的命令后,通過光譜傳播,這個命令將會在一秒鐘之內得到執行。
這大大的提升了飛船在應對攻擊或者是進行突擊時的機動能力。
要知道,在戰場上形勢是瞬息萬變的。可能上一秒你做出的決定得到了執行,取得勝利的就是你。而如果你上一秒的決定做出以后,還得需要等三到五秒才能夠得到執行,那么結局很可能就是以你的飛船被擊毀而告終。
再比如說楊子江一直耿耿于懷想要實現的腦神經直接控制飛船系統,正是這艘蜂巢母艦最最核心的部分。
在這艘蜂巢飛船中,蜂后除了利用他們種族所特有的通訊方式來控制所有的工蜂以外。她還采取直接利用腦神經控制整艘飛船的運行、管理和維護。
而其他所有的工蜂們,則在收到蜂后的指令后,利用自己的腦神經去控制他自己所負責的機械設備以及各個部塊的運行。
這種模式既保證了整個飛船能夠在蜂后的絕對統治下,又保證了所有的工蜂能夠在蜂后的指揮下有序地完成自己所承擔的工作。
可以說既高度的集中統一,又能夠發揮個體的工作能力,確實是一種提供工作效率一舉兩得的操作方式。
當然啦,這種神經傳播的方式最最主要的也確實是因為它的神經傳導速度要比說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這也保證了一旦發生戰爭,蜂后以及各種工蜂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掌握戰場局勢,從而做出最快的反應。
還有就是通訊設備方面,黃蜂種族已經能夠實現在500光年范圍內無時差即時通訊,這一點甚至關乎了整個戰役的勝敗!
最最讓楊子江感到滿意的是,在這艘蜂巢飛船中,他們真的發現了一個能夠制造空間蟲洞并推動蜂巢飛船進行空間跳躍的設備裝置。
也就是說,這艘龐大的猶如恒星一般的飛船,真的能夠自己制造空間蟲洞進行空間跳躍。
當然了,這種空間跳躍也不是沒有限制的,隨意的。
進行空間跳躍必須有相對應的星圖進行支撐。也就是咱們通俗意義上的要有固定的坐標。
否則,萬一你隨意的進行空間跳躍,那么如果跟一個恒星跳躍到一起。那么必然會造成恒星和戰艦的雙重毀滅。
有人會說了,如果這個恒星級的宇宙戰艦都能夠自帶空間蟲洞制造系統。
那么,劉宏達他們去占領的那個固定成三角形狀的空間蟲洞是不是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其實恰恰相反,劉宏達他們去占領的固定空間蟲洞,戰略意義更加強大。
因為從這個蜂巢戰艦上,楊子江他們才知道,原來空間蟲洞確實是可以認為制造的,但是想要制造一個空間蟲洞所需要的龐大能量是一般的行星級宇宙戰艦上裝載的發動機所無法提供的。
只有類似于恒星級戰艦這種龐大的體積,才能夠在內部置辦下生成空間蟲洞所需要的那浩如星海般的發動設備。
從而制造空間蟲洞,滿足自身的跳躍需求。
而其他的那些行星級戰艦以下的戰艦,根本就沒有裝載足夠發動機的空間和能力。
而且即便是能夠制造空間蟲洞,也會被宇宙自身強大的修復力把這個制造出的空間蟲洞給修補上,所以可以看出來,劉宏達他們能夠占領一個如此龐大的空間蟲洞,運氣該是如何的大,簡直就是歐皇體質!
在這里還要重點說一下蜂巢母艦的動力系統,楊子江沒有想到的是蜂巢母艦的動力系統設計理念竟然和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核聚變動力系統是一致的。
而且他們所使用的主要能量也是電能,這不得不使楊子江感到疑惑,難道整個銀河系的能量結構還沒有脫離出電能這么低端的領域嗎?
將來也許有一天,當人類掌握了更細小,但是能量更強大的發動機建造技術之后。確實可以在行星級的宇宙飛船上設置空間蟲洞制造系統。
甚至楊子江都猜測有可能在宇宙中其他的不知名星系中是否存在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術的種族。
但是在目前,楊子江從蜂巢戰艦上所了解的情況來看,目前的銀河系科技水平中蜂巢戰艦已經是走在了較為前沿的了。
說實話。通過對蜂巢母艦所掌握的銀河系科技水平進行了解,也使的楊子江確實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因為什么呢?主要還是因為對人類科技以及自己所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的不自信。
畢竟宇宙那么大,又存在了那么久。人類卻只發展了不足1萬年。
有多少智慧種族甚至都可能已經存在了幾萬年、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上億年,即便是讓他們從單細胞動物開始發展,發展到今天他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該會是多么的恐怖啊!
但是至少現在通過對蜂巢飛船科技水平了解后,楊子江覺得人類的飛船并沒有落后太多。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強于銀河系的普遍科技發展水平。
比如說,咱們的飛船外殼裝甲上。目前所有人類已經飛出太陽系的宇宙飛船的外殼裝甲,楊子江全部采用的都是夸克結構的材料制造。
同時配備了由反重力系統演變出來的能量護罩。
可以說是雙保險。
而從目前探索隊搜集的戰場上的戰艦殘骸來看,整個銀河系的普遍科技發展水平還沒有上升到令楊子江難以想象的地步。
比如說,很多外星種族飛船的外殼裝甲還停留在原子結構層次。
也就是和楊子江制造出來的第一批留在太陽系的宇宙飛船相差不多。
而至于它們所生產的堅船利炮,甚至都未必能夠轟破楊子江所建造的夸克機構的外殼裝甲材料和反重力裝置產生的空間護罩。
但是,楊子江也沒有因為這些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這一次的恒星級飛船探索任務,不僅掌握了以上幾點恒星級飛船的技術,還有其他諸如空間探索技術、超級曲速航行技術等等很多超越人類科技的技術。
這也讓楊子江認識到了,人類的技術和外星技術之間可能互有優缺點,只有取其所長補給所短,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人類的綜合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