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已是半年。
桃花樹下。
風起,滿樹桃花落。
紛紛揚揚的粉色如雨,片片隨風揚起。
花雨之中,有暗光在虛空中一閃即逝。
下一瞬,數十片桃花花瓣突兀的自花雨中飛出,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裹挾著,沖出花雨,隨即飛快的朝著遠處一棵粗壯的樹木疾射而去。
細微到近乎難以聽聞的一陣沉悶入木聲響之后,這棵足有兩人懷抱粗細的樹木主干之上,數十片桃花花瓣整齊有序的釘在樹干上。
形成了一個端正的‘虞’字。
不遠處,靈初睜著雙眸,面色平靜望著頭頂紛紛揚揚落下的桃花花瓣。
只是側目微微掃了一眼那個以桃花花瓣組成的字,一眼過后,那花字便陡然從樹干上紛紛落下。
仿佛突然間失去了支撐的力量。
靈初笑彎了眉眼,滿意的點了點頭。
半年的時間,她將《心箭術》完全掌握,從當初需要閉目凝神才能釋放,到現如今睜著眼睛不刻意凝神也能釋放。
從只有一根神識之箭,到現如今一念動,可以將一根神識之箭化成數十根小型的神識之箭。
且還變得更加隱蔽。
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也是《心箭術》的第二層,一念萬千。
至于第三層,名為虛實相生。
神識本來無形,《心箭術》第一層是化實,第二層是隨心變化,第三層便是實虛相生,虛實皆在一念之間。
不過這一層對于神識的要求更高,對使用者對于術法的理解程度與熟練程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靈初不打算繼續專研《心箭術》第三層,只需要平日里常常練習,修為不斷突破,神識自然也會增長。
時間和修為的增長,到時候《心箭術》的第三層,自然也會水到渠成,急也急不得。
接下來,靈初更想把精力放在飛仙一劍上。
劍者,百兵之君。
劍器,并非所有武器之中殺傷力最大的,但卻極受青睞。
君,一詞雙義,既有君子的含義,又有君王的含義。
修士重心境,某種意義上,俗世的儒家思想便有不少相合之處。
持身修心,克己復禮。
再者,劍雖不如刀霸道,卻剛柔并濟,可攻可守。
且上古之時,有圣人臨世,鑄神器軒轅劍,劍身一面銘刻日月星辰,一面銘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牧之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道。
劍成而日月俱暗,山河俱顫,四海皆伏。
是為圣道之劍。
自此劍道大興,昌盛不衰,至此歲月無數。
后又有無數劍道天才臨世,劍道始終如光如耀。
甚至無數宗門入門弟子所發的法器皆是劍器。
當然,還有一個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劍器只要不是太復雜的,打造起來都很方便,很適合統一煉制。
且劍器是少有的可以修煉弟子劍陣的法器。
比如當初靈初入門的時候,其實也有學過幾個簡單的劍陣。
兩儀,三才,四相。
都是修真界大多數修士會的基礎陣法。
而這些陣法可以說都是以劍器為主。
靈初的本命法寶未極傘,傘中便藏了一劍。
此靈初給其命名青夷。
以此追憶當年自己初入修仙之境,從老道那兒得到的功法《青夷經》。
那算是靈初修道的開始,取了這個名字,亦是想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本心不墜。
未極傘的傘柄本就纖細,藏于其內的青夷劍,自然也不會是粗獷的法劍。
青夷劍劍身以龍骨與萬年青雷竹煉制而成,與未極傘同出一脈,二者十分契合。
且神獸骨與罕見的萬年青雷竹,皆是非凡之物,青夷劍劍成則天生自帶風雷,雖是細劍,卻堅硬無比,切金碎玉,吹毛斷發輕而易舉。
即使沒有劍招,一劍平平斬出,風涌雷動,亦是浩浩蕩蕩,威力不凡。
而為了悟劍,靈初將其自傘中取出,然后來到山巔之上,盤坐其上,青夷劍則橫放膝上,最后縱目遠眺,望著遠處青山翠綠,腳下云海波濤。
彼時恰是傍晚,晚霞連天,云蒸霞蔚,彩色漫漫。
燦金,蔚紫,暖橙,流轉在云海青山間,華美如錦緞,絢麗勝繁華,奪目而炫然。
青山云海的平和與彩霞生蔚的絕艷在心境之內交織,久久不得平復。
當年那位劍仙,便是看著這般景色,然后悟劍而出的。
自從得劍之后,靈初每日閑時便觀朝霞,覓晚霞,望云海,眺青山。
以求悟得當年劍仙之心境一二。
這也是靈初的師父端儀真君給靈初提出的一個心得。
建議她在正式觀悟飛仙一劍前,不妨先悟其心。
雖不知飛仙一劍的心境到底要悟到什么模樣,但半載時光下來,靈初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心境確實在不斷的提升,氣質也越發的平和淡然。
隨著心境的提升,修為也在不知不覺里緩慢的有所進益。
除此之外,師父端儀真君還要求靈初每日都要進行劍法的練習。
刺,劈,點,崩,撩,掛,抹,斬,截,挑,云,掃,抱,架。
十四個基礎的劍法,靈初需要每日勤耕不綴,日日練習。
百次,千次,萬次。
不斷的進行進益。
十日拳,百日刀,千日槍,萬日劍。
足以見得,練劍的不易。
即使飛仙一劍只有一劍,且更加注重心境,但它始終是一個劍招,一個威力巨大,足以名傳千古的劍招。
一個以仙字命名的劍招。
想要掌握這一劍,豈是那么容易?
端儀真君便深有體會,這才細細的為自己的弟子提供了這樣的建議,不斷的觀悟,不斷的練劍。
一步一步打實了基礎,一點一點蓄積實力,再一觀飛仙一劍,以求悟得此劍。
萬丈高樓平地起。
靈初深諳這個道理,因此亦是不急不躁的慢慢提升自己的劍術水平。
一日復一日的觀悟青山云海,彩霞漫天。
初時,劍百次半日,觀山海半日。
半年,劍千次半日,觀山海半日。
年許,劍萬次半日,觀山海半日。
又年許,劍萬次不足半,觀山海逾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