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柳承恩又去了學堂,在那里聽了一會兒先生講學,隨后又由他親自給學生們講了一課。
今天學堂里的人特別多,可以說是連個站腳的地方都沒了。
畢竟,能聽到了探花郎的親自授課,著實不易。
柳承恩也不是心血來潮,是早就計劃好的。
也因此學堂這里事先收到了消息,所以今天過來的人才會特別多。
甚至,還有很多人是特意從縣學里請假過來的。
“先前我在江寧府正好聽到了一場學子們的辯論,覺得甚是有趣。那今日咱們不妨就這個話題來辯一辯。”
柳承恩說完,面上微微笑著掃視了一眼眾人。
年紀最小的,也不過是六歲稚童,年紀大一些的,應該也是早已做了父親的。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今日,咱們就且說說這無為而治。不知道幾位學子們有何見解?”
無為而治一直都是頗受爭議的。
況且,如今大興朝主要是尊儒家學派,怎么會突然提及了道家學術?
“大人,學生以為……”
很快,一些年長的學子們就開始各抒己見了。
這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用一種批判、否定的態度來貶低無為而治的。
事實上,應該也是代表了大多數學子的一個態度。
柳承恩邊聽邊點頭,時不時地又會露出一抹深思的神色。
聽著學子們討論了一刻鐘的功夫,柳承恩覺得也差不多了。
“其實,在談無為而治之前,咱們應該得先通讀了這《道德經》,正所謂知而明,《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也便是法治了。”
眾人聽得一臉驚詫,還有人則是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似乎是有所受益。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來說,所謂無為而治,就是通過無為而達到天下大治。
什么是無為?從字面上看,無為似乎是無所作為、消極無為的意思,其實這是望文生義。老子所說的無為,絕不是什么也不做。
‘無為’并非是無所作為,而是以無為而有為。”
人群中,又是一番熱議。
此時更多的,卻是一種被開悟的感覺。
三寶此時站了出來,“大人,聽您剛剛一席話,學生茅塞頓開,依您之見,這無為而治其實反而是要讓我們遵循著一定的規則來行事,若是違反了這個規則,便將受到懲罰?”
柳承恩點點頭,臉上的笑意很明顯。
這個三寶,倒是個有天賦的。
“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地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因為不違背自然界的規律,遵循事實上存在的規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這世間所存在的規律。”
外面圍觀的一些老者們則是根本聽不明白。
原本就不識字,也只是過來湊個熱鬧而已。
倒是學堂里面的學子們聽得有些熱血沸騰。
若是如此,那這道家思想豈非是明顯有著可取之處的?
柳大人在這里大講道家,這是想要做什么?
這是想要向儒家挑釁嗎?
“咱們今日討論地也不少了。有關這無為而治,就到此為止。我并非是推崇道家思想,我也是通過了科舉考試而走到了今天。我希望在座的諸位也都能好好讀書,以后都能高中。今日不講儒學,反講道家,其實也是想要告訴諸位,學海無涯,不可只拘于一隅。”
三寶的眼睛閃了閃,作揖道:“學生明白了。就算是我們要反對一樣事物,也得先知道這樣事物究竟是什么,有何用,又有何害處。若是根本就一無所知便直接摒棄,那便是愚了。”
柳承恩大笑兩聲,“好!有天分!”
三寶的臉微紅,眼眶一熱,再次作揖,一瞬間,便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能被柳大人親自夸了一句有天分,可想而知,他以后會是一個相當熱門的人物了。
至少在高縣,絕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柳承恩又空出來小半個時辰的時間來回答一些學子們的問題,也算是幫他們解惑了。
因為這一日的柳大人的到來,而讓柳氏的族學在高縣徹底地揚名了。
柳氏族學自成立至今,也不過才短短六年的時間,已然出了六個童生,四個秀才。
其中柳氏族人兩人中了秀才,蘇方村的一人中了秀才,還有一人則是外村的。
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相當喜人了!
關先生在得知了柳氏族學里有這么好的成就時,也是笑得停不下來。
當真是與有榮焉!
畢竟是他的學生一力促成的學堂。
而且在那里授課的,有兩人還是自己的學生!
柳承恩在柳家村待了三天之后,便回了縣城。
關先生看他空手而來,便故意板起了一張臉道:“來給為師請安,都不知道帶上東西了?”
“先生,不是不給您帶。帶了,被師娘給截了。”
不用說,能被她截下的,一定是果酒了。
“哼!你就不會偷偷地帶?”
“先生,那是師娘,再說了,我前幾天過來的時候,不是給您帶了酒嗎?您這是又喝完了?”
“怎么可能?難得你還記得我這個老頭子,好不容易送來這么幾壇酒,我自然是要好好珍藏的。”
這話聽著就不怎么正經,分明就是在暗諷柳承恩不知道多孝敬他一些的!
柳承恩只得無奈地搖搖頭,“先生,有關此次的新田法,您如何看?”
關先生挑眉,擺出一副高人的模樣道:“這是你想出來的?”
柳承恩沉默一瞬,“不完全是。”
“哦?”關先生斜看他一眼。
“原也是在北安州的時候,聽到了一位隱世老人提及過。后來學生又翻閱了不少的典籍,才發現前朝時,也曾有人提過類似的新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