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甘州的問題,柳承恩其實也已經有一些想法了。
可以組織大家一起挖魚塘。
當然,這個位置還得選好了,而且魚塘的規模不能小了。
如果只是占地兩三畝,估計也起不到什么抗旱的作用。
可若是太大了,這種地方又不是那么好找。
而且如果是挖魚塘的話,最好是選擇有地下水的地方。
柳承恩抬頭看看天,甘州的雨季也快來了,今年春天的幾場雨黃沙可是把百姓們禍害的不輕,若是今年夏天再不能有兩場酣暢淋漓的大雨,那甘州的百姓們才是真地苦了。
柳承恩次日返回了都護府,然后將自己寫的計劃書給趙震看了。
“你想讓我派兵去挖魚塘?”
“是,各村子的青壯年基本上都去開渠了。畢竟那頭是大工程,而這挖魚塘需要的人力相對而言少一些,而且對于咱們的兵丁們來說,這也算是小事一樁。”
“去倒是可以去,只是少不得有人會來問,那我要怎么說呢?閑時壯丁用時兵,這話好說,可聽著不好聽呀。”
讓他派兵去修建城墻他沒意見,可是去挖魚塘?
聽著就替那些大兵們委屈。
“大都護愛民如子,體恤百姓,不忍看甘州百姓受苦,所以才會有此決定。當然,去挖魚塘的將士們,我也不會委屈了他們。正巧先前我家娘子派人送來了一批罐頭,這對于咱們這里來說,可是好物件呢!”
趙震的眼睛一亮,柳家出的那些個果子罐頭,他可是吃過的。
味道是真地好!
“那行吧,我親自帶人去,也免得有些人再起事。”
“多謝大都護愿意相信下官。”
“行了,你我之間也用不著如此。我知道你是一心為了百姓,也是為了能給朝廷排憂解難。大家都不容易。”
兩人商定之后,接下來便是準備挖魚塘的事了。
魚塘的大小、深度,以及下面要用到的石料等等,都得先計算好的。
柳承恩命人去磚窯訂購了大量的青磚,這個就要鋪在最下面一層,然后上面再放石料,至少沙子,這里可不缺這東西。
魚塘可不是說挖個大坑就能成的。
按道理來說,養魚建池應當選擇在水源充足的地方,以河水和水庫水最好。
良好的水源有利于經常加注新水,能夠防止因魚類缺氧、水質惡化而死魚,且還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長,改善魚類生活條件,所以池塘水源以河水和水庫水最好。
可是柳承恩建魚塘的目的是為了抗旱,所以在選址上就又有些不同了。
總之,修建魚塘的目的就是閑時可以養魚養荷,讓百姓們增加一些收入。
而到了旱時,這魚塘可就是大家的救命寶貝了!
一個村子挖一個魚塘并不現實,而且這還涉及到了地理位置的問題,所以柳承恩帶了幾名老匠人開始選址了。
最終,他們首批確定了三個地點。
其中兩個地點都是處于兩個村子之間,位置不錯。
還有一處則是居于三個村子的村頭,這位置也還行。
確定好之后,又找人先試著打了幾個井眼兒,沒敢打太深,確定是有地下水的,柳承恩便揮手示意大家開干了。
柳承恩已經找人打聽過了,魚苗魚種池以三至五畝為宜,成魚池以八至十畝為宜。
魚池的面積大,魚的活動范圍也廣,水面廣,受風力的作用也大,能給池子自動進行增氧。
當然,這個道理,估計也就只有他能明白。
池塘的水深,原本想按照成魚池的深度來建的,三丈深左右,這樣的水質不易劇變,能夠增加水體的載魚量,提高產量和效益。
而且考慮到了這魚塘是要建在村子里或者是附近的,所以柳承恩還讓人想法子去外頭尋一些竹子或者是木料過來。
外面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的。
否則誰家的小孩子掉進去了,這也都是麻煩事。
按道理來說,池塘形狀呈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為宜,長寬比大約五比三為最佳。這樣的池形,池埂日照長、遮蔭小,有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也利于拉網操作和飼養管理。
但是柳承恩同樣又逆著來了。
減少日照時間,而且最好是有遮蔭,還能讓這水蒸發地慢一些。
底下的匠人不知道柳承恩的打算,只以為他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無用書生。
一邊干活,一邊還碎碎念。
總覺得這個差事落不得好,沒準根本就養不活魚呢。
他們這里水源緊張,哪里有養魚的人家?
別說是養魚了,在這里吃魚的都是極少數。
除非是大富大貴之家,普通人哪里能吃得起魚?
倒是有些地方是靠著小河的,倒是可以捕魚嘗嘗鮮。
“大人,您這魚塘若是這么建,只怕也不利于養魚呀。”
一位年邁的老丈終于還是忍不住,開始勸他了。
柳承恩一臉篤定,“老丈不必擔心,就按我說的做就可以了。有這些將士們幫忙,相信很快就可以竣工了。”
軍營里的將士們自然都是有一把子力氣的。
而且大多數的兵丁們來之前都是在家里頭種地的,所以這挖坑鑿壁的,倒是難不住他們。
柳承恩這廂盯著魚塘的進度,天天在外頭奔走,人也曬黑了一些。
王錄事匆忙地給倒了一杯水,“大人,您先喝口水歇歇,這里有下官盯著呢,出不了差錯,您盡管放心。”
“嗯,你做事,我自然放心,我今天轉了三個地方,就屬你這里的進度最快,而且各方面也都是做的最好的。”
聽到上峰夸獎,王錄事當然很高興。
“大人,咱們建這么多的魚塘真的有用嗎?”
“死馬當活馬醫吧。至少等雨季來臨時,這魚塘能積蓄到一定的水源。還有到了冬天,家家戶戶要掃雪,到時候也可以直接把雪給推進這塘里面。”
“這倒是個好主意。這么大的魚塘,就算是再遇到了旱災,應該也可以抵擋一陣子的。”
“至少地里的莊稼成活的機率很高,莊稼有保障了,那百姓們的肚子也就有保障了。”
“大人說的是。”
“可惜了,這甘州只出產一種果子,而且對于土壤的要求還不低,若是能大面積種植,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