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旨意頒下去了,林濤開始做準備,梁閣老等人才意識到不對。
只怕從一開始,張正陽看中的人就是那個姓李的,而林濤,不過是他故布疑云,故意拋出來讓他們中招的。
他們在皇上跟前說了林濤不合適,張正陽再舉薦一人,恰好彌補了他們先前所說的林濤身上的不足。
這種情況下,他們無可反駁,而皇上自然也是覺得格外滿意。
如此,擔任衛寧府知府的人選,也便順利地產生了。
梁閣老等人回到家后,個個憤懣不已!
又讓姓張的得逞了。
這以后安西都護府,安王一派的人是徹底地插不上手了。
大都護趙震和長史柳承恩都是手握實權之人,偏這二人都是只忠于陛下,不會向其它皇子靠攏之人。
這種情況下,怎么看,倒像是那個小殿下得了好處。
安王帶人也在府里頭商量呢。
安西都護府他們好不容易塞進去的謝闊,就這么被調了回來,而且那里轄內的三府四州,都沒有他們的人主事,如此一來,他們自然會有一種挫敗感。
一名灰衣謀士倒是不以為意,“王爺,西邊條件苦,百姓們自己都吃不飽,更不用說其它的了。咱們只需要將江南隴西等地緊緊地抓在手里,那便一切都解決了。”
安王果然還是被這話給安慰到了不少。
安西都護府之所以設立,主要還是因為那邊身處邊關,異族眾多,而且條件清苦。
既然掌權的將軍不是他們的人,也沒必要非得在那里安插人手了。
畢竟,就算是自己人能貪些銀兩,也著實有限。
還是將目光對準比較好撈油水的地方才好。
“王爺,江南隴西等地,咱們要爭取,可是這軍營里頭咱們也不能大意了。只有牢牢的掌握了軍權,咱們才能有機會呀。”
安王嘆了口氣,這個道理他不知道嗎?
可問題是,幾個親王目前手上都無兵權,最多就是有自己的府兵侍衛幾千人,再多了,那就沒有了。
“西邊兒雖然窮,可那里卻是一處練兵的好地方呀。”
安王心里咯噔一下子,注意力立馬就轉向了剛剛說話的老者。
“先生,您的意思是,這安西都護府,咱們還得再想法子?”
“三府四州,那里人煙稀少,且環境惡劣,所以才是最好的練兵之地。只是如今咱們在那里并無人脈,也就等于是無人幫著遮掩,所以練兵一事,只能再做打算了。”
安王聽懂了老先生的意思,眼神中透出一絲狠戾,“老幺可是在那里呢。”
老先生捋捋胡子,慢悠悠道:“先前老朽也曾以為小殿下會在那里有所圖謀,可是就目前謝闊帶回來的消息來看,他顯然還沒有這個心機,到底不過是個十歲的少年,還是個孩子呢,哪里會想這么多。”
這話,倒是得到了安王的認同。
“先生所言不錯,目前老幺大多數時候都是跟在了柳承恩的身邊,要么就是讀書練字,要么就是幫著做做記錄,按謝闊所說,這老幺連清川的地位都及不上。”
“且再看看吧。謝闊被調回來了,咱們也得想法子再安插人手。王爺,咱們可不能被人當成了瞎子聾子呀。”
安王會意,耳目還是要想辦法往那里安排的。
只是眼下,最主要的還是要想法子跟老大和老三爭一爭江南那邊的地盤兒。
那里可等于是錢袋子呢!
另一邊,柳承恩正在跟清川和李幕講關于風水治理的一些細節。
“先前我就說過,這治理風沙非一日之功,莫說是三五年,便是十年后能有成效,那也是不易了。可是為了能讓朝廷盡快地看到一些法子的效果,所以才不得不將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在了黃沙鎮。”
集齊所有的人力物力,集中來治理一個小鎮,起效總是比大范圍的治理要快的。
而且現在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靠人力,可以說是效率極低。
哪怕是一個鎮子,目前為止,也已經投入進去幾百人了。
治理風沙,從來就不是一兩句話的事。
“風沙土治理方法是使風沙土免遭風蝕,并改善其不良性質的方法。治理風沙土的原則應當突出固沙,“固”是治理風沙土的前提和核心。固定了流動的風沙,減少其危害,改良、利用才有可能。
固沙主要依靠植被措施,包括植樹造林和種草。在大風經常經過的風口地段,營造垂直于主要風向的固沙林帶;在農田周圍則營造縱橫交錯的護田林帶,其中主林帶應盡可能與主要害風方向垂直。”
柳承恩知道他二人聽不懂何為垂直,便又以兩根筆做了例子。
清川和李幕這才恍然大悟,同時心中又對老師極為敬佩,老師懂的真多呀!
“你們看這一塊,咱們現在就是劃為了封育區。封草育草是將沙荒地劃為封育區,嚴禁放牧打草,恢復其天然植被。”
柳承恩頓了頓,又道:“俗語講:寸草遮大風。這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黃沙鎮的西邊兒目前的確是不太樂觀。我查過了當地的縣志,二十年前,那里還有一大片的草地,屬于一眼望不到頭的那種。可是現在卻變成了一片荒蕪,很是可惜。”
清川說完,又問道:“老師,您所說的封育區,就是為了恢復這一片的草地嗎?”
“不錯。當地百姓也是無奈了。地里種不出莊稼,就想著養牛羊為生。這原本也沒什么,可是偏偏養的人多了,這一大片的草地都被毀了。這與竭澤而漁又有何區別?”
李幕顯然也聽懂了,不時地點點頭。
“咱們現在發動百姓們種植綠肥、牧草,可在短期內發揮固沙作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引洪壓沙和翻淤壓沙的辦法。只是具體的,咱們還得一步一步摸索著來,未必一次就能成功,可只要咱們試了,就有機會。若是真地成了,那將來就可以大范圍地應用于甘州和衛寧府了。”
“老師,引洪壓沙,這法子怕是在甘州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