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澳洲風云1876

第843章回顧29年發展歷程

更新時間:2021-12-26  作者:葡萄無牙
今年是1905年初,距離1876年穿越重生已經第29個年頭,距離大洋帝國建立已經第15個年頭,如今回首往事,感慨頗多。

當年第一次踏上布里斯班碼頭,李福壽年僅16歲,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在澳洲這片廣袤土地上經過近30年的奮斗,度過了輝煌的青年時期,今已人至中年。

他長身玉立,目光深邃的透過高大的拱形窗戶,俯瞰山下遠遠鋪陳到天際的紅河谷大都市,眼神中帶著欣慰之色,凝立良久。

經過29年的發展,大洋帝國如今擁有6000萬人口,這其中,第一代來自北方大陸的華裔移民差不多有4000萬人,構成了帝國的主流族群唐族,其他的人口是在澳洲本土及海外州新出生的人口,屬于移民第二代。

這樣算下來,差不多一年100多萬移民的樣子,早期人數少一些,中后期人數多一些,平均一年移民130萬人左右。

這樣的數字

并沒有對龐大的大清帝國人口增長帶來多大的影響,相比原來歷史時空,在頻繁自然災害中死亡的災民大大減少,溺嬰現象大大減少,人口矛盾相對緩和一點,僅此而已。

進入20世紀初

大清國依然以四萬萬五千萬人口位居世界第一,29年中移民澳洲的4000萬人,就像一顆小石子丟入池塘里,沒有濺起些許微瀾。

相比較傳統而保守的第一代移民,第二代移民對帝國中西包容的文化接受程度更高,歸屬感更強,文化程度也高的多,識字率達到9成以上。

普遍提高的識字率,極大的增強了帝國人口素質,也是近年來工業和科技成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雄厚基礎,厚積而薄發。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以李孝祖,段長江為代表的移民第二代陸續進入青年期,呱呱墜地的移民第3代逐漸成為主流,代表著未來的希望。

有鑒于教育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范仲齋首相第2任期內,全力推廣的三大政策,除了“美麗新農村運動”,“全民醫療制度”這兩大政績外,還計劃將“五年制義務教育”提升到“八年制義務教育”水平。

美麗新農村運動占據的政府開支并不多,大多用于興建鄉村道路,給予農戶沼氣池補貼,修建一些垃圾收集站,花不了多少錢。

全民醫療制度同樣如此,重點在每個村鎮設立衛生站,派遣醫學院畢業生進入村鎮衛生站工作,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

這些衛生醫療服務都不是免費的,只能說具有公益性質,最起碼要維持衛生站的辦公開支,運行開支以及人員開支,這些村鎮衛生站少則一二人,多則一二十人。

政府方面對偏遠衛生站有一定的補貼,絕大部分衛生站要求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獨立經營,允許個人承包,行成遍及全國的基本醫療衛生網絡。

這與“美麗新農村運動”相輔相成,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創建衛生環境,提高全民壽命和幸福感,讓人們切切實實感受到發展的紅利。

在教育領域

大洋帝國的中小學校分為三類,以公立學校為主,私人貴族學校和慈善學校為輔,在總計6000多座中小學校中,僅慈善學校就有1100多座,含皇室捐助的769座,教會學校238座,社會善心人士捐助的107座,成為基本教育的有力組成部分,基本能夠實現全民教育的目標。

考慮到八年基本義務教育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為此,政府支出方面將會重點向教育傾斜,將占據政府開支總額的近10,以推進全民教育政策。

相比較而言

軍事開支在政府支出中只占據不到8的比例,在國民經濟總量中占據0.717,連1的比例都不到。

說明大洋帝國是以經濟建設為主的社會,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全力發展工業與科技,而沒有如同扶桑國一樣,把一半以上的政府開支拿出來窮兵黷武,支持陸海兩軍瘋狂發展準備,參與遠東爭霸。

在重大歷史關頭,李福壽保持了戰略的冷靜性,選擇了最合理的策略以避免與倫敦徹底決裂。

事實證明,這是一項極為英明的戰略決策。

建國之初

陸海兩軍有一股大干快上,全面擴張的發展思潮,陸軍部希望維持60余萬人的大規模軍隊,甚至進一步擴張。

海軍希望打造20艘戰列艦以上的龐大艦隊,拿下呂宋群島,全面侵占荷屬東印度群島,順便把新西蘭也摘下來。

這種種的擴張沖動,全都被李福壽以無與倫比的威信壓了下來,著手對南北戰爭后的陸軍實行大規模裁員,三年只退不征新兵,軍隊員額從63萬削減到14萬,將節省下來的巨額軍費用于發展經濟,恢復南方州生產。

海軍部也迎來了5年無新艦訂單的空白期,海軍預算一減再減,只能維持基本的職能。

事實證明

李福壽的清醒決策是正確的,澳洲南北戰爭震動了英倫三島,在倫敦的輿論界,李福壽的形象也從女王陛下忠貞臣子轉變成了禍國巨奸,要求大英帝國實施武力干預計劃的言論占據了主流,這對新生的大洋王國造成嚴重威脅。

暗地里,李福壽發動了十幾年積累下來的歐洲人脈關系,撒下大量金錢干擾輿論,拉攏腐蝕倫敦上流社會人士,通過與英國敵對的積極德、法、俄、美外交,贏得世界強國的承認,這讓英國顧慮重重,最終令倫敦武力干預計劃遲遲不能出臺。

可以說,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另一方面

北方聯軍在戰爭中不顧傷亡的強攻猛打,迅速將戰線推進到墨爾本,并通過奇兵出擊一舉奠定勝局。

至此,倫敦的武力干預計劃已沒有任何意義,只能胎死腹中,并接受當前的嚴酷現實。

李福壽在戰后立刻表示效忠維多利亞女王陛下,愿意以英聯邦的方式回歸英國朋友圈,促成了這一以英國為首的國際組織,提前數十年誕生。

同時,大洋王國每年繼續奉上600多萬英鎊的稅收,這一切的行動加上明里暗里的外交努力,才撫平了倫敦想殺人的沖動,捏著鼻子接受了現實。

回顧這獨立建國整個過程,可謂是步步危機,一著不慎便跌入深淵。

如果真的如同陸海兩軍強硬派將領所說的那樣全面擴張,必將引起英法等老牌殖民強國的強烈敵視,惡化貿易環境,自絕于當今以歐洲為核心的世界貿易圈,直接與英國駐印度次大陸加爾各達第三戰列艦隊和遠東艦隊相抗衡,引發大規模海戰在所難免。

以大洋帝國海軍實力,完全就是雞蛋碰石頭。

大英帝國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可以組織世界聯軍懲戒不臣,在取得完全制海權的情況下,將屬于大洋帝國的海外州一個一個地拔除,最終將澳洲本土圍成一個死島。

想一想這種可怕的前景,都讓人后背發涼。

大洋帝國離不開英國朋友圈,英國朋友圈多一個澳洲抑或少一個,對倫敦影響不大,雙方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回顧這一歷史歷程,李福壽心中暗自慶幸;

幸虧沒聽這些仆街仔的話,沖動害死人吶!

遠遠望去

如今的紅河谷大都市涌現出很多三四十層的高樓大廈,大多聚集在北岸區的新市區,拓高了都市天際線,位于南岸的老市區還是以古典式建筑為主,各具鮮明特色。

南岸老城區代表著過往歷史,北岸新市區意味著蓬勃發展的未來,高樓大廈形成的恢宏天際線,象征著工業社會的強大力量。

發展至今

紅河谷大都市向東已經完全與青龍市接壤,向南無數的工廠樓房蔓延到朱雀市城郊,向西已經于白虎市聯通在一起,僅僅隔著一條蜿蜒的白水河。

整個紅河谷大都市占地面積900余平方公里,比漢城大了一倍半,人口接近200萬規模,比較后世漢城千萬以上人口,依然大有發展潛力。

但是要看到

如今的紅河谷大都市依然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和公園保護區,大明宮周邊的大片森林就占地極廣,北山街近的貴族宅邸,占地動輒數英畝,大貴族占地數十甚至上百英畝,這極大的減少了大都市用地。

在南岸老市區,城市以3至4層古典式建筑為主,還有大量的別墅,莊園充斥其中,能夠提供的居住空間有限,這也導致了老城區樓房租金高昂,一般人可承受不起。

所以,未來留給紅河谷大都市可開發的地皮并不多,可開發土地大部分處于城郊之外。

也就是說,侵占原本屬于青龍,朱雀,白虎等城市的地皮,將近郊鄉鎮納入紅河谷大都市的范圍,以建設高層大廈和住宅樓。

所以在帝國議會里,如今要求將四神獸市納入紅河谷大都市圈的呼聲此起彼伏,贏得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贊同。

若真的能夠實施

紅河谷大都市將從目前的七個城區建制擴張到11個區,人口從接近200萬增長到400萬,區域面積從900平方公里擴張到6600平方公里,城市縱深極大的增加,為后續發展提供充沛動力。

得益于帝國蓬勃發展的經濟,紅河谷大都市區沒有成規模的貧民區,基礎建設優秀,雖然有各地城市建設水平參次不一的隱憂,但確實具備了合并的條件。

紅河谷大都市建成了“回”字形地鐵網絡之后,已開始建設通達青龍,朱雀,白虎,玄武等城市的地鐵,相互間的城郊電車網早已開通,寬敞的道路四通八達,將其緊緊的聯系在一起。

截止1904年底

整個紅河谷大都會區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2.7萬臺(含貨車),道路出現大規模擁堵情況,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皇家警察總署培訓的交通警已經上崗,配套的交通法規正在制定中。

另一方面

建筑師開始設想在地鐵和地面交通之外,為了疏導大都會區擁擠的車流和人流,建設高架路和高速路,嚴禁畜力車和行人通行。

大城市病在經濟發展中逐漸顯露出來,是李福壽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

這幾個城市不是不能合并,但是合并之后,給城市交通,給水,供電,污水管網,市政和環境衛生帶來巨大的挑戰,而城市高架環線必須要建設跨越布里斯班河的橋梁,必將截斷布里斯班河向西的航道,萬噸輪船抵達北岸碼頭后,繼續向西已經不可能。

因為現有的橋梁高度,不可能讓萬噸以上的巨輪通過,只能在這里中轉貨物,使用較小的船舶繼續向西運輸貨物,這必將對西部以白虎市為首的十幾個城鎮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綜合考慮后

李福壽還是批準了內閣呈報的紅河谷大都市高架環線項目,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高架橋環線,在下游通過河底隧道穿越布里斯班河,在上游通過高架橋聯結兩岸,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架環線,將北岸新市區與南岸老市區聯通在一起。

這樣一來

上面有高架環線,下面有地鐵,地面有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加上新近上崗的交通警察指揮,能夠有效的解決紅河谷大都市區交通擁堵難題。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兒,預計在未來5年內,紅河谷大都市區還將經歷一輪汽車保有量的迅猛增長,從目前的22.7萬輛增長到40萬輛以上,總人口達到近500萬規模,在世界上領先進入真正的汽車社會。

這一榮譽在原本歷史上是美國人的,但是歷史已經改變,大洋帝國的汽車產業在世界上占據毋庸置疑的優勢,在每年52萬輛的產量中,大洋帝國市場占有率達到83.7。

大洋帝國澳洲本土以及位于美歐汽車生產控股企業,在1904年共生產汽車43萬輛,遠遠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

這里面有兩點優勢非常重要;

第一點,是大洋帝國掌握天然橡膠資源優勢,培養發展出了以固特異,米其林,順馳,福順達,莫爾茲比橡膠輪胎公司等系列世界領先的大型企業,這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優勢。

另一點,是大洋帝國汽車產業發展起步早,規模大,生產效率高,市場競爭力強勁,發動機,變速箱以及離合器等配套企業技術領先,擁有核心知識產權。

整個汽車產業鏈已經形成配套完全的零部件供應體系,這在當今世界獨一家,其他國家的汽車企業也要進口相關的零配件,不具備獨立生產能力。

在政策方面

美等國奉行自由市場經濟,不干預企業發展和兼并,但大洋帝國不同,對汽車生產企業和零配件產業大力扶持,不但有科技扶持基金,在稅收,供水供電,市場環境和出口方面都有相關優惠政策,予以大力扶持。

迅速成長起來的大洋帝國汽車產業,出現了林林種種數十家汽車廠,既有四家生產規模超過5萬輛的綜合性大型企業,也有在貨車領域獨占鰲頭的寶馬汽車廠,還有專業改裝生產城市公交車的廠家,在細分領域獨具優勢,呈現百花齊放的喜人前景。

這里面,少不了李福壽的一番精心謀劃,嘔心瀝血引導,這一點尤其重要。

他知道未來汽車產業的龐大規模,足以支撐起澳洲現代工業化體系,成為帝國支柱性產業。

一個汽車,一個羊毛,是大洋帝國的兩大傳統支柱型產業。

當今世界各國汽車產業普遍弱小,散亂,技術力量薄弱,沒有核心競爭力,正是大洋帝國汽車產業獨霸全世界的最好時機。

澳洲本土作為誕生第1臺汽車的地方,汽車產業發展至今已超過24年歷史,汽車產業弱小到壯大走過了完整的發展歷程,培育了相當規模的世界市場。

如今,到了收獲的黃金季節。

來自世界各地迅猛增長的需求,進一步推動大洋帝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僅在花旗國控股汽車企業就有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卡爾邁勒汽車等十幾家頭部廠商,年產量總計達到7萬余輛的規模,還有大眾汽車,福田汽車,寶馬汽車,星馳等廠家位于花旗國分廠,年產量達到總計11.7萬輛規模,兩項合計年產19萬輛汽車,據花旗國汽車市場的9成以上。

如今世界汽車銷售市場

大洋帝國和花旗國占據九成份額,剩下的一層份額就在歐洲。

富裕起來的花旗國對汽車的需求量極其旺盛,屬于本國的汽車產業尚沒有發展起來,便被潮水般涌來的進口汽車淹沒了。

花旗國政府對此也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國外控股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卡爾邁勒汽車一步步的做大,主宰了花旗國內汽車市場。

下一步

李福壽計劃通過持有汽車產業各廠家大量股份的皇家基金引導,將會促成各企業規范化運營,開啟上市歷程。

按照核心企業在澳洲本土紅河谷證券交易市場上市,非核心企業在紐約上市的原則,將企業的發展,與千千萬萬的股民聯系在一起,發展壯大資本市場。

未來,紅河谷大都市將會建設成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迅猛發展壯大的資本市場,就是其最強有力的金融工具。

在本年度

醞釀推出的布里斯班期貨交易市場,將會以羊毛期貨,煤炭期貨,石油期貨,橡膠期貨,蔗糖期貨,香料期貨為主,引領世界大宗產品價格走勢,從而占據金融市場的先發優勢。

這一切,都含有李福壽深深的戰略考量,如今一點一滴布下的種子,必將對帝國未來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從而奠定深厚的金融基礎和工業基礎,6000萬人口給了他充分的自信,率領帝國向著世界一流強國邁進。

在搜索引擎輸入 澳洲風云1876 龍之谷中文 或者 "澳洲風云1876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澳洲風云1876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