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見緬甸軍隊做縮頭烏龜,閉寨不出,且無論她如何引誘,都不奏效,便最終決定只能強攻。
在試探性的攻擊幾次后,秦良玉發現緬甸軍在木寨群的西部布置的兵力最強。
而因此,秦良玉和眾將商議后決定接下來主攻木寨群西邊,將那里的強兵殲滅后,整個緬甸軍的木寨群就可以不攻自破。
于是,在這一天早上,秦良玉指揮明軍趁著大霧開始俯沖向緬甸木寨群的西部。
秦良玉親自帶著白桿兵和西南各土司土兵沖鋒,身先士卒。
而在后面策應的任務,秦良玉則交給了焦璉。
焦璉帶著近衛軍特務營利用自己手里的先進火槍,在外圍精準射擊著寨上的緬甸軍,使得白桿兵和各西南土司兵持著藤牌得以避免遭受到寨上的緬甸軍的大量攻擊,而因此順利推進到寨墻下。
而因為大霧籠罩著四周,能見度不高,緬甸軍也不知道除了眼前出現的一批大明近衛軍特務營的火槍手外,還有多少,一時頗為慌張,只能四處支應著。
甚至,有些緬甸軍因為懼怕明軍的火槍,而被逼得下寨來,與明軍這邊的土兵肉搏拼殺。
秦良玉都親自砍殺了許多緬甸兵。
一路上尸山血海一般。
來自西南的許多明軍土司兵對于這種陡峭的山寨似乎如履平地,有的甚至直接把藤牌與刀以及鞋襪皆挎在背上,徒手赤腳的借用藤蔓和崖壁處突出來的石體,冒著箭林彈雨直接往上木寨上攀巖,如靈猴一般。
底下湍急的峽谷河流,似乎并不給這些從小在大山里長大的人,帶來恐懼。
來自云南永昌的藤牌兵蘭鵬,甚至直接徒手攀上了一段高聳入云的木寨墻,而直接沖入木寨內,木寨內還有數百緬軍,蘭鵬倒是渾然不怕,果斷取下藤牌和刀,一手持藤牌,一手持刀,直接殺向了這些緬軍,大砍大劈,如入無人之境。
其他明軍土司兵見此也都跟著繼續攀,漸漸的又有十多名明軍土司藤牌兵沖進木寨內。
秦良玉也在這之后跟著率軍殺入木寨內。
而明軍在這一天最終因此奪下整個蠻結木寨群中最高的兩處木寨。
秦良玉則趁機讓明軍居高臨下地向其他木寨攻擊,并直接一次性奪下十八處木寨。
緬甸軍試過趁夜反擊,但皆因明軍有應用雷汞的技術后所普及的震天雷,使得其緬甸軍反擊失敗。
緬甸軍見無望奪回木寨,只得撤退。
秦良玉所部因此順利攻下蠻結,且向大明皇帝朱由校報了捷。
朱由校得知此次捷報非常欣悅。
雖說這次攻占木寨,損失了很多西南土司兵,畢竟是攻堅戰,即便有蘭鵬這些順利攻下木寨的勇士,也有許多在中途被緬甸軍的火器所傷而墜崖乃至墜入湍急河流之中的。
但對于大明的皇帝朱由校而言,這就是他的目的,通過這種艱難的攻堅戰消耗西南土司兵。
不過,為了不讓西南土司兵拒絕為中央朝廷沖鋒陷陣,朱由校對于立功者乃至生存者自然是不吝獎賞。
此戰表現最為英勇的蘭鵬被他直接超擢為參將,且令其入京,進入大明講武堂將校班學習,以作重用。
同時,朱由校直接推秦良玉之功于其弟秦邦屏身上,封其為毅國公,著令世守木邦,而意在用推恩之法將一些西南大土司進一步分解成更多的小土司。
對于蘭鵬和秦邦屏而言,天啟皇帝這種安排,他們是沒法拒絕的。
首先對于一個普通的藤牌兵蘭鵬而言,土司的利益和他沒有多大關系,皇帝讓他跨越階層,成為帝國高級將領,他只會感激。
而秦邦屏作為石砫土司的主要人物,如果留在石砫土司,只會是個主要人物,而不是真正的石砫土司之主。
石砫土司之主說到底還是馬家,他只是姻親,也不可能繼承自己姐姐的爵位。
但現在皇帝封他為國公,讓他世守木邦,無疑是讓他像云南沐家一樣,做一方土皇帝,無疑比待在石砫土司更好。
秦邦屏也只會對皇帝感激涕零。
只要是在作戰表現英勇的土司官兵,朱由校都會對其個人火速提拔,示之以恩,而達到使土司內部分裂的目的。
征伐緬甸的西南土司兵也因為朱由校對在蠻結一戰中的表現英勇者予以厚賞,使得他們士氣大振,在接下來挺進阿瓦的各類攻堅戰中表現非常英勇,雖然陣亡了不少人,但最終還是憑著血氣之勇,攻下了繼蠻結之后又一重鎮——宋賽。
但這些西南土司兵的紀律的確非常差,如今攻打緬甸,沒有朝廷官府節制,更加肆無忌憚。
秦良玉也沒法管制。
所以,接下來,整個宋賽和周邊的幾座城皆被西南土司兵屠戮一空。
緬甸這邊被屠的人和明軍的西南土司兵很多都還是同族。
但民族情感在利益面前非常脆弱。
明軍的西南土司兵需要用燒殺劫掠來犒勞自己攻堅的辛苦。
盡管他們當中有些土司上層貴族知道這是朝廷陽謀,是朝廷在利用他們清洗緬甸土著勢力,但他們也無法阻止底下人的屠掠,甚至還收著底下人的孝敬。
緬甸各城的土司自然不甘被這些來自大明的土司兵任意屠戮,反抗得也非常激烈。
接下來,在象孔一戰中,緬甸各土司的部兵表現出非常強的戰意,與明軍的西南土司兵鏖戰數日,甚至緬甸這邊都出動了象兵。
但最終因為明軍這邊無論是火炮還是火槍都在緬甸軍之上,再加上,緬甸軍不得不分兵扼守南邊明軍水師的進攻,使得秦邦憲所率援兵得以有機會趕到,而使得明軍這邊獲得最終勝利。
秦邦先所率援兵皆是白桿兵,對于增援秦良玉非常積極,再加上秦邦憲自己剛剛被封為國公,報答皇恩之心也很是迫切,也就連夜行山路上百里達到此處。
不過,此戰過后,明軍西南土司兵也傷亡了三千余人,甚至不少都是曾在遼東與東虜鏖戰過的精銳。
而緬甸這邊損失更加慘重,逼得他們不得不放棄和明軍正面對抗,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沿途燒積貯、空村落,使得糧少馬疲的明軍沿途找不到半點補給,而陷入困頓狀態,到最后不得不殺馬充饑。
請:m.ddyu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