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外科教父

1090章 亦敵亦友

更新時間:2025-01-25  作者:海與夏
趙主任用一籃子雞蛋平息了這場小風波,作為醫務處主任,他幾乎每天要面對各種投訴、鬧騰、糾紛等等,他已經身經百戰、經驗豐富,什么事情該怎么處理。

一籃子雞蛋可以搞定的事情,他懶得去解釋勸說,浪費時間,也懶得叫保安去強力解決,不值得。年輕的干事算是跟著趙主任學到了經驗,一場看起來難以處理的鬧騰被趙主任輕描淡寫地化解。

實驗豬的第一次PETCT已經做完,因為聯網的緣故,圖片很快出現在實驗室的電子閱片器上,帶有特殊標記的NK細胞聚集成的影像散布在圖像上。

當然,唐順、陸小路不會閱片,他們只能在旁邊聽楊平的解釋。聽說圖片已經出來,楊平來到實驗室。

果然,相對于K病毒需要經歷免疫系統的大量損耗,NK細胞作為自己的細胞,在實驗豬內暢通無阻,很快散布在全身的血液里,然后慢慢向腫瘤聚集。

但是也出現一個問題,NK細胞的分布與與實驗豬的血管分布呈現一致性,哪怕是在腫瘤影像的內部,也是跟細小的血管和毛細血管分布一致,他們很難突破血管壁,然后進入腫瘤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體液里。

“你看,這些是不是NK細胞的聚集而形成的圖像?好像腫瘤都被覆蓋了?”唐順通過直觀地觀察也能看出一些東西。

陸小路也湊過來,好像是那么回事,NK細胞聚集的圖像覆蓋了腫瘤。

楊平搖搖頭:“很多NK細胞在血管里,一部分穿透了毛細血管壁來到了腫瘤細胞的間隙,但是能不能發揮作用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有些細胞是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的,比如白細胞,因為白細胞可以作變形運動,身體某處有病菌時,白細胞會穿過毛細血管壁去吞噬病菌,而NK細胞正是白細胞的一種,所以NK細胞也能穿透毛細血管壁,游走在腫瘤細胞的間隙。但是NK細胞穿透毛細血管壁,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接近腫瘤細胞,因為腫瘤還有很一些自己的屏障,這些屏障是阻止NK細胞接觸腫瘤細胞的障礙,這也是細胞治療對實質腫瘤不好的原因。

不過這僅僅是第一次影像檢查,后續還有很多次影像檢查,除了影像檢查,還有很多其它的檢查項目。

幾大實驗室合作的另一個課題——將免疫細胞的某些基因片段植入到運載腺病毒當中,雖然K因子是否真的是免疫細胞的基因片段重組而形成尚未明確,但是為了盡快開展研究,他們已經將假說當作是真的,對兩者的基因重組。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研究,比起原來的K因子與運載腺病毒結合可操作的空間要大很多,不僅可以利用免疫細胞上的某些基因片段對病毒進行武裝,還可以進行偽裝,這種偽裝是持久的,可以幫助病毒避開免疫系統攻擊,免疫系統的攻擊被削弱,病毒對免疫系統的適應性自我改變也自然而然被削弱。這樣重組出來的新型病毒在理論上可以逃避免疫系統的打擊。

病毒既是人類的宿敵,也是人類的老朋友,算是一種亦敵亦友的特殊關系,病毒是一種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它們極其微小,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間,沒有自己的代謝結構,病毒的結構簡單,是蛋白質包裹的核酸,可以在宿主細胞內迅速復制繁殖,也就是病毒必須寄生宿主的細胞內才能生存。

“病毒”一詞virus源自拉丁語,本意為蛇的毒液或人的精液,也就是說,它同時被賦予“毀滅”和“創造”兩層意思。

人們通常認為它不是好東西,帶有一定的毀滅性,只要它突破了人類的免疫系統給人體造成感染,人就會患病而亡,不管是讓我們頭痛流涕的流感病毒,還是各種其它更嚴重的傳染病毒,一旦感染人的身體,就會給人體帶來疾病或者死亡,這就是它的毀滅性。

至于它的另一面——創造性,其實也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知之甚少,地球之所以適宜居住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勞,海洋聚球藻通過光合作用貢獻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氧氣,聚球藻真正發揮作用的DNA來自病毒的基因。據科學家的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可歸功于病毒基因,它們不只為我們貢獻了呼吸的氧氣,還替地球調節溫度。

病毒與我們人體關系也十分親密,人體中就有8的DNA片段來自病毒,在特定條件下,這些病毒仍有可能被重新激活。另一方面,當我們的細胞制造新病毒的時候也可能插入自己的DNA,隨之在其他宿主體內傳遞基因。從病毒的角度反觀我們自身,生物在本質上只是一堆不斷混合和不斷轉移的DNA而已。

按照楊平給出的思路需要做三項工作,將免疫細胞的功能基因片段進行拆分與研究,研究最適合的病毒載體,研究與人類已經和平共處的病毒的結構,這三個問題都搞清楚后,這個課題才算摸到大門。

這些課題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這些宏大的課題面前,張志偉教授覺得自己以前研究的課題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

如果在以前,張志偉教授想都不敢想開展這種宏大的研究,別說自己的想象力與戰略判斷能力達不到這個水平,就算科研計劃書擺在自己面前,自己斷然不敢接受這樣的任務。

這種課題的經費是巨大的,集合自己所有的研究資金都是杯水車薪,時間跨度也是驚人的,而且很可能最后失敗。即使張教授不為職稱發愁,他手底下的研究員沒人會跟著他做這種課題,因為短時間內不能獲得產出,沒有產出論文,就不能評職稱,長時間沒有論文沒有職稱,很難在學術界立足。再說要不是楊平自有資金,如果是張志偉教授去申請課題,大概率無法通過專家評審,因為評審專家壓根看不懂這種課題,最后肯定被嗤之以鼻地判為天馬行空、夸夸奇談。

但是現在不同,有楊平的雄厚的資金做支持,張志偉教授不需要考慮太多問題,他只需要按照節奏慢慢地研究,不需要擔心究竟最后能不能成功,因為對未知的探索,大部分最后的結果都是失敗的。

回顧醫學歷史,很多當時看似荒唐難以理解的創新最后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錯誤并不表示沒有意義,正確就是產生于這些錯誤的積累。

不僅僅是醫學,任何科學的發展都是這樣,當年的亞里斯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錯誤的判斷延續了兩千年,后來被伽利略和笛卡爾糾正,他們認為力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物體沒有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運動,那時這只是粗糙的假說,它們也僅僅通過理想實驗獲得這個結論,后來的牛頓在他們的研究基礎上提出才牛頓第一定律。

所以在科學上,任何新理論剛開始都是不完美的,它是粗糙的、可能帶著錯誤,甚至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但是即使完全錯誤,它也擁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它為后來者提供了經驗,有了研究的基礎。

林嵐的遺傳學實驗室開始對K因子進行繪制基因譜圖,同時,對人體的各種免疫細胞也開始繪制基因圖譜,兩者的基因圖譜繪制完成后再進行對照,看看它們是否有重疊的片段,如果有重疊的片段,重疊的片段又是哪些。

如果發現K因子的片段能夠在免疫細胞和免疫因子上找到重疊,那么,楊教授的假說就是真的,對于一個遺傳學學者來說,完成這個課題之后,足夠登上世界學術界金字塔的頂端。

林嵐這邊,不管是研究員還是設備顯然遠遠不夠,無法勝任這個大課題。在會議結束的第二天,她的預算還沒有拿出來,楊平的科研基金就往他們實驗室的賬戶上匯款五個億,算是預付款,等預算出來后如果不夠再補錢。

有了這些錢,林嵐心里踏實了,她現在不管是人才配置還是硬件設備都是朝著世界最頂級的遺傳學實驗室的目標去計劃,一門心思將南都醫大的遺傳學實驗室建成世界一流實驗室。

請:m.yetianlian.net

在搜索引擎輸入 外科教父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外科教父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外科教父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